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一院心血管外科收治了一位患有巨大腹主動脈瘤的79歲患者。經相關檢查,主動脈CTA檢查證實患者為腹主動脈瘤,瘤體大小約9.8cm×8.5cm;腹部超聲提示肝囊腫、雙腎囊腫;心電圖提示頻發室性早搏;心臟超聲示心功能不全。患者既往有慢阻肺、睡眠呼吸暫停、冠心病等病史。患者隨后被轉送到心血管外科重癥監護室,控制心律失常、改善心肺功能、維持生命體征穩定,心血管外科團隊立即投入緊張的救治。瘤體直徑接近10cm的腹主動脈瘤在臨床上實屬少見,這顆人體內的“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發生破裂而致患者突然死亡,且患者已出現先兆破裂的征象,只有盡快實施手術治療,才有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主動脈CTA中的瘤體)
目前腹主動脈瘤的手術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開腹手術,另一種是血管腔內的介入手術,患者家庭無力承受高額的介入手術費用,只能選擇開腹手術的治療。
面對如此巨大的腹主動脈瘤,實施復雜的開腹手術其挑戰和風險不言而喻。本著“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的初心和擔當,在充分評估病情和精心設計手術方案后,與患者家屬進行了充分的溝通,并征得患者家屬的同意,心血管外科團隊決定對患者實施開腹的“腹主動脈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換術”。就患者而言,術中的難關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如何安全的將巨大的腹主動脈瘤從腹腔中游離出來,既要分離動脈瘤與腹腔臟器的粘連,又要將腹主動脈至少解剖到腎動脈平面,游離過程中稍有不慎,即可能發生動脈瘤破裂而發生難以控制致命的大出血;二是在腹主動脈的阻斷和開放過程中,患者的血壓可能會出現劇烈的波動,由此可能會誘發心腦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外科齊胤尊主任醫師主刀,開腹后小心謹慎游離腹主動脈瘤,巨大的瘤體搏動明顯,有一觸即破的感覺。經30分鐘細致入微的操作,直徑約10cm的腹主動脈瘤終于控制在手術醫生的手中。分別阻斷近端瘤頸及雙側髂動脈,準備行人工血管置換,此時患者腎動脈平面下方的腹主動脈處為阻斷狀態,術者必須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腹主動脈瘤切除及人工血管置換,否則過長時間的阻斷腹主動脈會導致雙下肢缺血缺氧,甚至發生不可逆的災難性的損傷。心血管外科手術團隊與麻醉醫生緊密配合、協調有序,從腹主動脈的阻斷到開放用時僅35分鐘,期間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未發生嚴重心律失常、低血壓等不良事件,腹主動脈瘤被順利切除,這顆“不定時炸彈”被安全拆除,患者轉危為安。
在心血管外科醫護團隊的精心治療下,患者術后第3天開始進食、下床活動,術后第10天已活動自如,傷口愈合。術后各項復查未見明顯異常,主動脈CTA提示人工血管通暢、形態良好,患者預期順利康復。

(開腹后呈現的瘤體)
患者家屬向我們的醫護人員表示:“你們不僅醫術高超,更是我們的貼心人,一切為我們著想!”本例危重患者的成功救治標志著市一院在高齡腹主動脈瘤的救治水平上更進了一步。市一院將繼續踐行“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宗旨,為廣大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新聞來源:天水市一院 轉載: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