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昌市委書記李建華在接受記者采訪
中國甘肅網金昌訊:用工業化的思路來謀劃農業,把這種思路消化成一種行動而不是一種號召,把有優勢的產業和產品規模化,然后用標準化去規范它。在談到金昌未來的發展時,金昌市委書記李建華圍繞四大問題暢談自己對于金昌未來發展的看法。
焦點一:發展節水農業,做大做強“戈壁產業”
李書記在談到節水農業這個問題時說,就金昌目前來看,有一個產業做的比較好,那就是“戈壁產業”,所謂的“戈壁產業”實際上就是利用充足的陽光和適量的水,生產食用菌,從近兩年來看,效益非常可觀,實際操作過程中,也非常簡單,戈壁灘下挖一米,石子堆上去一米,搭個棚,采光措施做好一點,把菌棒放進去,投資不到兩萬,當年就可收回兩萬塊錢;如果里面種植的木耳,在戈壁灘上曬干裝袋直接進入超市,沒有任何污染,達到有機食品不好說,達到綠色食品沒有任何問題。
農業的發展僅靠農民和農業自身是不可取的。改革開放初期,用工農之間的剪刀差,把工業發展起來了,現在工業有能力,也有責任去反哺農業了,主方向就是財政對農業的投入,工業得到了稅收,交到了財政,財政在第二次分配的時候,就要轉移到弱勢產業上去。
焦點二: 新農村建設農宅建設很重要 農宅建設規劃要先行
新農村建設中,農宅建設是不可缺少的,如何正確看待這個問題做到有的放矢,不建面子工程,讓老百姓真正感覺到住房和生活的改善,這需要我們政府做很多的工作。李書記在談到新農村建設中農宅如何規劃和建設的問題時如實說。
如果說我們的農民現在收入超過4000元,住的依然是土坯房,抗震能力很差,不改善農民的住房條件,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農宅的建設規劃必須先行,主要是因為如今交通發達了,引起了居民生活方式的轉變,道路縮短后,農村的農業人口增長發生了變化,農業人口與城市的關系也隨之發生了變化,距離很近的時候,有一部分農民就逐漸地轉移到城市,當他的收入結構發生變化的時候,會向城市轉移的,到那時候,如果離城很近的村落還規劃去建一些不合時宜的房子,過若干年后,又是很大的麻煩,又是一個空殼村,規劃要考慮經濟發展等各方面的因素,農宅的建設也要做適當的調整,要適合這個社會的進步。
目前我們在農宅建設中還存在一些缺陷,一些地方,一個村子是一套房子在復制,為什么要把農村建成一個軍營呢,從美學的角度還有實用性的角度以及尊重人的意愿的角度來看都是不合適的,規劃要先行就是要解決這樣一些問題,規劃后,我們的飲水問題也就一步規劃到位了,所以說新農村的建設也是全方位的,目前,金昌市的新農村建設是按城鄉一體化的構想來展開的,就是城鄉一體化的經濟模式帶動農村的人口要逐步減少,農村人口的土地要在自愿的情況下集約,形成規模生產的一些有效機制,把富裕的人員拿出來讓他務工,去改變他的收入結構,進而改變他的生活方式,最終導致他居住地的遷徙,文化設施的建設也同樣重要,近年來提出,每個村子要建有個籃球場,每個村子要有一個圖書室,大大壓低辦公條件,把其他房子改建成如愛心超市,文化室,圖書室等,公共的資源要讓廣大基層的老百姓受益,所以說這個理念上的變化也是非常重要的,新農村的建設不能就農村說農村,不能就村莊說村莊,要從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大局中去把握。

焦點三:把“以孝為先”做為一種考核干部的有效機制
自去年開始,金昌對不盡社會義務、不孝敬父母、不關愛妻子兒女的干部,在提拔任用時就要被亮“紅燈”,一票否決,“以孝為先”成為考核干部的一項新規定。如何實施,如何鑒定,金昌市委書記李建華有著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李書記說,目前,我們已經把“以孝為先”做為干部任用的規定形成了一種制度,從孝道到家庭美德社會公德的建設都是我們優秀的文化遺產,或許目前的網絡上有些歪曲,說以“孝”考核干部又回到了過去,實際上是我們又增加了一個環節,而不是以這個代替中央選拔任用干部的條例,是加了一個八小時工作以外監督的機制, 對干部8小時工作之外的監督,我們通過征求干部所在的村組或所在的社區的居委會的意見,公示前還把干部的表現和擬提拔的崗位一并送到居住地征求意見,去年有幾個就一票否決了,主要還是因為家庭問題,對自己的父母不孝順,沒有家庭和社會責任感,這是當然要否決掉的。
和諧不僅是干部用人制度,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有三名干部在擬提拔過程中因為重要的問題而被一票否決了。另外,在關愛老人方面我們是從政治層面來考慮的,在經濟上,給老人補貼,80歲以上的困難老人,75歲以上的殘疾人,60歲以上的孤寡老人送養老服務,現在我們給90歲以上的老人每天每人一包奶,使老人在這個社會上有尊嚴,這個尊嚴是政府給他的,切實從為老百姓的事出發,而不是去做秀,這樣才能使我們黨的形象在老百姓心中徹底改變。如何保障換了領導,老百姓依然可以享受到過去的利益和政策,因此我們任何問題都不能停留在號召上,或運動式的短期行為上,要建保障機制,讓困難群體享受到制度的關懷而不是領導的關懷。
焦點四:城市文化需要定位 我們需要做的是延伸工業文化
一個文明城市除了城市綠化凈化,還需要文化的建設,金昌做為一個工業城市,有著自身的特色那就是工業文化。
文化的建設我們有一定的定位,但是比想象的要做的慢一點,這個城市的文化和別的城市不一樣,特色是一種工業文化,打造旅游是工業旅游,我們今后的打算是,在金川公司的場區或露天礦這些地方,把工業方面的精神提煉出來做為一種文化現象,我個人是比較反對在建筑上搞歐式一條街,仿古一條街,把城市搞的不倫不類,我想在城市管理上主要包括色彩管理,建筑風格管理與自然融合的管理,比如在咱們金水湖景區,絕對不能超過三個顏色,我們要追求一種工業文化的美,另外現在正在建設中的科技館,開放式的圖書館,擺上桌子,有咖啡有茶,你可以去買,借閱是免費的或是辦借閱證,向全體市民開放,做為文化建設的一個載體政府是要拿錢的,提高全民族的文化和道德素質,他比建一棟樓修一條路要難的多,他是一種價值觀的延續,不能去扭曲他,現在我們按照工業文化和我們的大漠綠州文化相適應的文化在不斷的摸索,內部的文化逐步優化,外部的文化我們怎么樣去保護?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這兩年,我們這個城市的人居環境在逐步改善,包括每一個市民和2個人要認養一棵樹,認領后,一是減少了鋪設澆灌管網的費用,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每一個市民在建設文明城市的過程中成為主體,而不是一個旁觀者是政府的事。(文/圖 柴永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