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方興未艾。金昌堅持地企聯手、共同謀劃、共建互促的原則,緊緊抓住市上被列為全省循環經濟試點市的重要機遇,圍繞資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產業在接續中延伸,結構在延伸中調整,初步形成了區域大循環、產業中循環、企業小循環的發展格局,為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找到了突破口。目前已形成硫化銅鎳礦開采—鎳銅鈷冶煉—鎳銅鈷壓延及新材料產業、二氧化硫—硫酸—硫化工、硫酸—磷酸—磷化工、燒堿—氯氣—PVC—電石渣—水泥等產業鏈,磷化工、硫化工、氯堿化工、煤化工“四大化工”產業初具規模,園區企業間原料、中間原料及廢棄物互供互用,區域內副產的硫酸、氯氣、電石渣、水泥等全部得到充分利用,形成了接續配套、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吃干榨盡、特色突出、整體效益顯著的發展格局,極大地提高了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使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降到了最低限度。2007年,金昌一舉摘掉了“全國十大空氣嚴重污染城市”的黑帽子。目前,金川集團公司礦石回采率達到96.73%,遠高于全國50%的平均水平;低品位礦石開采量占總出礦量的45.3%;粉煤灰利用率達到90%;全市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86%,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84%。于2009年提前完成“十一五”節能20%的目標,在全省處于領先水平,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區三園”相得益彰。金川工業園區重點發展以鎳銅鈷及鉑族金屬等特色資源為基礎的金屬材料、金屬化合物材料和金屬合金材料,以PVC樹脂為基礎的各種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以“兩酸兩堿”為基礎的基本無機化工,以電石尾氣和渣綜合利用為基礎的有機化工和建筑材料,礦山機械設備制造等。預計到2015年新材料工業區銷售收入將突破500億元,利稅超過100億元。河西堡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依托金化集團、金泥集團、甘肅電投永昌發電公司、甕福公司、金昌鐵業集團等企業,承接新疆、內蒙煤炭資源轉化需求,延伸基礎化工產品產業鏈,著力提高附加值,園區發展的重點產業是化工、冶金、能源、建材等。目前,園區已被列入全省煤化工發展總體規劃,三至五年內,園區銷售收入將超過100億元,生產總值將突破30億元。永昌工業園區重點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粉末冶金、農機具制造、化工產品加工等產業,帶動三產及中小企業的發展。到2015年,園區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38億元。新材料工業園區已成為開發區發展的新亮點,在產業發展方面規劃的總投資為296億元。近期計劃投資約140億元,著重發展鈦冶金、金屬材料以及氯堿化工—PVC—水泥產業鏈,形成聚集效應;中遠期進一步將鈦規模擴大至3萬噸、PVC的規模擴至80萬噸,并大力發展鈦和PVC的下游項目和工程塑料及其配套項目等,提高園區產業的技術含量和產品附加值。園區自2006年開始建設,目前已有7戶企業13個項目入駐,總投資約140億元,建成后年新增工業產值500億元。目前金川集團40萬噸離子膜燒堿一期20萬噸、新川化工公司80萬噸PVC一期20萬噸PVC、120萬噸硫酸鉀一期20萬噸、宇恒鎳網公司150萬只圓筒印花鎳網、金泥集團2500噸/日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等項目已建成投產。金川集團6萬噸精密銅鎳合金管棒、5000噸鎳及鎳合金板帶材、1.5萬噸海綿鈦、1萬噸羰基鎳、5000噸羰基鐵等項目正在建設。
招商引資成果豐碩。引進全國最大的民營企業集團之一四川新希望集團,開工建設了總投資30億元的硫化工、氯堿化工項目。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100億元,年利稅20億元。引進全球500強之一中化化肥有限公司、亞洲最大的磷資源控制企業貴州宏福集團,同金化集團聯合組建甘肅甕福化工公司,實現年產值30億元、年利稅4億元。引進了金昌宇恒鎳網有限公司印花鎳網項目,形成了年產100萬套印花鎳網的生產能力。依托永昌縣東、西大河流域的水電資源優勢,建成了投資2.6億元的永昌縣東河灣水電站,投資6400萬元的二壩渠2、3、4、5號水電站,投資6000萬元的永昌縣大干溝水電站等一批能源建設項目。同中科光電公司簽訂了50兆瓦太陽能發電項目協議,啟動了5萬兆瓦太陽能發電項目。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金昌市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用地集約”的總體要求,以建設設施完善、功能齊備、標準一流、環境優美的現代化開發區為目標,堅持“適度超前,綜合配套”的原則,多渠道籌措資金,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切實提高了開發區的承載能力。目前,開發區綠地面積占總面積的20%以上,園區道路、供水、供電、供暖、供氣和污水收集處理等配套設施日益完善,全部實現了“七通一平”。此外,以城市的發展帶動開發區建設,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殘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切實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先后投入資金10億多,實施城市道路、集中供熱、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和給排水管網改造等基礎設施項目,建成了北部綠色長廊、金水湖景區、龍泉景觀帶、貴陽路綠化隔離帶、長泰花園等一批城市環保景觀工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1%,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7平方米,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區域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今年,金昌支線機場、金永高速公路、金阿鐵路、750千伏送變電工程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成后,將為開發區的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
美麗的金昌市區新華大道夜景。
展望篇:搶抓機遇求跨越 繼往開來鑄輝煌
