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敦煌市區40多公里的黨河峽谷西邊斷崖上,有十幾個新開鑿的洞窟次第排列。洞窟旁邊有幾十人正在開鑿洞窟、描繪壁畫,開鑿著新的敦煌“莫高窟”。他們就是日本畫僧秋元了典先生、重慶西南大學李白玲老師和她的學生們。
現年53歲的秋元了典先生是日本淺草寺的一名畫僧。2000年以來,他懷著對敦煌莫高窟佛教、繪畫藝術難以割舍的情緣,先后20多次來到敦煌———他心目中的圣地。在秋元了典先生看來,敦煌是神圣的,是各種文化的交匯處。對于一名從事繪畫的藝術家來說,僅僅觀賞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將莫高窟的佛教藝術發揚光大。為此他參與開鑿新莫高窟,并將自己開鑿的第3號窟命名為“中日凈土窟”。
在堅硬的斷崖上開鑿洞窟談何容易,秋元了典將自己的工資和出售畫作的收入全投進來,卻仍然猶如杯水車薪。為了籌集費用,秋元了典在日本成立了中日凈土窟后援會,發展日本的佛教信徒,現已發展會員700多人,籌到不少資金。他還經常出版會報,定期向中日凈土窟后援會的會員們匯報敦煌中日凈土窟的開鑿情況。目前,秋元了典已經投入70萬元人民幣用于開鑿新洞窟。
同時在敦煌黨河峽谷斷崖上開鑿新莫高窟的,還有開鑿、描繪新莫高1號窟的重慶西南大學李白玲老師和她的學生們。這個即將完工的1號窟,已經歷時6年,曾是第一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常書鴻的夫人李承仙開鑿的。2003年李承仙逝世前,將這項未完成的工作托付給了李白玲老師。為了完成李承仙的遺愿,每年假期李白玲都帶著校美術系的學生來此志愿作畫。李白玲也會在教學實踐期間,帶領學生們來這里完成相關課題。她還出售自己的畫作,來補貼在敦煌作畫的費用。李白玲的學生們也都是志愿者,在新鑿的洞窟一畫就是幾十天,甚至幾個月,吃住卻都在遠離城市的古河道邊上,條件極為艱苦。當有人問李白玲老師為什么要這樣,她樸實地說,敦煌這5000年的文化總得有人來繼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