習近平訪法將獲“特別”招待

3月25日,多國領導人在荷蘭海牙舉行的核安全峰會上合影。
■ 前瞻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抵達法國里昂,并從里昂開始他的首次訪法之旅。法國外交部長洛朗·法比尤斯先生到機場迎接習近平主席及夫人,并將全程陪同訪問。
根據行程,當地時間3月26日,習近平主席將先訪問里昂。其間他將參觀里昂梅里埃生物研究中心和里昂中法學院,之后將前往巴黎訪問。
據了解,奧朗德將用一種“特別的”方式來款待習近平:榮軍廣場的歡迎儀式、愛麗舍宮的國宴。
據法國駐華使館表示,27日,習近平主席將出席凱旋門的獻花儀式,出席凡爾賽宮皇家歌劇院音樂會,并分別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法國總理讓-馬克·埃羅先生等舉行會談。
■ 追問
為何首站選擇里昂?
里昂是習近平主席訪法的首站。位于法國東部的里昂,是法國第三大城市。
里昂的歷史上,留有中國的很多印記。據法國駐華使館表示,歷史上,里昂是中國絲綢產品在歐洲的集散中心。同時,里昂也是率先接納中國留學生的法國城市,這些留學生中,包括周恩來和鄧小平。
據法國駐華使館介紹,習近平在里昂將參觀里昂中法學院(曾叫做中法大學),里昂梅里埃生物研究中心(分子生物學)。在巴黎將參觀戴高樂基金會。
1921年創立的里昂中法大學曾于1946年停辦,在25年的歷史中,一些留學生如蔡元培、著名翻譯家戴望舒等歸國后作出巨大貢獻。1980年,中法大學重新成立,更名為中法學院。
參觀里昂梅里埃生物研究中心是因為衛生領域的合作,已經成為中法兩國合作的重點,而科研與創新是衛生領域的核心。
參觀戴高樂基金會“旨在回顧歷史。”法國駐華使館表示,50年前,戴高樂將軍領導的法國決定同中國建交,成為第一個同新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的西方大國。
解讀1
以安全為前提發展核能事業
習近平:發展和安全并重,以確保安全為前提發展核能事業。權利和義務并重,以尊重各國權益為基礎推進國際核安全進程。
解讀:關于“發展和安全并重”,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秘書長陳凱表示,這個論述的核心是以確保安全為前提來發展核能事業。他說:“沒有安全的核能面臨的將是災難性的前景……因此,我們首先要確保安全,然后才能更持續、更有效地利用核能帶給人類的益處。”
關于“權利和義務并重”,陳凱認為這一論述是基于各國核能發展水平不同,在維護世界核安全問題上能力與訴求存在差異而提出的。他說:“基于這種差異,各國既要遵循具有相對普遍性和廣泛有效性的現有核安全國際規范和法律,同時也要允許各國依據自身特點和需要,自主地決定采取何種措施來實現和提升核安全水平,同時為國際核安全進程作出自己的貢獻。”
據新華社
解讀2
政府應承擔核安全首要責任
習近平:自主和協作并重,以互利共贏為途徑尋求普遍核安全,核安全首要責任應該由各國政府承擔。治標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為目標全面推進核安全。
解讀:關于“自主和協作并重”,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朱鋒說,政府應是核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核能開發利用不是簡單的企業行為。政府需要制定安全、監管標準,承擔相關行政責任。
關于“治標和治本并重”,陳凱認為,目前國際社會在核安全領域所作的努力,更多的是一種應對性層面的努力,但是中國關注的是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本性因素及其解決之道。
“從根源上消除或者盡量減少來自核安全領域的威脅與挑戰,需要各國努力實現和平穩定的地區和國際環境,消除貧窮,實現各個文明之間有效對話,達成相互諒解和理解等,”陳凱說,“中國倡導并致力于積極推動構建一個良性和富有建設性的國際環境,無疑有助于減少甚至消除恐怖主義的根源和土壤。”
據新華社
中國盡可能減少高濃鈾使用
解讀3
習近平:中國支持在經濟和技術可行的情況下,盡可能減少高濃鈾使用,正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框架內幫助加納把一個使用高濃鈾的研究堆改造為使用低濃鈾燃料。
解讀: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安全與軍控研究所所長李偉表示,高濃鈾也稱為武器級的鈾。一般的核電不使用高濃鈾作為燃料。過多地生產或者使用高濃鈾,會導致其丟失和失竊的問題。減少高濃鈾的生產和使用,有助于防止核武的擴散。
中國核工業集團研究員褚旭輝介紹稱,對于高濃鈾的低濃化研究,在前兩次核安全峰會上都曾經提及過,中國是實實在在做了這件事。中國的科技人員已經掌握了高濃鈾低濃化的技術,同時中國應加納政府的要求,和加納政府簽了協議,準備將加納現在使用的高濃鈾堆芯,換成低濃鈾。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理事會已經批準此事。
【習近平談核問題】
●2008年6月18日
據中央電視臺報道,時任朝鮮領導人金正日在平壤與習近平見面時,習近平就朝鮮半島無核化問題表示,中方一向支持朝方同美、日通過對話改善關系。
●2009年9月29日
習近平曾出席在大亞灣核電站延長合營期合同簽字儀式。習近平表示,下一步我們要大力發展核電,不斷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2013年3月20日
習近平應約同韓國總統樸槿惠通電話時就朝核問題表示,朝鮮半島和平穩定關乎半島人民切身利益,也關乎中國人民切身利益。
●2013年9月12日
習近平會見伊朗總統,談伊核問題及敘利亞問題。
●2013年11月19日
習近平同伊朗總統哈魯尼通電話,就中伊關系和伊朗核問題交換意見。
本版采寫(除署名外)新京報記者 儲信艷 閆欣雨 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