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一院:“勇擔健康使命,鑄就時代新功”主題征文優秀作品選登
(四)
醫者仁心懸玉壺、十年風雨心如初
“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為醫”,自古醫生被賦予了神圣的使命,它猶如茫茫大海中一盞燈塔,指引著患者與疾病抗爭,朝健康的方向前行。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始終堅守著敬祐生命,精進審慎,患者至上的初心,堅定信念,做初心如磐的燃燈者。

在十多年的行醫路上,有這樣一位特殊的病人,深深的影響著我的職業理想。那是2009年,當時甲型流感病毒正在肆意流行,我接診了一位重癥肺炎的患者,入院時患者懷孕6月,雙肺呈“白肺”樣改變,全身缺氧青紫,呼吸窘迫,病情十分危重,治愈希望渺茫。在接診該患者之前,我科已接診數例重癥肺炎患者,均救治無效死亡,而目前這位患者懷孕在身,無疑救治情況更加復雜,當時的情形讓我篤定患者沒有生還希望,所以我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和家屬的溝通與告知家屬不良預后上,勸家屬與其傾盡所有最后人財兩空,不如早點放棄。第一天的治療并不理想,在與患者丈夫談話時,我震驚于他救治妻子堅定的決心,他說雖然自己是農村家庭,經濟并不富裕,但他會傾盡所有為妻子治病,倘若確實救不活,他也認命,但作為丈夫他一定不會放棄。得知他們還有一個三歲的女兒,我頓時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也感受到作為一名醫生的責任,我不僅僅是在救治一位患者,更是在挽救一個家庭。我在心底默默的告訴自己,這么年輕的生命,我一定要盡己所能,全力以赴。之后的救治中,為了保護患者微弱的心肺功能,經科室討論為患者做了“剖宮取胎”術。在手術室陪著患者手術的時候,患者已經意識模糊,我拉著她的手在她的耳邊不斷鼓勵她,為了女兒要堅持,其實也是在鼓勵我自己,不論患者生還的希望多么渺茫,作為醫生都不能放棄任何一個生命。所幸患者扛過了手術關,在接下來的日子,在上級醫師的指導下,在全科醫護人員的努力下,不論是抗菌藥物的使用,呼吸機參數的調整,營養量的增補,激素的使用,救治患者的每一個環節都非常準確,作為管床醫生,我隨時守候在患者床前,觀察、記錄、思考著點滴的病情變化,及時向上級醫師反饋,調整治療方案。也許上天看到了大家的努力,在家屬快要絕望的時候,在我們全科人付出巨大精力的時候,奇跡發生了,患者病情逐漸好轉,生命體征趨于平穩,最終好轉出院。出院時,他的丈夫和親屬手捧旌旗,滿含淚水,向我們科室每個人致以九十度深鞠躬,表達他們由衷的謝意。我的眼淚瞬間流了下來,我感動于這個家庭的團結、堅持,也感動于自己沒有放棄。

我的上級醫師曾對我說過:“作為一名醫生,面對的是鮮活的生命,不論病情輕重,都要付之百分百的努力,只要你拼盡了全力,不管病人的最終結局如何,你才無愧于醫者良心,你所有的努力病人和家屬都看得見。”真情是醫患雙方的一貼良劑,尊重生命,全力以赴,這也成為我行醫路上的宗旨。即使在醫學技術發達的今天,醫生能做的仍然很有限,并不是每一次盡心盡責的努力都是美好,但每一次我都要求自己盡力,不論面對年輕的患者,還是耄耋老人,無論病情多重,我都會全力救治,不輕言放棄。
這些年的工作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醫療工作的神圣與偉大,也讓我有了更深的歸屬感,更加珍惜、熱愛自己的崗位。醫生的修煉不僅僅是技術的精進,也是仁心的淬煉。我將謹記自己作為一名醫生的初心,在救死扶傷的路上逐光而行,行將致遠。
(新聞來源:天水市一院 轉載: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