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科學研究 加強專業建設
——天水農校《綿柔淡雅型濃香白酒的研究與應用》項目研究概述

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科學研究,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路子,以研促教、以研促改、以研促專業建設,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教師學術素養,傳承“百年農校”持續提升學術研究的優良傳統。先后組織數十名名專業技術人員申報立項國家省市科研項目8項,制定了《天水農業學校科研項目管理制度》,精心組織安排,規范管理流程,嚴肅財務紀律,鼓勵和支持課題組成員按照《項目任務書》認真實施,全面推進項目試驗研究工作。

學校承擔的天水市工業科技計劃項目《綿柔淡雅型濃香白酒的研究與應用》自立項以來,按照“做細、做嚴,注重創新,放眼前沿,進扣專業,富有成果”的指導思想, 由校長吳毅中帶隊,副校長文建水、李世鋒,教研室負責人、課題組成員參加,深入武山縣實地查看實驗基地,與武山縣天晨酒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進行了合作交流,簽訂了《項目協作單位技術合作協議》,爭取課題試驗基地主體實驗部分及關鍵工藝技術研究技術合作單位的配合,并多次聽取課題組工作匯報,協調解決課題實施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問題,促進了項目順利實施。

項目發酵窖池窖泥不同方式處理實驗
課題組根據《項目任務書》要求,科學擬定了《項目實施方案》,詳細制定了課題研究的思路、方法、技術工藝路線、創新點及重難點、進度安排等項目研究要素,細化和分解了項目目標任務,統籌協調,有序開展實驗研究。針對白酒復雜成分檢測分析儀器設備不足、經費投入大的現實困難,搜集了國內具備復雜成分檢測資質的數十家科研機構、院校、企業研究部門,最終篩選出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劍南春名酒技術研究中心)2家專業研究機構,簽訂了白酒樣品香味成分檢測分析協議,為項目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保證了項目研究的創新性和先進性,預期成果有保障。

項目進行發酵試驗驗窖
為了保證項目研究內容的前瞻性、研究方法的科學性、關鍵工藝技術理論的獨創性成果目標,項目組成員通過專業數據庫等多種形式,廣泛閱讀國內外同類研究報道、專題、論文等大量成果資訊,借鑒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與方法、研究思路和前沿理論,科學論證和確立了項目研究的思路方法、創新點及重難點,使項目預期成具有明確的理論和現實指導意義,項目創新試驗方案設計與實施具備系統性、先進性和很強的操作性。項目實施方案得到江南大學國家重點發酵實驗室,中國白酒“369計劃”參與者范文來研究員,劍南春集團公司總工程師、“中國酒體設計之父”徐占成,水井坊酒業公司總工程師賴登燡三位國內知名白酒專家的咨詢指導。

項目樣品送劍南春名優白酒技術研究中心進行分析
課題組根據《項目實施方案》,開展了十八個試驗窖優質基礎酒的生產設計與實施。包括糧糟比、入池參數、窖泥復壯、發酵管理等關鍵工藝主體試驗正在有序進行;二十七組白酒后熟(貯存)處理實驗同步實施;首批6個酒樣已送劍南春名酒技術中心進行復雜香味組分檢測分析與嘗評鑒定;糧糟常規分析與專項分析同步進行;部分科研成果已通過論文形式發表,項目各階段任務指標達到或超過預期目標。

項目進行窖泥復壯處理試驗
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爭取到武山天晨酒業公司自籌購糧、曲經費4.3萬元;積極主動爭取劍南春集團公司的無償幫助,于近期對6個酒樣進行復雜成分檢測和嘗評,進行基礎分析和比較研究,資助免檢經費2.5萬元以上,對項目實施起到了重要的經費保障作用。項目后續將進行嚴格的優質基礎酒主體發酵、后熟貯存處理、樣品檢測(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新產品研發等工作。
目前,學校各類科研項目在教研室規范管理、跟蹤服務下,都在正常實施,穩步推進,達到了抓科研、促教師、強專業的目的。

項目進行糧糟配比試驗

項目糟醅常規檢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