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北區原來“別有洞天”
200多個洞窟與南區構成完整體系
不日將首度選擇性開放
本報訊(記者魏娟)8月28日,記者從敦煌研究院獲悉,經過研究人員的6次大規模考古發掘,莫高窟北區200多個洞窟的神秘面紗已被揭開,加固工作不久前已完成,目前正計劃把這一區域開辟成新的旅游景點,而這也將是這些洞窟首次面向公眾開放。據敦煌研究院彭金章研究員介紹,北區石窟的發掘開辟了敦煌學研究的新領域,使莫高窟石窟群真正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
考古發掘歷時7載
到敦煌莫高窟參觀考察的人,一般都是到繪有壁畫的莫高窟南區,而很少有人留意莫高窟北區洞窟。北區崖長700多米,也有數百個狀如蜂窩的洞窟,但因為這些洞窟少有壁畫,洞中只有堆積的沙土,似乎沒有多大價值,所以很少被人提及。那么,這些既不塑像又不繪畫的洞窟,到底是干什么用的?為揭開這些洞窟的真實面目,自1988年開始,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在彭金章研究員的主持下,用7年多時間對北區洞窟進行了6次大規?脊虐l掘,終于弄清了洞窟的本來面目。
據彭金章研究員介紹,這些洞窟全為僧人所用,是供僧人修禪、日常起居、瘞埋僧人骨灰和遺骨、儲藏物品、舉行佛事的地方,包括禪窟、僧房窟、瘞窟、廩窟和禮佛窟等洞窟。北區洞窟的真正用途破解了困擾學術界多年的歷史之謎,北區洞窟與南區的石窟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這在考古學和敦煌學研究上都具有重大的價值。
出土大量珍貴文物
通過考古發掘和研究,確知北區崖面現存洞窟248個,連同南區的487個洞窟,使莫高窟現存洞窟總數增至735個,基本恢復了唐代碑刻中莫高窟“窟室一千余龕”的原始面貌。還發現了前室和雙后室等多種形制的洞窟,填補了莫高窟已知洞窟類型的空白。
莫高窟北區出土文物也極為豐富,藏文、梵文、西夏文、回鶻文、敘利亞文等文獻異彩紛呈,其中有的為國內外所僅存,有的在當地是首次發現。西夏文《碎金》、《地藏菩薩本愿經》等都是孤本,漢文《排字韻五》是久已失傳的古佚本。28枚西夏鐵幣的出土,更是甘肅河西地區考古的一次大豐收。一枚波斯薩珊朝卑路斯王時期鑄造的銀幣,成為中西交流的物證,填補了當地一項空白。另外,還出土了一批銅器、木器、鐵器、陶器和棉麻毛絲織品等。
新景點緩解南區壓力
彭金章研究員介紹,北區洞窟的加固工作已經完成,有一個特窟因為有舊棧道已面向公眾開放。目前,已經在加修棧道通往洞窟,之后有選擇地初步開放部分洞窟。莫高窟南區石窟由于每年接待游人眾多,許多壁畫遭到破壞,已經不堪重負。北區洞窟內存有壁畫、塑像,還有禪床、火炕、灶臺等僧人生活過的遺跡,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認識價值。開辟這些新景點,可以分流、疏散游客,有助于壁畫、彩塑的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