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艱苦的自然環境下,種一棵樹、建一片綠,付出的勞動量很大,花費的資金也很高。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嘉峪關市一方面對綠化項目精心籌劃、合理測算,所有項目公開招投標,實行陽光作業,盡量少花錢多辦事。在大型公共綠地建設中,除地方財政投資外,很大一部分是靠企事業單位和廣大軍民義務出工、出勞、出設備完成的。
完善機制建管并重
園林綠地是城市中有生命的基礎設施,更需要精心維護。嘉峪關市堅持“三分建、七分管”,有效推進了城市綠化管理的精細化、制度化。
市里先后制定了《嘉峪關城市綠化管理辦法》和《嘉峪關城市庭院綠化管理暫行辦法》,建立了“城市工程建設綠化保護責任書”、“全民義務植樹任務通知書”等制度,做到依法建綠、依法護綠。嚴格實行“綠色圖章”審批制度,所有建設項目都要先辦理城市綠化規劃審批手續后方能開工,實現了建設與綠化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對種植的樹木花草、建成的綠地實行最嚴格的保護制度,未經綠委會和市政府批準,任何單位不能隨便移動和占用。
建立和完善了政府引導、部門配合、專業養護、市場運作、權責明晰的管理機制,明確了職能,靠實了責任。綠地建設和養護作業全部公開招標,以成活率衡量工程質量。完善了管理機構,添置了工作設備,改善了工作條件。先后有7人受到全國綠化委員會和省委、省政府的表彰。2006年3月,市委副書記,市長馬光明獲得全國城市園林綠化優秀市長榮譽稱號。
戈壁,綠洲,天壤之別。幾代嘉峪關人的艱苦奮斗,成就了滄海桑田般的變化。風景如畫的嘉峪關,不僅是22萬嘉峪關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更是吸引周邊大企業入住,外來投資者聚焦的熱土。
2000年以來,到嘉峪關旅游人數年均增加20%以上,旅游及相關產業收入年均增長23%以上;招商引資年均增長30%以上;吸引了中核四○四總公司、大唐八○三電廠生活基地整體搬遷嘉峪關市。
由于園林綠化的發展,改善了生產生活環境,帶動了土地等生產要素迅速升值。嘉峪關南市區商業用地最高價格,每平方米由過去的12元上升為現在的1100元。最近,僅拍賣東湖周邊500畝戈壁灘,就為政府收入1.2億元。
近年來,嘉峪關市先后獲得了“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中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的城市”、“亞洲城市建設百強”、“甘肅省綠化模范城市”、“甘肅省園林城市”等榮譽稱號。
2006年3月,市委副書記、市長馬光明獲得全國城市園林綠化優秀市長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