金昌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鄭玉生說:“我們將搶抓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機遇,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按照省委、省政府‘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堅持‘四個結合’即爭取國家政策支持與提高自主發展能力相結合,優勢資源開發與資源循環綜合利用相結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與傳統產業創新發展相結合,加快開放開發步伐與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相結合,圍繞建設多功能綜合性產業區,發揮優勢、突出特色,著力打造西部最具發展活力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金昌市委副書記、市長張令平介紹:“我們將以新型工業化為核心,以高新技術為方向,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使經濟技術開發區真正成為產業集聚、科技創新、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重要載體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力爭到2015年,開發區生產總值達到35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300億元,年均增長20%。到2020年,生產總值達到70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600億元,年均增長15%,建成年銷售收入過1000億企業1家,過100億企業2家,過50億企業1家,過20億企業2家,過10億企業8家。”
面對新機遇、新起點、新挑戰,金昌將用足用活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政策,推動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新的跨越。
抓體制機制創新,打造活力開發區。盡快制定出臺《關于切實加強金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的意見》,進一步理順開發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明確開發區管理機構的執法主體資格、管理職能、管理權限,使開發區獨立行使行政審批、經濟調節與管理職能。進一步加大對開發區的財政扶持力度,完善開發區企業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機制,為企業融資搭建平臺。認真執行國家級開發區有關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減免有關稅收;設立科技扶持基金和企業發展基金,鼓勵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和優勢企業發展;積極創造條件,支持金川集團公司、金泥集團公司、金化集團公司、金鐵集團公司等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
抓重大項目引進,打造實力開發區。堅持以項目為龍頭,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政策,積極承接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圍繞有色金屬、化工、能源等主導產業,引進和培育一批關聯配套項目,帶動相關企業的聚集和配套。積極支持金川集團公司新上20萬噸銅、6萬噸鎳、4000噸鈷等重大項目建設,力爭銷售收入突破千億大關,躋身世界企業500強。大力發展有色金屬新材料、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能真空鍍膜等戰略性新型產業項目,積極引進鎳基合金、電子材料、電池材料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項目,推動產業向高端領域拓展。培育發展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研發、工業咨詢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全面提升開發區的綜合競爭力。
抓資源綜合利用,打造綠色開發區。以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為核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幫助金川集團公司加快建設四廠區,提高固體廢棄物回收利用率,進一步延伸有色金屬新材料、冶金、硫化工、磷化工、氯堿化工、煤化工、氟化工產業鏈,真正實現產業結構由高耗能、高排放、資源型的舊“兩高一資”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資源永續利用的新“兩高一資”轉變,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生態開發區。
抓高新技術開發,打造科技開發區。堅持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作為開發區強區之本,搶占經濟轉型的制高點。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不斷提高原始創新與集成創新能力,促進開發區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從“資源依賴”向“科技依托”轉型。扶持企業設立技術研發中心,加速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建立和完善產業發展技術支撐和服務體系,積極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技術和關鍵技術,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依托金昌職業技術學院,加快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為開發區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努力把開發區建設成為高素質人才的聚集區、高技術產業發展和自主創新的示范區。
抓發展環境提升,打造效能開發區。堅持軟環境和硬環境建設并重,提升服務功能,增強園區的承載力。搶抓國家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大機遇,加快推進蘭州至張掖城際鐵路金昌段、金武高速公路、金阿高等級公路、市區2×330MW熱電聯產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開發區道路、供水、供電、供熱、供氣和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強化服務,提升效能,發揮“窗口”作用,形成“洼地”效應。按照組團發展的要求,充分發揮開發區的輻射、帶動和示范作用,加快金武經濟一體化進程,促進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昨夜春風才入戶,今朝楊柳半垂堤。”回首以往,金昌開發區建設走過了艱苦奮斗的歷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積累了行之有效的經驗;展望未來,充滿活力的金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必將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進,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