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科技貢獻率達43%以上
本報金昌訊(記者劉興元)金昌市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實現了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全市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3%以上。
全市緊緊圍繞“工業強市”戰略和農業“一特兩化”,組織實施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科技攻關和試驗、示范、推廣項目,進一步提升了科技創新能力。近年來,全市多渠道投入的科技研發經費達到3.1億多元,共組織實施市級科技項目238項,組織申報省級以上科技項目53項,取得科技成果168項。以《高品質電解鎳生產技術開發》、《鎳基合金線材開發》、《肉用種羊純種胚胎移植研究》為代表的一批科技成果得到轉化,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著力提升工業主導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用高新技術和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了工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全市有21種工業產品獲得省部級以上優質產品稱號。特別是支持金川公司瞄準國內外先進水平開展新技術、新產品的自主研發和引進、推廣,組織實施了300多項科技攻關項目,取得科技成果206項,其中重大成果76項,擁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自主核心技術6項,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自主核心技術8項。
金昌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啟動以來,積極培育壯大以鎳、銅、鈷和鉑族貴金屬為主導的特色新材料產業,在金屬粉體材料、二次電池材料、先進復合材料、精細化工材料等領域開發形成了一批主導產品。2006年,全市完成新材料和特色材料工業總產值近40億元。在農業方面,共實施星火計劃項目128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8項,引進農林畜新品種185個,推廣新技術100多項,大大提高了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