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專業結構 加強內涵建設
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雙慶”系列報道之(七)
——專業改革

(全省高等學校優化專業結構提高教育質量推進會召開)
60年來,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教育廳的有力指導下,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職教方針,不斷更新辦學理念,加強專業建設,促進專業結構不斷優化,合理利用資源,深化了內涵建設,人才培養質量得以不斷提高,為我省乃至西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特色專業推薦評審會)
一是優化專業結構。學院本著“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服務區域經濟建設、堅持全面建設與重點建設相結合、堅持深化內涵建設”的原則,以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為出發點,以改造和提升傳統專業、發展高新技術專業為重點,不斷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充分對接區域產業布局。將專業劃分為重點建設專業、扶持發展專業、適時調整專業、停招改造專業、新建專業五類,分類分期建設,在合理配置資源、打造特色專業、引領各專業發展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重點建設專業、扶持發展專業、新增專業較好地實現了與區域經濟發展趨勢一致,尤其與甘肅省實施的“3341”計劃中“生態戰略平臺”及“交通、信息和城鎮化建設”三大基礎建設等項目行動計劃相對接,與甘肅省“一路一帶”戰略定位中的現代農業、特色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相銜接,與生態、產業、能源交通、基礎設施,貿易、技術合作六大工程相融通。目前,共設置有48個專業,涉及14個專業大類。

(學院召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項目評審會)
二是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制訂了《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關于在全院各專業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工作的安排意見》,各專業以合理確定不同專業培養目標和規格為前提,以科學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抓手,以優化調整人才培養實施途徑為手段,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核心,校企合作,完善、創新形成了適合各專業特點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建成了各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產學研有機結合、滲透于實施過程,良好地保證了人才培養目標的現實。

(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改革論證會)
三是開發優質核心課程。學院各專業聯合行業企業一線技術人員,全面推進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通過深入生產崗位調研,開展專業主干課“四融通”課程改革,使課程教學內容與職業崗位能力融通、與職業資格證書融通、與行業標準融通、與先進技術融通;依課程特點創新基于行動導向的“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通過生產化的綜合實踐項目教學,提高了學生的技能水平和分析解決技術問題的能力。目前,建成了48門院級精品課程,建成了森林營造技術、林業“3S”技術、GPS測量技術與應用、園林規劃與設計、插花藝術等12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形成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庫,推動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通過校企合作共建課程,增加了課程的先進性、實用性,提高了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

(新專業論證)
四是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學院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目標,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建成了一批融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創新轉化功能于一體的校內外實訓基地。現有各類實訓室及實訓基地99個,其中,中央財政支持建設林業技術、水土保持、環境監測與治理、生物技術應用(園藝方向)、建筑技術實訓基地5個,省級財政支持建設專業實訓基地8個,在省內外聯建校外實訓基地270處。積極探索建立“校中廠”、“廠中校”實習實訓基地,在林業技術等林業類專業擁有3700畝實習林場和55畝“校中廠”實訓基地的基礎上,學院與企業共建了機電專業實訓工廠、汽車技術實訓中心、建筑工程實訓基地等“校中廠”實訓基地,實現了教學生產一體化。

(學院每年開展精品課程評審工作)
五是發揮科研驅動功能。在產學研結合專業建設中,充分發揮科研的驅動力。通過項目支持、獎勵等激勵措施,鼓勵教師投入到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工作中,每年開展1次院級教學成果評獎活動,通過優秀教學成果的評選與推廣,調動全院教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投身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課程體系、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材、教學運行機制等內涵建設方面的改革與創新工作;以打造學院整體技術實力為目標,通過經費支持、科技獎勵等方式,鼓勵教師積極申報、承擔各級科研項目,產學合作開展科技項目,自立青年科技基金項目,提升人才培養水平與技術服務能力。

(院教師參加全國性教材研討)
學院自2001年升格以來,共評選院級教學成果獎29項,其中11項獲甘肅省教學成果獎;教師承擔各類研究項目240余項,其中教育部項目3項、國家林業局項目2項,交通部項目1項、CEPF項目1項、WWF項目1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項、國家科技基礎平臺建設專項子項目1項、省科技廳項目7項,1項達到國際領先, 18項國內先進,7項國內領先,獲獎41項;發現命名樹木新種5種;公開發表論文1700余篇,其中國家級500余篇,核心期刊185篇,EI收錄18篇;出版教材、專著400余部,編輯出版《甘肅林業高職教育》28期。承擔、參與完成了40余項社會服務與工程項目。

(專業課程開發論證會)
五是打造特色專業。我院實施專業分類指導、分層建設的辦法,實現了重點發展、特色發展、綜合發展的良好格局。制定了《院級特色(骨干)專業遴選建設辦法》,按照“理念先進,改革領先,師資合理,特色明顯,就業率高”的具體要求,至“十二五”末,評建了10個院級特色專業。對評選出的特色專業,學院在校企合作、實驗實訓條件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改革、產學研合作、招生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三年間給予每個專業200萬的專項建設經費。目前,學院初步形成了以林業生態、資源環境類專業為主的特色專業群,在院內、省內、國內已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品牌效應不斷擴大。林業技術、水土保持、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工程測量技術4個專業為國家示范校重點建設專業,林業技術、園林技術、工程測量技術、地理信息與地圖制圖技術、環境監測與控制技術等5個專業為甘肅省特色專業,森林資源保護、園林工程技術兩個專業為教育部財政部支持的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建設專業。近年來,林業技術專業、園林技術專業、工程測量技術專業等特色專業的年終就業率均達90%以上。通過特色專業彰顯了學院行業特色、辦學特色,以辦學特色凸顯學院品牌,以品牌提高了學院的競爭力。

六是提升辦學能力。我院于2014年出臺了《促進林業技術等六個專業提升辦學層次辦法(試行)》,初步確定了林業技術、森林資源保護、園林技術、園林工程技術、工程測量技術、道路橋梁工程技術等六個專業縱深發展建設方案,大力支持專業內涵建設,鼓勵建立本科教學點,促進專業向應用型本科專業發展,并帶動相關專業群的全面發展。2015年與蘭州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簽訂了測繪工程和水利水電工程兩個專業高職—本科“3+2”銜接培養協議,與天水師范學院簽訂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工程造價兩個專業高職—本科“3+2”銜接培養協議,與河西學院簽訂了旅游管理專業高職—本科“3+2”銜接培養協議,與甘肅農業大學聯合辦學,在我院成立了甘肅農業大學園林工程學院。

七是組建職教集團。為了促進全國林業職業教育的發展,在我院的直接參與下,中國北方林業職教集團于2014年5月正式成立,我院為職教集團副理事長單位、職教集團協同創新與技術服務工作委員會主任單位,于2015年6月組織召開了協同創新與技術服務工作委員會大會,全面啟動了中國北方林業行業產學研一體化工作、建立了政校企研等多領域聯合科研攻關機制,推動集團內多主體開展協同創新。學院還加入了天水旅游職教集團,并牽頭組建甘肅省現代林業職教集團。

國家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春天已然來臨,職業教育的前景更加廣闊,隨著學院被省政府確定為“國內一流高職院校建設單位”,甘林人將繼續與兄弟院校一道抗起甘肅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大旗,不斷探索,不斷奮進,不斷開拓,為甘肅省生態環境建設和全國林業類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