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4日,天水在線通過微信聯系到天水市第三批馳援武漢的醫療隊員——來自天水市第四人民醫院的李彥霞護士,她目前正在武漢開發區沌口方艙醫院戰“疫”。

天水在線:我看到你工作時背的背包很有特色,有什么故事嗎?
李彥霞:是的,我們在艙里干活,有小東西例如筆呀、小東西沒地方放,我們的隊員就想找一個方便隨身攜帶的,經過商議,在工作之余,大家每天縫制幾個,再由兩名有繪畫基礎的隊員給我們畫上圖案,就這樣有了這些包包。

天水在線:我看到上面畫有蘭州牛肉面,黃河鐵橋等圖案。
李彥霞:嗯嗯,都是甘肅的特產和名勝。
天水在線:那有我們天水特色的嗎?
李彥霞:有的,聽說我們的隊友畫了個麥積山。
天水在線:這個包主要是工作時用嗎?
李彥霞:除了自己用,還給出院的患者當作禮物送給他們。

天水在線:那你們醫患關系真的很好呀。
李彥霞:好多病人要加我們的微信,上班的時候我們照顧他們,下班了我們繼續在微信上安慰他們,給他們心理疏導,只要出院的病人越來越多,我們就高興。
李彥霞的日記摘登

2020年2月15日
從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開始,醫院就下達了馳援武漢倡議書,我和我的同事們在第一時間里寫了馳援武漢請戰書,正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救死扶傷是我們的神圣職責,在得知我是我們醫院馳援武漢的一員后,我將此消息告訴了我的家人,家人們對我馳援武漢很是支持,但我也看到了他們的擔心,畢竟病毒無情人有情。隨后,我積極的學習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有關知識,家人們也陪同我一起看新聞,看資訊,從各個渠道了解全國,特別是武漢疫情狀況。我們提前準備好了隨時啟程的行李。衣服,口罩等生活以及防護用品等。
今天是2020年2月15日,早上6點半,此時的我已經醒了,這是長期上班養成的早起習慣。手機上發來了一條消息,打開一看,是醫院崇院長發來的,“準備出發!”,馳援武漢的時刻到了,我趕緊和我丈夫開始將早已收拾好的行李再查看一遍,確定沒有遺漏后,我吻別了熟睡中的孩子,孩子睡的很香,她是我漂亮而可愛的小公主,此刻,我落淚了。雖有不舍,但使命更重要,我要出發了!
飛機緩緩上升離開了蘭州,晚上十點左右,我們到達了武漢,當飛機下落的那一刻,備戰已久需要我們支援的地方終于到了。昔日繁華的城市此刻是那么的安靜,目的地終于到了。回想這短短一天,我想,病毒固然可怕,影響了人類福祉的發展。但我們卻因為彼此之間的傳遞愛意,賦予關懷,積攢了無限力量,沉淀了厚重勇氣。在病毒肆虐之下,讓諸多情感都聯系起來擁有整體性,猶如一炬之火,萬火引之,促使整個世界運轉起來,鼓舞著不同時期的人類與病毒抗戰。時空變換,歲月流轉,處境不同,情感經驗相同。我們應該堅信,在今天的新局勢下,有億萬人民共同守護的國家,終究會熬過冷寒,迎來暖意翩翩。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2020年2月16日
到達武漢后的第一天。早上9點開會,會議的主要內容是:加強安全管理,做好自我防護、團隊的規章制度及其他相關防疫事宜、同時沒有入黨的同志可以積極入黨等內容。我覺得,作為一名醫護人員,在此次支援武漢抗擊疫情的工作中,我自知我肩上的責任重大,我要積極向黨組織靠攏,認真學習,踏實工作,會議結束后我就寫了入黨申請書。
下午對穿脫防護服進行了培訓,其實,在疫情的初期,我們天水市第四人民醫院已經對每位醫護人員進行過穿脫防護服的培訓。此次培訓,是我們來到武漢“大戰場”時的非常重要的一次培訓,我深知,防護服是我們的“生命服”,此次培訓,使我再一次熟悉了穿脫防護服的穿脫步驟,注意事項,防護及消毒處理步驟。


