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示范區建設座談會在敦煌召開
白克明王三運出席并講話
本報敦煌7月7日訊 (記者白德斌)今天上午,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專題調研組與省委在敦煌召開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示范區建設座談會。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白克明,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三運出席會議并講話。
7月2日至7日,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專題調研組圍繞我省建設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示范區,先后到蘭州、武威、張掖、嘉峪關和酒泉等地深入開展調研。
白克明對甘肅近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表示高度贊賞,對甘肅提出建設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示范區表示充分肯定。他說,由于歷史、自然、地理等客觀因素,甘肅發展面臨很多制約,但是甘肅干部群眾有著堅韌不拔、鍥而不舍的精神,有著攻堅克難、干事創業的激情。甘肅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燦爛的歷史文化,各民族傳統文化在這里融聚,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甘肅省委、省政府抓住機遇,提出建設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示范區,是甘肅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實際行動,是甘肅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有力措施,具有長遠的戰略眼光,既是甘肅實現跨越發展、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構建經濟新增長點的正確選擇,也對全國文化建設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引領和啟示作用。
白克明強調,建設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示范區是一項宏偉的系統工程,一定要在統籌考慮全局的基礎上,科學制定中長期規劃,明確階段性任務和長遠目標,分步驟進行實施。要堅持抓主抓重,抓住重點、以點帶面,科學確定重點項目,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逐步進行推進。要把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示范區建設與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與群眾致富結合起來,以文化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幸福指數的提升。要大膽創新,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旅游產業,使這兩大產業成為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示范區的重要支柱。要充分發揮大專院校的作用,積極培養和引進一大批文化創新人才,為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示范區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要進一步增強保護意識,切實做好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讓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更加璀璨。
王三運代表省委、省政府對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調研組專程到我省調研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示范區建設表示衷心感謝。他說,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是城鄉居民人均純收入全國倒數第一、人均GDP倒數第三、小康進程倒數第五,與全國平均水平、甚至與西部其他省份都還有很大差距。面對現實,省委、省政府進行深入分析研究,思考怎樣才能實現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的目標?要選擇什么樣的切入點?我們認為跟發達省份拼經濟、拼人才、拼科技,沒太多的出路。可以拼的就是資源、特色,還有文化。甘肅是文物的集中點、華夏文明的閃光點,發展文化產業是我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支撐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此基礎上,我們提出要打造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示范區,這既有現實意義也有長遠意義,既有社會意義也有經濟意義,一舉多得。目前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示范區建設申報工作進展順利,得到了中央的認可和支持,正在履行相關程序。希望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通過考察調研,對甘肅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示范區建設給予大力支持。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全國人大調研組調研考察的意見建議,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規劃,使規劃更科學、更具操作性。同時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爭取早日獲批,使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示范區建設順利推進。
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連輯主持會議。省委秘書長劉立軍、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崔玉琴及省人大秘書長張緒勝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