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食品安全隱患外,部分地區農村學生營養餐計劃同時存在資金風險、人員短缺等問題。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不少地方營養改善計劃的資金來源都是“中央或地方政府補貼+學校自籌”的模式,在一些經濟落后地區,資金不足使一些學校出現營養餐運行費用擠占學校公用經費、設備老舊無法及時更換、食堂工作人員收入低流動性大等困境。
“最怕廚房的蒸箱出故障,學校每天要用它蒸米飯、饅頭,一旦機器壞了,不但影響孩子們就餐,每次維修和更換零件的費用就要幾百元!币幻袑W校長說。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現在廚房里使用的蒸箱、消毒柜等大型設備都是五六年前一次性配置的,高頻使用讓這些設備經常出故障,而設備維修費再加上每年運行食堂產生的數萬元水電費和燃料費,都要靠學校想辦法“找錢”。
此外,各地在營養改善計劃資金管理方面均采取大賬管理、專賬核算、定期公示等手段確保?顚S茫恍┑胤饺源嬖谛∽谑巢奈唇y一結算、教師陪餐和寄宿生就餐占用營養餐空間等問題。
在不少農村教學點,由于沒有專職工勤人員,教師不得不在教學任務之外承擔起學校食堂的管理、灶頭、賬務等工作,僅靠“一兩個人+一口鍋”支撐起營養改善計劃,既占用了課堂教學時間,又分散了教師工作精力。
各地出招給學生加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