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財經北京4月27日消息(記者盧靖)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順勢而為,會使中國經濟飛起來”,3月以來,河南省政府、重慶市政府、上海市政府等先后與騰訊公司簽署戰略框架合作協議,“互聯網+”被納入國家頂層設計后,陸續在全國各個省市實現落地。
經濟下行壓力大 “黃金三角”創造新動力
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在24日召開“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部分指標增速回落超出預期,工業生產明顯下滑,投資增速回落較多,外貿進出口總額負增長,財政收入和企業效益回落,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依然突出。
“當前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創新有利于對沖經濟下行,不單單是技術創新,也涉及到制度創新,以滴滴打車為例,互聯網租車解決了供給問題、信任問題、效率問題,用戶體驗很好,這種創新會在下一個階段對沖經濟下行的過程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分析表示。
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則提出,中國經濟正處于一個新周期的成長期,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戰略和“互聯網+”規劃,有望形成中國經濟的“黃金三角”,為未來中國經濟十至二十年的增長創造新動力。
“互聯網+”指數公布 多城市現彎道超車潛力
騰訊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產業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孟昭莉接受央廣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互聯網+’將從第三產業開始,通過連接融通逐步向第一、第二產業滲透,將融合各個環節,促使經濟有全面的質的提升,‘互聯網+’將是中國經濟下一個階段的杠桿。”
騰訊研究院最新發布的《“互聯網+”指數》報告顯示,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轄市分列全國“互聯網+”指數第一、二、五位,是“互聯網+”發展的尖兵帶頭人,東南沿海及環渤海地區則成為“互聯網+”發展福地。
39.7%的“互聯網+”份額集中在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北京、天津等7省市,其中遼寧、江蘇、浙江、廣東四省培育出37個“互聯網+”百強城市,杭州、防城港、昆明等十個城市“互聯網+”指數超前,具有很高的投資價值。
安徽阜陽、貴州黔東南州、河南開封等十個城市,“互聯網+”指數雖不是最高,但遠高于其人均GDP排名,具有“互聯網+”時代彎道超車的潛力,同樣值得重點關注。
“互聯網+”不僅是經濟增長的引擎,同樣也是社會變革的催化劑,“互聯網+”指數與社會發展指數、科技創新指數具有趨同效應,社會發展超前、科技創新領先的地區往往“互聯網+”發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