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互利向“共贏”
金秋時節,省城蘭州一派火熱:由蘭州市委、市政府主辦,甘肅省浙江企業聯合會承辦的2006蘭州·全國浙商論壇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浙商精英與甘肅、蘭州企業家在這里“論劍”;在這里考察洽談,捕捉商機;在這里傳經送寶,為甘肅經濟發展支招……處處是甘肅浙江攜手發展、互惠共贏的景象。
解讀“浙商精神”8月26日,2006蘭州·全國浙商論壇開幕式剛結束,一場精彩的演講報告就開始了。全英中國經濟學會主席、博士生導師劉阿英以《浙商精神與西部經濟現代化建設》為題,向人們深刻解讀了“浙商精神”。
“浙商兵團”在全國崛起,正成為中國民營經濟的榜樣和值得關注的經濟現象。作為一名華人經濟學研究專家,劉阿英教授雖旅居海外多年,但一直對浙商保持著濃烈的興趣和特別的關注。
解讀浙商成功之道,劉阿英教授用最簡潔的兩個字來總結———“匹配”。他說,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企業組織無所謂優劣,產業層次也沒有高下之分,關鍵看匹配。浙江企業平均規模較小、科技含量、資金門檻都很低,但他們就是有競爭力,奧妙就在于由優勢產業與關聯行業協作配套,大小業主和諧共生所形成的特色產業區,其競爭優勢和工業績效主要來自于專業化分工的規模效益和專業化市場銷售網絡的信息優勢。“不求最好,只求最配”的實用主義和“自下而上,由內而外”的動力機制,是浙商稱雄市場的法寶。
劉阿英教授用“三種精神”來總結浙商群體:創新、敬業、合作,即勤奮務實的創業精神,勇于開拓的開放精神,專業化分工的有效團結協作精神,敢于自我糾正、建立“內糾錯機制”的包容精神,恪守承諾的誠信精神。
省長助理、蘭州市市長張津梁盛贊道:浙江企業家以“愿意做別人不愿做的事,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能做別人做不了的事”的膽識和勇氣,發揚創業、創新、創市場的“三創”精神,創造了輝煌業績,為甘肅、為蘭州的投資創業者樹立了榜樣。
共話“軟環境”8月26日下午,一場別致的“甘浙民營企業家電視互動訪談”舉行。現場出現感人的一幕:知名經濟學家、浙江籍企業家悉心與我省民營企業家溝通,講述個人創富歷程,為我省民營企業家傳經送寶,逐一解答問題,毫不保留地獻計支招,現場傳來熱烈的掌聲和會心的歡笑。
投資發展環境成為大家共同關注的話題。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宏觀經濟學家魏杰說,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關鍵是盡快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尊重財產,尊重契約,對客商來說,關鍵是“給我機會,而不是給我財富”。
上海市浙江企業商會的秘書長陳康漢建議,蘭州市招商引資要注重親情招商、誠信招商、理念招商。就“理念招商”,他解釋道,就是要有超前的、二三十年不落后的產業設想和規劃。
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關心厚愛客商的氛圍已在蘭州市越來越濃。去年,蘭州市通過設立政務大廳和“行政服務投訴中心”、實施“治庸”計劃等舉措,全力改善投資環境。省委常委、蘭州市委書記陳寶生說,領導干部要敢于、善于和非公經濟人士交朋友,打交道,幫助其發展,交發展之友。
互惠互利,攜手共贏毫無疑問,浙商已經成為甘肅經濟發展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和“品牌”。據介紹,目前在甘肅創業的浙商有10萬人,在蘭州就有近5萬人,浙江企業在甘肅民營經濟中所占比重已接近50%。
2001年8月,甘肅省浙江企業聯合會成立,搭起了政府與浙商的橋梁。此次全國浙商論壇首次在浙江省以外的城市召開,充分說明浙江企業在甘肅和蘭州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也說明了政府對浙商的厚愛和期待。
為了加快經濟發展,從去年開始,蘭州市實施“對接滬浙”戰略,確定從思想、體制、機制、產業、項目、政策、管理、實干等8個方面全面借鑒對接,以“取滬浙經濟之長,創蘭州發展之新”。
劉阿英教授說,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把蘭州推向了大西北物流中心的位置。他建議浙商今后在蘭州的產業發展上應以建立大西北物流中心為中樞,帶動商貿、服務和制造業的發展;針對具有西部獨有的優勢資源投資,如利用蘭州的科技實力,建立技術創新、產業升級與產品研發的基地;向政府公用事業進軍,競爭新“奶酪”。
剛簽約過項目的浙江省東陽市四海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友海告訴記者,蘭州市“重商”的氛圍還應再濃,政府的鼓勵和服務還應更好。他表示,還將在蘭州拓展投資領域。
一次次交流,一個個項目簽約,一雙雙手緊握在一起……
盛會有期,合作無限。人們相信,浙商與甘肅、與蘭州的攜手合作,一定會實現共贏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