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4月7日是第68個世界衛(wèi)生日,主題為“一起來聊聊抑郁癥”,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將我國世界衛(wèi)生日的主題定為“共同面對抑郁,共促心理健康”。為了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公眾的心理健康水平,使更多的抑郁癥患者獲得專業(yè)幫助,天水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天水市社會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共同舉辦了以“走出抑郁、快樂生活”為主題的系列活動。

活動期間,市三院心理綜合門診部舉辦了公益講座,張子明副主任醫(yī)師為大家講解了抑郁癥的相關知識,心理治療師張莉婕帶領大家進行了抑郁癥自檢,還安排互動環(huán)節(jié),邀請部分恢復期患者分享了和抑郁抗爭的心路歷程,并進行了現(xiàn)場答疑,同時散發(fā)了心理健康宣傳冊,放映心理健康宣傳教育片。本次活動內容豐富,取得了預期的效果,深受大家歡迎。
據(jù)今年4月7日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新聞發(fā)布會公布的數(shù)據(jù),我國心境障礙患病率為4.06%,其中抑郁障礙為3.59%,特別是年輕人、孕婦、產后婦女及老年人群患病率更高,而且抑郁癥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天水市第三人民醫(yī)院于2005年對天水市成年人各類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各類抑郁障礙時點患病率達5.18%,其中重性抑郁癥為3.6%。該院2016年對天水市60歲以上老年人群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抑郁障礙時點患病率超過8%。抑郁癥在精神科門診所占比例較高,在市三院2016年門診患者中抑郁癥約占20%。
業(yè)內人常稱抑郁癥為“心理感冒”,是指抑郁癥是一種很常見的精神疾病。抑郁癥發(fā)病原因與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婚姻狀況、經濟狀態(tài)及個人的早期經歷、負性生活事件、軀體疾病等多方面因素有關。抑郁癥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是以顯著而持久的情緒低落、興趣的減退或喪失、思維遲緩、精力不足、體重下降、食欲減退、悲觀消極、缺乏主動性等為主。

青少年受到學習、家庭的壓力,容易產生煩躁,易患抑郁癥。有位17歲高中男生,平時活潑開朗,性格外向,學習成績優(yōu)秀,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進入高中后,學習壓力增大,厭學心理突出;在上課時注意力不能集中,腦子反應慢,感到學習吃力,學習成績下降明顯;人變得寡言少語,不愛說話,不愿和同學交往;對什么都不感興趣,連以前鐘愛的上網(wǎng)打游戲也不喜歡了;說自己沒有用處,對不起父母;假期在家不愛出門,經常臥床在家,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周圍人說話多時就覺得麻煩。來市三院門診就醫(yī),經相關的心理評估、檢查后,診斷為“抑郁癥”,經過藥物治療2周,心理治療兩次后能正常到校學習,1個月后學習成績基本恢復到了病前水平。
有的抑郁癥患者只是感到自己睡不好,說每天很早就醒來,比平時早兩個小時以上,醒來后就再睡不著了,醒后擔心白天怎么過,有度日如年的感覺。他們常常認為是失眠導致心情不好,說只要睡好了心情就好了。其實不然,失眠早醒也是抑郁癥常見癥狀之一,如出現(xiàn)這種情況,很有必要找專科醫(yī)生看看是否患了抑郁癥。

女性比男性更易患抑郁癥,女性發(fā)病率是男性的2倍。調查顯示,內科住院患者中有22%—33%患有抑郁障礙及相關心理障礙。一些不能找到器質性原因的疼痛、不易被理解的軀體癥狀也可能是抑郁癥的表現(xiàn)。一位50多歲的農村婦女,小學文化程度,家庭情況良好,夫妻感情和睦,兒女事業(yè)有成,患有“高血壓”10年,身體其他方面良好。但是近兩個月變得愁眉苦臉,唉聲嘆氣,感到做事力不從心,顯得不精神;別人和她說話,顯得反應遲鈍,好像沒聽到一樣;伴有頭疼、胸部不適、心急、心慌、口干、消化不良多種軀體不適癥狀,在綜合醫(yī)院反復檢查沒有發(fā)什么異常,其實這些癥狀很可能是抑郁癥在作怪。
長期以來,人們對精神疾病存在著偏見,認為得了這類疾病是“丟人的事 ”,加上人們對抑郁癥的認識不夠,在患了抑郁癥后既不敢承認,也不愿面對,以致耽誤了治療,甚至造成自殺等嚴重后果。

其實,得了抑郁癥并不可怕,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嚴重,抑郁癥是可以戰(zhàn)勝的,大部分抑郁癥是可以治愈的。只要我們消除偏見,了解抑郁癥的特點,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做好早期診斷,盡早進行有效治療,就完全可以避免抑郁癥癥狀的加重,減少意外的發(fā)生。隨著心理學及精神醫(yī)學的發(fā)展,抑郁癥的治療手段不僅僅只有藥物,還有心理治療、閱讀治療、運動治療、經顱磁刺激治療等,以上治療對抑郁癥都有明確療效,多種治療聯(lián)合應用,能讓更多的人遠離抑郁癥的困擾,健康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