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風建設是衡量一所大學辦學思想,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
針對“90后”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和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為從根本上解決學風建設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我院黨委確立了“以良好的形象展示自我,以優異的成績回饋父母、以過硬的本領報效祖國”的三要求和“愛祖國、愛父母、愛同胞、愛環境、愛學習”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題。切實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各級團學組織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巧妙安排,組織開展一系列主題鮮明、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生動活潑的各類學習教育實踐活動,在實踐中踐行理論,在點點滴滴的學習和生活中形成和建設優良學風。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在環節和過程中下功夫,通過抓具體、具體抓,抓細處、細處抓,于細微之處見成效,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學風立體教育模式:1、抓教師,切實落實“教書育人”的責任和義務。出臺了《加強師德建設的意見》《師德建設規范》,要求教師認真履行教書育人的天職,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人格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以優秀的教風帶動學風建設,做學生優良學風的楷模和引路人;2、抓學生,根據不同的層次和學生特點確定內容,形成層遞性學風建設機制。對新入學的學生,重在“造勢”,要把學風建設工作的重點放在抓好由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變上,注意在入學教育、班團活動中突出適應新環境、自主學習、延續中學生時代的優良習慣和優良學風。 培養他們認真學習的態度和習慣,教給他們有效學習的方法和策略,讓他們學會學習,實現從中學到大學學習策略和方法的轉變。對二、三年級的學生,則是“順勢而下”,在抓好專業學習的同時,要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鼓勵學生珍惜學習機會,認識到優良學風對自己成人成才和學校建設的重要性,積極參加校內外實踐活動,為建設優良的校風和學風身體力行。對四年級學生,突出“定勢”,在抓好教育實習、職業思想教育、就業指導和創業精神教育之外,讓他們繼承和發揚優良學風,做到有始有終。每年一次校、院兩級“學習標兵”“優秀大學生”等評選活動,也激發了學生“比、學、趕、幫、超”的熱情,推動了學風建設的積極發展;3、抓載體,著眼于班級的凝聚功能、管理功能和組織功能,通過建立良好的班級工作制度、選準選好班主任隊伍、加強學生干部隊伍管理、典型引路和榜樣示范等措施,發揮班級在學風建設工作中的基礎作用;4、抓“小事”, 立足于學生的“學習場”和“生活場”兩個方面,從早操、晨讀、晚自習等小處著手,在“實”和“細”上下功夫,形成“聯動效應”;5、抓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提供素質拓展平臺。通過加強學生社團建設、在校內開展學生科研立項和“文化藝術節”活動、舉辦系列高水平的名師學術講座、實現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之間的有機銜接等措施,精心打造高品質、多樣化的校園文化;6、抓幫困解憂工作,通過建立和完善獎、貸、助、補、減為一體的助學體系對學生進行物質資助;通過建設“陽光屋”自炊工程,鍛煉學生意志品質和克服困難的勇氣;通過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有效心理干預,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實行精神扶貧。
堅持不懈地狠抓學風建設,天水師范學院學生學習態度明顯轉變,學習動力增強,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學習氛圍日漸濃厚。2006年有87名應屆本科畢業生成功考取了碩士研究生,占當年報考學生總人數的17.4%,占當年應屆本科畢業生總人數的7%。07年考取144人,占9.1%;08年176人,占7.1% .外語四、六級過關率以0.5%的速度逐年遞增;并在參加全國和全省各級各類知識、技能比賽和競賽活動中多次獲獎,其中獲得省級以上獎勵86項。表彰先進集體75個,其中省級以上7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連續五年獲得中宣部、團中央和教育部等部委的聯合表彰,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中,我校代表隊榮獲甘肅賽區特等獎兩個,一等獎三個,二等獎三個,并奪得全國二等獎兩個;在甘肅省第一屆大學生運動會上,我院代表團在田徑、籃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等5個項目的比賽中取得驕人成績,喜獲3金6銀4銅,我院運動員王紅偉破了省大學生20公里競走記錄。2008年,我院共有31名品學兼優的同學獲得“國家獎學金”,每人獲得8000元的獎勵,有364名自強不息、銳意進取的同學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每人獲得5000元的獎勵。(小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