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科胸腔鏡技術再次取得新突破,成功完成首例單操作孔全胸腔鏡肺癌右肺下葉切除加縱隔淋巴結清掃術。該手術的順利開展,標志著我院胸外科微創技術再上一個新臺階。
62歲的王阿姨,2天前健康體檢發現右肺結節,家人趕忙前來就診。我院初步診斷為右下肺葉占位,有肺癌可能。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經過詳細的術前準備和討論,手術由我院胡永紅副主任醫師、李維潔主治醫師及朱益亮住院醫師通力合作,于8月5日在全麻下采用單操作孔胸腔鏡技術為患者實施手術,術中快速病理檢查提示惡性病變,考慮腺癌,遂行右肺下葉切除加縱隔淋巴結清掃術,術中只在患者胸部開了一個長約4.5cm的小切口,手術歷時2.5小時,過程非常順利,出血很少,術后患者恢復良好,于10日后康復出院。
出院前王阿姨說:“真不敢想象,若不是體檢時發現這個肺疙瘩,市一院及時動了手術,等到有問題再到醫院看病,可能已經到了晚期了,現在切除就等于根治了,也不用痛苦的放、化療了,真是咱們醫院胸外科的大夫救了我一命!真是太感謝了!”

微創手術是外科的發展趨勢,隨著胸腔腔鏡設備和外科技術的提高,胸腔鏡微創手術已成為治療胸外科疾病(肺癌、縱隔腫瘤、手汗癥、食管癌等)的常規術式,尤其在肺葉切除方面,作為安全、有效的外科方法可替代傳統的開胸手術。常規的胸腔鏡手術一般選擇3-4個小切口完成手術操作,雖然相較傳統的開胸手術(切口長約20-25cm)已明顯減輕了創傷,滿足了患者美觀的要求,但完成手術仍需要在胸部做至少3個或3個以上的切口操作。隨著手術技術的不斷提升,胸腔開孔的數目也由原來的4孔發展到3孔,甚至2孔、單孔。本例患者采用腋前線第五肋間4.5cm長的單操作孔完成手術,患者創傷更小,術后疼痛更輕,術后恢復快,縮短了住院時間,手術效果滿意,充分體現了微創手術的優點,符合快速康復的理念。
我院胸外科自2015年7月引進胸腔鏡以來,胸外科團隊通力協作,已完成各類胸腔鏡手術800余臺次,手術效果良好。目前胸外科常規開展的胸腔鏡手術包括:全胸腔鏡肺癌根治術,胸腔鏡胸腺瘤切除,胸腔鏡縱隔囊腫切除,胸壁腫瘤切除,胸腔鏡肺大泡切除,胸腔鏡下肺楔形切除,胸外傷胸腔鏡探查止血、胸腔鏡輔助肋骨骨折內固定術等。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