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位置很好,沒有明顯漏”,“主動脈瓣口流速現在下降到了1.6m/秒,術前是4.8m/秒,壓差很低”,“血壓恢復了,很穩定”,伴隨著一陣掌聲,市一院第一臺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簡稱TAVR)順利完成。由洪志斌副院長、雷曉亭主任帶領心內科團隊在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白明院長團隊指導下,與各兄弟科室密切協作,成功為一位69歲高齡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經股動脈完成主動脈瓣介入換瓣,手術順利完成標志著市一院在心血管介入領域取得了新的突破,填補了技術空白,讓患者在家門口即可完成心血管疾病全方位的診療服務。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自2002年全球首例人體植入至今20余年,技術成熟,已成為結構性心臟病領域最受關注的術式,因其不需開胸、創傷小、恢復快的顯著優勢,成為越來越多的主動脈瓣病變患者首選的手術方案。69歲的王奶奶,6年前就出現發作性胸悶、氣短的癥狀,就診后確診為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于當時的條件而言,有效且成熟的治療方式只有外科開胸完成主動脈瓣置換,因手術風險及創傷大,王奶奶未能完成手術。近一月以來,王奶奶胸悶氣短的癥狀較前加重,入院復查主動脈瓣狹窄的程度遠超6年前,開口面積僅0.3cm2,而正常人主動脈瓣開口的面積約為2.5~3.6cm2,已經到了命懸一線馬上需要手術治療的地步。慶幸的是,除了外科手術換瓣,我們現在還可以選擇微創介入方式的TAVR,洪志斌院長為王奶奶及家屬詳細介紹了TAVR手術的療法及效果,得到了一致認可,遂決定于市一院完成TAVR手術。

開展TAVR手術,精細的術前評估及MDT會診是至關重要的。在醫務科的大力協助下,洪志斌院長組織心內科、心外科、超聲科、麻醉科以及導管室和護理團隊,對王奶奶的病情及解剖結構做了深入分析。心臟增強CT顯示,王奶奶的主動脈瓣為Type1型的二葉瓣,左冠竇和右冠竇有非常嚴重的粘連,且各竇均有嚴重的鈣化,導致主動脈瓣開啟困難且閉合不佳。對主動脈全程做分析,血管迂曲不嚴重,內徑大小合適,冠脈開口較高,整體解剖結構非常適合TAVR手術。遂決定,盡快為王奶奶完成TAVR手術,并邀請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白明院長及徐吉喆教授團隊現場指導。

(CT影像下狹窄的主動脈瓣)

(全院MDT會診)
7月11日晚20點,手術正式開始。首先由導管室護理團隊做一系列術前準備,麻醉科對患者實施全麻,超聲科對患者做術前的動態評估,進一步明確患者基本狀態。所有準備及評估完成之后,以股動脈穿刺正式開啟介入換瓣的手術流程,22點20分,在白明院長及徐吉喆教授的指導及見證下,王奶奶體內衰敗的自體主動脈瓣,由新的人工主動脈瓣代替,開啟了“心”生。

(術中手術影像)

(植入的人工主動脈瓣術前術后壓差對比)
人工瓣植入后左心室與主動脈壓差,由植入前83mmHg降低至10mmHg以內。

手術結束后,王奶奶即轉入CCU病房,恢復良好,很快轉回普通病房,今日王奶奶已康復出院,讓我們再次見證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患者帶來的巨大獲益。

(新聞來源:天水市一院 轉載: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