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消費改革的方向:制度化、貨幣化、個體化、市場化、公開化。
近年來,理論界對公務消費的改革進行了許多理論探討,各地也在公務消費等方面進行了許多改革的實踐探索。總結公務消費改革的理論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規范和改革公務消費的總的方向可以歸納為:制度化、貨幣化、個體化、市場化、公開化。
制度化。即要以嚴密的、可操作性強的制度規范來堵住公務接待的黑洞。要在科學界定公務接待范圍的基礎上,明確各項具體的接待標準、條件、范圍、程序等,使公務接待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把有關規定上升為法律,提升其效力和約束力。
貨幣化。貨幣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規范和改革公務接待的基本取向。要遏制和消除公務接待中的腐敗與浪費現象,就要盡可能使公務消費以貨幣形式表現出來,如公務接待、差旅費、考察等等費用,均應該在科學核定的基礎上以貨幣形式計算并包干到個人,實行限額消費,超支不補,節約有獎(按節約額的百分比以貨幣獎勵給個人)。而且其中一些可量化、易操作的消費還可直接以貨幣形式發給公務員個人。這樣可以強化公務接待中的成本意識、效率意識和自律意識。
個體化。即要使公務接待由現在的大鍋飯式消費變為個體化消費,要盡可能落實到具體的人,無法量化到人的,則要盡可能量化到具體單位或項目。
市場化。即要在公務接待中引進市場機制,凡是能夠由市場提供的消費盡可能由市場提供。按照市場化原則,由各地或各部門的賓館、招待所、培訓中心等提供的服務,完全可以引入市場機制和競爭機制,由效率更高、服務更好的社會化的賓館、酒店等來提供,哪里價廉物美、服務周到就去哪里;甚至公務會議的后勤服務,也可采用政府采購方式,向社會公開招標。
公開化。公開透明是最有效的防腐劑,要防止公務接待中的腐敗現象,加大公務消費的公開力度是必由之路。要把各部門、各單位、各類項目的公務接待范圍、條件、標準、總額等制度規范向社會公開,逐步實行公務接待公示制度,把各機關單位、各領導及一般公務人員的各項具體公務接待費用數額、內容、地點、方式等細節向社會公開。比如和誰在一起吃飯、在哪里吃飯、點了什么菜、花了多少錢等,都要如實地、以方便公眾查閱和監督的方式公開。
規范和改革公務消費的對策建議。
在明確了以上大的改革方向以后,統籌規劃,因地制宜,搞好試點,采取得力措施,大膽推進。
一要堅定政治決心,把規范和改革公務消費作為反腐倡廉及行政改革的重要內容。可以像治理商業賄賂一樣,把規范和改革公務消費作為一定時期內(3-5年)反腐倡廉的中心工作,成立高規格的權威協調機構,加大規范和改革公務消費的宣傳力度,促使公務人員對公務消費有正確認識,引導公眾積極參與對公務消費的監督。
二要合理界定公務接待范圍,科學核定公務接待標準。要對現有公務接待項目分類、分項進行清理,不合理的堅決取消,合理的則予以保留并加以規范。要根據職務、分工、實際工作量和崗位特點以及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區別不同部門、不同地區、不同職務、不同崗位,制定不同等級,既合理拉開差距,又保證各層次公務人員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要加強公務接待制度建設,提高公務接待制度化水平。在制度建設中,還有幾個問題值得注意,一是制度建設要求全,使各項公務接待都有制度可依;二是制度要嚴,即要從嚴規范公務接待,以嚴密、嚴格的制度堵塞現有的公務接待漏洞;三是制度建設要講求實效,即所制定的制度規范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夠切實有效地規范現實中的復雜情況。
四要重視技術反腐,積極采用技術手段規范公務接待。這里說的技術包括現代財務技術、電子技術及其他技術。在財務技術方面,當前的現金支付、先開支后報賬的財務制度存在很大的腐敗隱患,要盡快廢除這一制度;另外,一些地方采取集中支付等手段被實踐證明頗有成效。在電子技術方面,要大力推進電子消費,特別是要大力推廣公務消費卡——這在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已經是一種通常做法,在這些國家大宗現金消費被視作是逃稅與洗錢,因為私下操作超出了政府與財稅部門的掌握范圍,容易造成黑箱操作與腐敗。此外,電子政務的推廣與發展,也能夠為規范公務消費帶來積極作用。
五要加大公開力度,強化公務消費監督。有效的監督是規范公務消費的應有之義。為了強化監督,首先要大力推行公務接待公示制度,以公開、透明來驅逐公務接待的“暗箱”。各級政府內部的監察、審計、財政等部門要切實履行監督職能,加強內部監督、審核、審查,從嚴控制公務接待資金的使用。同時,要重視社會監督,完善舉報制度和輿論監督制度,鼓勵、發揮和調動新聞輿論、人民群眾對公務消費進行監督的積極性。總之,要通過全方位的、能發揮實效的監督來規范公務消費。
六要嚴格公務接待制度的執行,加大違規公務接待的處罰力度,嚴肅查處違規公務行為。
七要完善配套措施,優化外部環境。公務消費的規范和改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政治、行政、財政、法律等等許多方面,也涉及社會的許多層面。公務消費規范和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還需要許多方面的配套措施。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值得引起重視,即改革方案與政策出臺過程中必須注意程序公正。因為公務消費改革本身涉及的是作為改革決策者和執行者的公務人員的消費行為,在一定意義上說是“自己為自己怎樣花公家的錢立規矩”,是一個典型的包含潛在“利益沖突”的問題。所以,在有關方案和政策的出臺過程中,必須充分聽取和反映民意,保證程序的公正。(作者:龍太江 湖南大學廉政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