2020年2月17日
我們此次支援的醫院是武漢開發區沌口方艙醫院,是由一家物流公司的倉庫改造而成,共有床位1000張,一共分了5個病區,我們甘肅省第三批馳援武漢醫療隊員負責其中一個病區,共194張床位,和我們共同并肩作戰的還有黑龍江醫療隊,重慶市醫療隊,廣西醫療隊和內蒙古醫療隊。
隊長早上就把我們今天的任務發到了微信群里,接到任務后,考慮到自己的頭發還是來時的長發,不安全,也不方便,我想,絕不能因為我的頭發而影響此次的防疫任務,所以我就下定決心,與陪伴多年的長發說聲再見,讓同行隊員幫我剪成了短發。
下午3點隊里通知去醫院熟悉環境。醫院環境還可以,這里已經為每個患者準備好了生活用品。目前病人還沒有入住,等醫護人員準備好了就開始收治病人,我們甘肅醫療隊的194張床位被分成3個區域,男患者和女患者是分區域住的。熟悉完之后我們就返回了酒店。
18點半接到群里通知,第一組隊員19點出發,20點開始收患者,我是18號下午15點的班。晚上與家人們通過微信視頻報平安。同時,為關心我的領導與同事報平安。感謝他們對我的關愛,晚上10點,準備睡覺,老公常告訴我,早點睡覺,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只有休息好了,工作時才能集中精力,注意更多的細節,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患者負責。





2020年2月18日
今天上午10點,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安排防控專家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質控中心教授,中華預防醫學會醫院感染控制主委吳安華教授來給未進艙的同事們講課,他講的很生動,也很幽默,還給大家進行了心理疏導,聽完心里放松多了。
課后在總護士長張曉玲的管理下,迅速分組,護理分為8個組,我是第七組隊員,被安排第三批進艙。
下午三點我們就出發了,在一切都是未知數的情況下,我還是心里有點忐忑,同時我隊的院感組成員和其他沒進艙的同事們在酒店做好后勤工作:搭建帳篷、劃分區域、粘粘衣架,保證下班回來的同事們的外層衣服和鞋子全部在這里消毒及存放,外層衣服和鞋子放在帳篷中,不得穿入酒店,為大家的安全保駕護航。
大約40分鐘路程,下午四點左右就到了“戰場”——武漢開發區沌口方艙醫院,大家迅速穿齊防護裝備相互檢查,因為穿了防護服我們都不認識誰是誰了,就在背后寫了:甘肅,天水,姓名,醫護,加油等字樣,確保無誤后進入了艙內。
方艙醫院收治的絕大多數都是一些輕癥和普通型患者,我被分到病區上責任班,主要職責是準確執行各項醫囑,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導,安撫和消除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按時測量生命體征,準確評估患者,發藥,做治療及生活護理,餐食發放,空閑的時候帶領患者做運動。
雖然是一些簡單的護理工作,但是穿著不怎么透氣的防護服,隔滿霧氣的護目鏡,戴著厚厚的手套和口罩,呼吸難免會變得困難,動作也會變的笨拙。
我們一共接管了194張床位,分為三個區域,分別為A.B.C三個,我被分到C區域。由于第一天開艙,新入患者的情緒有些急躁,工作銜接也不怎么完善,所以工作量顯得很大,我們工作了10個小時才結束。從病區出來,大家早已精疲力盡了,護目鏡的水珠擋住了每一位隊友的視線,但還是非常謹慎的脫防護服。
早晨五點,我們終于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了住處,房間我在上班之前已經分為三個區:污染區,潛在污染區,清潔區。嚴格按照標準進入淋浴間,沖完熱水澡,已是6點了,強忍著吃了點早點就躺在床上,感覺非常充實。
疫情面前,我們不會放慢腳步,也不會忘記使命與擔當。短短的幾天,戰友之間的團結,患者和醫護人員的配合,志愿者和賓館工作人員熱心服務,每天都有感動的事和人,我們感動著別人,也被別人感動著,艱難的前行,只要有需要的地方就義不容辭。
支援武漢,一定會成為我一生中最難忘的經歷,成千上萬的援鄂醫護人員,心存感恩的人們,一定會成為這個英雄城市中最美的風景,這個曾經無比繁華的城市真的像被突然按下了"暫停鍵",真的希望疫情趕緊過去,還這個城市往日的熱鬧和繁華,天水加油!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