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3月9日召開的天水市組織部長暨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市衛生計生委被中共天水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評為“2016年度全市人才工作先進單位”。
近年來,天水市衛計委緊緊抓住人才隊伍建設這個根本,大力實施基層醫療衛生人才支撐工程,千方百計引才育才,多措并舉強基固本,有效緩解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看病遠”及“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有力助推了精準扶貧工作。
一、從拓寬引才渠道入手,大力充實基層醫療力量。醫療衛生系統多渠道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充實基層力量,彌補專業人才緊缺的“短板”。一是連續多年實施醫務人員公開招考錄用。全市在事業單位招考錄用中,實行縣區基層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才計劃單列、條件適當、總量傾斜,確保基層衛生技術人才的選拔錄用。近三年來,全市共為縣級醫療衛生機構招考錄用醫務人員133名。二是大力實施“三支一扶”等民生實事項目。省、市政府每年都將醫療衛生人才列入民生實事就業項目和“三支一扶”項目,人社部門與衛計部門共同組織,面向社會公開招考,充實基層力量。近兩年來,全市通過民生實事項目為鄉鎮衛生院招錄醫療類專業技術人才196名。三是積極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市衛計委按市委統一部署,認真調研摸底,及早申報計劃,積極參與全市統一組織的引才活動,市縣區醫療衛生單位三年來累計從全國各地引進醫療衛生急需緊缺人才112名。四是實施農村免費醫學訂單定向生項目。農村免費醫學訂單定向生在高考招生中實行單設政策、單列計劃、單獨錄取,定向培養服務農村基層的全科醫生。2015年、2016年已接收兩批56名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并全部安排到鄉鎮衛生院工作。
二、從開展教育培訓入手,切實提高服務群眾能力。將教育培訓作為人才支撐工程的重點,全方位提高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的專業素質和服務能力。一是開展全科醫師培訓。依托縣、鄉兩級醫療機構進行崗位培訓,落實縣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接受3個月以上的半脫產培訓并實現全覆蓋。基層醫師教育培訓情況定期進行考核考試,積分與職稱晉升、績效工資、評先選優掛鉤,促進了培訓任務落實。二是選派骨干外出進修。近年來,全市縣以下醫療機構先后選派590名專業技術骨干,到省內外三級以上醫院進修,學習引進先進醫療技術和管理方法,提高業務能力,帶動專科建設。三是開展中醫藥師承教育和一技之長人才培養。積極支持中醫鄉村醫師開展師承教育,傳授一技之長。對師承教育和確有一技之長的鄉村醫生每年統一組織考試考核,考試考核合格的,承認醫師資格,允許評定職稱,進一步盤活了鄉村人才資源。2016年全市310人通過全省民間中醫藥一技之長人員資格準入考試并納入鄉村醫生管理。市中醫院主任醫師葛建文入選為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專家。四是鄉村醫生全員脫產培訓。按照省市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工作安排,分五年對全市3599名鄉村醫生進行為期6個月的脫產培訓,今年720名鄉村醫生通過4個月的理論學習,2個月的臨床實習,已完成學習任務返回工作崗位。落實鄉村醫生每周到鄉鎮衛生院工作1天制度,通過帶教、例會等形式免費傳授醫療技術。五是健康服務業持續快速發展。2016年全市先后選派51名醫務人員赴省第二人民醫院等醫療機構進修學習。組織開展“隴原月嫂”培訓班11期,培訓1173人。確定市衛生學校為養老護理員培訓基地,成立了天水市養老及健康服務培訓中心,免費培訓學員678人。
三、從促進人才下沉入手,全面深化人才機制改革。市衛生計生委針對優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問題,積極推進人才機制改革,鼓勵、引導市直醫療單位專業技術人才下沉到基層一線,建立了人才服務基層的長效機制。一是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制定出臺《天水市深入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全面安排部署了縣級公立綜合醫院改革工作,進一步明確了縣級人民政府的主體責任地位,五縣全部成立了縣級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基本實現了管辦分開,市婦幼保健院被確定為全省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建設試點單位。二是落實人才服務基層制度。嚴格執行全省統一的政策規定,凡申報評審高級職務任職資格的衛生技術人員,必須到縣以下基層單位服務一年,未完成支農任務或不屬于符合免予支農條件的人員,不得推薦申報高級職務任職資格評審。三是推進分級診療和醫師多點執業。按照50+n和250+n要求,進一步調整擴大醫療機構分級診療簽約病種,綜合治理越級診療,規范就醫秩序。全市每年有320名市級醫院副高級職稱以上醫師到縣級醫療機構開展多點執業,有640名縣級醫療機構中級以上職稱醫師或五年以上住院醫師到鄉鎮(社區)醫療機構開展多點執業,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上病。四是在“雙聯”和精準扶貧一線培養鍛煉專業技術人才。連續兩年從市直、縣區醫療機構抽調35名懂管理、業務精的人員到貧困鄉鎮衛生院掛任副院長職務,每年抽調110名支農隊員對口支援7所縣級醫院、30所鄉鎮衛生院,促進他們在基層接地氣練本領增才干。定期組織醫療技術人員開展“三下鄉”和“義診”活動,義務提供診療服務,受到群眾歡迎。
四、從改善基礎條件入手,積極搭建人盡其才平臺。各級政府和衛計部門重視基層醫療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筑牢醫務人員服務群眾的平臺。一是加快貧困村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2015年省上下達我市貧困村標準化村衛生室項目523個,現已完工。同時,將2016年擬建的116個貧困村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任務提前到2015年完成,全市實現了貧困村標準化村衛生室全覆蓋。二是強力推進基層衛生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支持秦安縣中醫醫院醫技樓、甘谷縣中醫醫院醫技樓、武山縣中醫醫院康復樓建設項目,清水縣人民醫院異地遷建項目和10個鄉鎮衛生院附屬設施建設項目。三是積極開展縣級醫院重點專科建設。爭取到全省縣級醫院重點專科建設項目4個(甘谷、武山、秦安、張川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和重癥醫學科),每個項目中央專項資金投入250萬元,目前已全面建成,改善了基層人才服務群眾的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