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 馬學玲)“目前我們雖然晚了一步,但只要不懈努力,相信最終能讓日本政府正視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
12日,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會長童增向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透露,近日,該聯合會已通過日本駐華大使橫井裕,致函日本政府及安倍晉三,要求日本政府向被日軍殺害的南京30萬亡靈謝罪,向二戰期間被日軍屠殺的所有中國人謝罪,為因日本入侵中國帶給中國人民的深重災難謝罪。
明天是南京大屠殺79周年紀念日,也是中國第三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79年前,日本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30萬中國人死于日軍屠刀之下。
中新網記者注意到,兩年前,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就曾通過時任日本駐華大使木寺昌人,致函日本政府及安倍晉三,首次要求日政府就南京大屠殺謝罪。不過,日本方面迄今并無表示。
“明年就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了,但遺憾的是,南京大屠殺遺址尚未入列世界文化遺產。”
此前2015年10月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11組《南京大屠殺檔案》正式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童增以奧斯威辛集中營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例指出,當時納粹在西德也不承認戰爭罪行,后來由于反戰人士的堅持,通過立法等手段,經過二十幾年的斗爭,正義終于戰勝了邪惡。
他說,“從中國記憶到世界記憶,目前我們雖然晚了一步,但只要不懈努力,相信最終能讓日本政府正視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
“日本政府總是把中日友好掛在嘴邊”,童增指出,然而令人遺憾的是,79年過去了,我們從未看到日本政府從二戰的歷史中總結教訓,相反,我們卻看到日本一次次把自己打造成戰爭受害者的形象,妄圖以此掩蓋日本的侵略行徑。
“我們希望日本首腦好好反思,在這個日子去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看看,在那里向遇害者謝罪道歉。”
童增向中新網記者強調了這一提議的重要性,他說,因為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去參觀過的日本人,心理和行為上多少都會發生一些變化。
童增舉例說,日本律師小野寺利孝1994年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后找到他,此后便代表中國受害者,牽頭起訴日本政府和企業,官司一直打到現在。
“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轉變,因為他之前在日本聽到的都是不真實的歷史。”童增分析。
為此,童增強調,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日本政府之所以在復活軍國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是因為當年的罪惡沒有得到徹底的清算。但歷史是客觀的,深受二戰之苦的人們不會忘記,慘死的南京30萬冤魂不會忘記,世上所有愛好和平的人們都會睜大雙眼,看日本政府會走向何方。
童增最后強調:日本政府必須向南京大屠殺受害者謝罪并賠償,必須向日本侵華戰爭所有受害者謝罪并賠償。
談及所期望的謝罪方式,童增說,“比如日本政府或國會公開道歉,口頭的也好,書面的也行。”
“我們必須時刻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再次重演那段歷史,希望和平能在我們身邊永遠陪伴。”童增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