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根據中央要求出臺了關于國內公務接待管理的有關規定,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和參照公務員管理的單位嚴格遵守。這是國家規范公務接待,預防和治理公務接待中腐敗現象的新標尺。
公務接待在公務活動中不可避免,是行政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不少地方、部門,公務接待明顯已經超出了“合理”范疇,成為一種不正之風,成為腐敗的一種重要表現,引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和中央的高度重視,已經到了非下大力氣加以規范和改革不可的地步了。
近年來公務接待中的腐敗跡象
毋庸諱言,公務接待領域中的不正之風與腐敗現象確實是存在的,而且在一些地方和部門,還比較嚴重。對于近年來公務接待中的腐敗跡象,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分析:
公務接待耗費巨大,超標嚴重。
消費數額巨大。關于公務接待消費的總體數字,目前并沒有權威的數字,但給人們的普遍感覺是,它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今年8月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政策動向課題組引用的有關數字為:2004年全國公款吃喝3700億元。這些數字盡管沒有得到有關權威部門的確認,甚至遭到有關部門的否認,但人們從自身周邊實際來感受,認為公務接待支出確實是驚人的。我們也可從一些地方公布的具體數據對此大體加以推算。如湖北襄樊市財政局、老河口市財政局課題組曾在一篇文章中披露,2000年老河口市行政事業單位招待費達到1980萬元,占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的18%。
消費超標嚴重。在公務接待方面不按標準,進豪華酒店,喝高檔酒,吃天價宴席,到豪華娛樂場所進行奢華消費的現象已經見怪不怪。
消費隨意性大。只要能與公務接待沾上邊的,都要由公家埋單,公款旅游、私客公待、公款送禮等現象很普遍。公務接待成了個筐,什么費用都可往里裝:吃的開成辦公用品,用的開成資料費,禮品、旅游費開成會務費,甚至嫖賭費用也開成接待費,實在沒有正規發票,那么就用假發票甚至打白條。而且主管領導明知有問題,也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大筆一揮,什么違規費用都可報銷。
效率低下,浪費嚴重。許多無實際內容、無明確任務的參觀學習、培訓考察和會議,以各種名義發放的補助、津貼,以及新建所謂公務接待的豪華樓堂館所等,造成了公務接待費用過快增長,導致了財政資金的嚴重浪費。
化公為私、損公肥私、通過公務接待謀取個人私利的現象嚴重。超標招待成為聯絡感情的手段,或者是把客人帶到親戚朋友或自己參股開辦的飯店消費,隨意加碼簽單報賬。公務考察變為公費旅游,公務會議發放高檔、精美禮品或紀念品,多開、虛開公務消費發票套取財政資金等等現象也比較普遍。
公務接待呈現出令人擔憂的惡性發展勢頭。
一是公務接待違規消費日趨公開化。在公務接待中,進豪華賓館,享受豪華服務在一些地方和單位變得肆無忌憚。一些單位領導居然在辦公會議上集體討論確定日趨增多的違規公務接待費用報銷辦法與支出渠道,就是違規消費日趨公開化的一個典型例子。
二是公務接待金額呈剛性擴張。
三是違規公務接待牽涉人員和范圍廣,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門、一些單位,公務接待違規消費不僅涉及一般工作人員,也涉及領導干部,甚至整個領導班子、領導干部身邊的人包括配偶、子女、親朋好友、秘書、司機等。在公務招待的名義下,考察、會議、差旅等,“一桌飯一條牛”,“半月考察十日游,大包小包裝滿兜”等等就是對這些現象的形象寫照。
四是違規公務接待呈彌散性。由于公務接待中漏洞多,監管弱,在一定意義上成本小,風險小,收益大,因而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和傳染性,再加上在一些情況下公務接待違規消費的順利進行,需要一定的力量和關系網絡的協作配合,這就產生一種向外蔓延的張力,使公務接待違規消費不斷擴大范圍。不久前披露的海南臨高縣的“群蛀”案例,就是一個典型。此案的為首者符嘉杰,是臨高縣人民銀行負責看管國庫的一個普通辦事員,他與臨高縣財政局會計員桂峰黏在一起,通過各單位“接待費”、“領導差旅費”、“會議費”里的“貓膩”,在兩年多時間里作案50多起,侵吞國庫資金150多萬元,該縣14個部門的20多名局、股干部涉案,并涉及到該縣一把手——縣委書記吳光華。案發后,有關部門對2002年以來的撥款進行調查核實,統計表上的118筆撥款,竟有70筆屬非正常撥款。
五是對違規公務接待認識上的模糊性。在一些公務人員看來,只要不貪污、不受賄,多吃點、多喝點、多玩點,沒有關系。在思想上,許多公務人員對公務接待違規的容忍度在擴張,傳統上被視為“灰色腐敗”的違規消費,正日漸被視為“白色腐敗”,而一些歷來被視為“黑色腐敗”的違規消費,正日漸被視為“灰色腐敗”。
現行公務消費體制的缺失
公務接待領域中之所以存在這么嚴重的不正之風與腐敗現象,說到底是由于現行公務消費體制漏洞多、隱患多。
一些制度脫離了公務消費實際,或者是制度規范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強,難以規范公務接待活動。
比如,多年來在差旅費報銷和出差伙食補貼標準方面,財政部門規定的住宿標準為:省部級干部60元/晚,廳局級干部50元/晚,縣處級干部40元/晚,科級及科級以下干部30元/晚,而伙食標準統一為12元/天。這些早年出臺的標準明顯脫離了現行賓館、酒店住宿和用餐消費的實際。如果完全按照這一標準執行,出差人員和接待機關都難辦。于是,派出單位只好對出差人員的一些違規做法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放任出差人員的一些違規與超標消費行為。另外,這也導致了下級部門對來自上級部門的出差人員進行補貼等現象。盡管最近一些部門和地方調整了報銷開支標準,但仍與實際情形相距很大。
同樣,如果制度規范本身不健全,比如在程序、內容方面安排不當,或者模棱兩可,或者不具體、難以操作,這也很難規范公務接待活動,容易刺激違規消費的發生。比如,公務接待“四菜一湯”的規定,就因為僅僅有“菜”、“湯”的數量限制,而沒有內容和價格等方面的限制,而在實踐中被普遍在“菜”、“湯”的內容方面大做文章。特別是,公務接待活動本身具有高度復雜性,什么情況屬于公務接待范圍,什么情況不屬于公務接待范圍,什么情況下適用什么標準,遵循什么程序,在現實中往往不容易把握,如果沒有健全的、操作性強的規范,那么具體經辦人員就只好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法來處理了。更有甚者,由于缺乏約束機制,一些部門和單位從自身利益出發,“因地制宜”地出臺了一些扭曲變形的“實施辦法”,使得公務接待更加難以規范。
現行財政管理體制存在一些缺陷,預算約束乏力,使腐敗分子有機可乘。
應該說,現行財政管理體制存在的缺陷是公務接待消費中腐敗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財政管理體制存在的不規范、不透明、缺乏剛性等因素的影響,使腐敗分子可以利用信息不對稱的便利,在公務接待中搞各種違規動作。具體來說,在財政體制對公務接待的規范方面,存在的主要腐敗隱患有:
大量預算外和制度外資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