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3個全國防災減災日,5月8日至14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為保障患者和醫務人員的人身、財產安全,提高對地震等突發事件的應急避險、疏散能力,掌握防震避震知識和技能,提高防震減災意識,更好地適應現代化醫院管理的需求,迅速高效地處理好突發事件,最大限度地減小地震等突發事件對人員傷亡和財產的損失,提高地震時的應急反應和自救互救能力。5月12日下午,經過前期工作部署及周密培訓組織,我院組織了開展了地震應急演練。活動由院領導班子、部分臨床醫護人員及相關職能科室人員參加。

演練模擬接到地震信息后,醫院啟動防震減災應急預案,醫務人員立即組織病人作就近緊急避險,準備疏散。疏散警報響起,組織人員以最快的速度躲到最近的桌子、病床或其它支撐物旁,并用手緊握桌子或床支架。就近拿起比較硬的東西,將其舉在頭頂上,以免墜落物體砸傷頭部。全體人員從各個房間跑到樓梯口緊急疏散。對無法行走的重病人、地震受傷人員由醫護人員用擔架緊急運送至空曠地帶避震;醫療救護組立即進行現場傷員救治與病員轉運;后勤保障組進行電力搶修、食品保障等。通過此次演練,有效檢驗了醫院職工的應急反應能力,增強了防震減災意識,提高了應急專業知識水平和處置突發事件能力,為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筑起了一道防線。
這次模擬演練檢驗了當地震發生時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鍛煉了應急救援隊伍的反應能力,提升了對地震等災害突發事件的應對和處置能力,達到了預期效果。

演練結束后,醫院領導班子成員分別指出了演練中尚需完善的細節。最后由院黨總支書記、院長潘臨平對整個演練過程進行了總結和點評,潘院長指出本次地震演練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不僅模擬了地震初期的人員躲避位置和逃生中的人員撤離過程,還切實提高了醫護人員在地震過程中的應變能力、反應速度和協調水平,提升了對應急搶救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規范并完善了應急搶救制度和流程,為挽救患者生命和保障醫護人員人身安全做出了有益嘗試。同時,他要求科室針對演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改進和完善,在下一步工作中,科室負責人應加強科室成員的防震防災的教育,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加大防災減災工作的培訓力度,加強對全院醫護人員應急處置能力的培訓,提高科室人員對應急疏散、救援預案的知曉率。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天水市人民提供安全穩定的就醫環境。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