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喜陽 羅玉禮 為您報道 昨日,白銀公司廠壩鉛鋅礦粱家山礦區非法盜采礦石,引起的4人失蹤事件有了最新進展。救援組積極采取科學測量,對事發的礦洞進行了攝影測繪,并確定了4名失蹤盜礦者的具體位置。
安全器材已經部署到位
昨日上午,現場實施救援的工作組,第3次進入出事的礦洞,兩名曾參與盜礦的民工也進入,同時攜帶大量的救助器材和設備,電話,照明。通風等救援設施已經部署完畢。據悉,經專業技術人員測量,及現場分析情況,此次冒頂事故是國內外罕見的冒頂塌方事故,采空區的寬度大約15米,高度大約8米左右,采空區出現大面積的塌方。采空區頂部有大量的石塊,部分巖體有較深的明顯裂縫,存在大面積塌方的可能性。為了救援工作順利開展,救援工人根據繪制的“大斜井”地圖,安裝了照明和通訊設備。
據介紹,從前日上午第一批進礦洞的救援者,除了攜帶專業救助設備之外,還攜帶了攝影設備,在廠壩鉛鋅礦礦長杜明的帶領下,工作人員拍攝出事礦洞的詳細音像資料,F場坐鎮指揮的隴南市崔副市長,立即招集專家技術人員開會研究,經多次詳細的討論,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救援方案。
昨日中午,副市長崔景瑜招集50多人專家組開專家分析會和救援工作會,專家組提出新的安全的科學救援方案。決定從另外一個安全性能相對較高,救援條件相對比較好的一個廢棄的礦洞開始。目前,所有的救援儀器、設備、醫療及安全組織防護裝備已經運抵現場,新的救援方案一經批準將即將組織實施。
救援工作實施難度巨大
記者從救援組拍攝的錄象看到,出事的礦洞直行一千多米,要經過3個斜井,最狹窄的地方僅僅能容一個人通過,出事現場的巨石給救援工作帶來很大困難。采空區情況出乎想像,一般正規的礦洞,作業采空區最多三四米,而出事礦洞采空區達到七八米,而且出現明顯的裂縫,不能爆破巨大的石頭救援,遇難者的尸體也很難從狹窄的通道運輸。記者注意到,出事現場還斜放著幾背篼礦石,一雙手套等物品。
昨日下午,記者了解到,目前善后工作組已經成立臨時接待站,為所有的家屬提供了接待服務。同時,遇難盜礦民工原籍相關單位及政府派人來現場,協助料理后事。成縣政府也決定從民政渠道介入家屬安撫和遇難人員善后工作。
省政府工作今日抵達現場
昨日下午,省上相關領導對此事作出了重要批示,由省國土資源廳、省安監局和省監察局組成的省政府工作今日將抵達隴南成縣,現場協調調查元月4日發生的事件。
就隴南市目前存在的部分當地農民明知道危險,卻鋌而走險參與違法盜礦背礦的情況,隴南市副市長崔景瑜表示,在相關部門增加工作力度,制止整頓的同時,為了從根源上解決問題,隴南市委、市政府將盡快為隴南低收入的地區提供更多的發展項目,切實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同時針對部門當地群眾法律意識淡薄的問題,政府將加大宣傳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