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 示范校建設成果顯著

2008年,學院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項目建設要求,始終堅持“穩定規模抓質量,強化內涵圖發展,突出技能促就業,立足林業創特色”的辦學理念,以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為目標,立足林業,服務甘肅,面向西北,輻射全國,形成了“以林業類專業為龍頭,資源環境、測繪規劃類專業為兩翼”的專業結構。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實驗實訓條件建設、社會服務能力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 推行“校—企、站、場、局”“四合作”專業建設模式,構建校企合作長效機制

學院按照“依托行業、聯姻企業”的思路,全面推行“校企合作、校站合作、校場合作、校局合作”專業建設模式,構建專業建設的長效機制,全面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了“模塊菜單、循環實訓”、“校站合作、項目代訓”、“做學結合、雙線推進”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教學與生產、專業能力與職業崗位、畢業與就業的緊密連接。

二、 專兼結合,打造“雙師”結構教學團隊

建立“內培外引、校企互通、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建設機制,通過“四種途徑”建設高水平專業教學團隊。

1、 聘請118名生產一線技術骨干作為兼職教師;
2、 在職教師下企業鍛煉120人次;
3、 教師外出培訓學習46人次;
4、 知名職業教育專家來校培訓6人次。
三、 按照“三化”、“五緊扣”原則,完善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

三化:實訓環境真實化、設施設備生產化、服務功能多元化;五緊扣:緊扣課程體系、緊扣實訓任務、緊扣生產過程、緊扣真實工作、緊扣職業要求。

1、 以校為主,校企共建實習林場(3700畝)、校內實訓基地(55畝)。

2、 根據“共建、共管、共享”的建設思路,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126個。

3、 生產性實訓比例達75%以上,確保半年以上頂崗實習時間。
四、 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凸現林業示范高職院校服務功能

1、 迅速應對冰雪災害,大力開展農林救災減災技術服務。

2、 心系地震災區, 積極投身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技術服務

3、 承辦甘肅省“骨干教師和教學管理干部培訓班”。

4、 2008年我院被確定為“天水市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

5、 舉辦了“全省國有林場場長培訓班”、 “農林新品種的推廣與應用” 、“農林產業開發”、“農林實用技術”等培訓班30多期,面向社會開展技能培訓與鑒定3800人次。
6、 完成了“甘谷縣城區地籍測量”“甘肅省義務植樹示范園”、“天水市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區”、“天水市清水縣萬畝核桃基地”等30多個項目的規劃和建設任務。

7、 教師承擔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項目90多項,其中2個項目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4個項目獲得天水市科技進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