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6月29日電 題:“畢業后要做什么樣的人”——8位浙大畢業學子與校長“約會”側記
新華社記者張奇志、朱涵
“在浙大,諸位已經很好地回答了83年前老校長竺可楨的第一問:到浙大來做什么?今天,你們要走出校門,要用實際行動回答第二問:畢業后要做什么樣的人?”
29日上午,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一間小小的咖啡館里,浙大校長吳朝暉這樣對和他圍坐在一起的8名同學說。
每隔兩三個月長談一次,這是吳朝暉和青年師生們的小小的約定。自2015年來,“校長有約”已經開展了15期:吳朝暉與青年師生們相約在校園一角,答疑解惑、聽取建議、交流思想。
29日當天,正逢這8名浙大學子的畢業典禮。在告別學校之前,他們與校長相約,再聊聊天,聽聽校長的囑托。
“6年的博士學習令我難忘,有太多美好的回憶,校長您的大學生活是怎么樣的?”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博士畢業生馮艷冰好奇地問吳朝暉。
“一些同學為高薪放棄了原來的專業和追求,我也舉棋不定,該怎么做呢?” 建筑工程專業的本科畢業生賴皓欣向吳校長討教。
“我是一名在校期間就嘗試過創業的學生,校長您支持我繼續創業嗎?”提出這個問題的是來自環資學院的本科畢業生潘登。潘登讀大二時就開始創業活動,注冊了一家公司,因創業獲獎保研公管學院深造。
小小的咖啡館氣氛熱烈,青年學子們暢所欲言,不斷拋出成長困惑,也得到了吳朝暉耐心、誠摯、毫無保留的回應。
來自西藏的卓嘎在浙大學習了5年預防醫學專業,畢業后,她將成為西藏林芝工布江達縣金達鎮衛生院的一名基層醫務工作者。面對即將到來的新生活,她既期待又有些擔憂。
“我應該做些什么樣的準備,才能更快適應工作崗位、更好服務基層呢?”看到大家有說有笑,本來有些害羞的卓嘎也鼓起勇氣發問。
“首先要為你選擇服務基層醫療點贊!”吳朝暉笑著說,“扎實的基本功非常重要,我在讀研、讀博期間就一直在慢慢積累經驗,走到工作崗位上就覺得自然而然了。我建議先從杭州的一些基層單位了解情況,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將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術帶到西藏、帶到基層工作中,發揮一名浙大人的價值。”
“我感覺現在面前的選擇很多,自己的心態也浮躁,怎么樣才能算真正實現了個人的價值呢?”賴皓欣緊接著提問。
“同學們,你們生逢盛世,與偉大時代同向同行,實在是人生之幸事。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總有一個東西是不變的,那就是我們的理想。”吳朝暉說,作為浙大學子,應時時回望初心、保持定力,也要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敢于嘗試。
8位同學也紛紛報告自己畢業后的去向:數字化藝術與設計專業博士畢業生韓菲琳同學要去北京電影學院當老師,非傳統安全管理專業博士畢業生張偉鵬同學要去當國際問題研究者,竺可楨學院的本科畢業生展祥皓同學會去斯坦福大學繼續深造……
“不管你們去哪里,我期待你們都能夠寫出圓滿的答卷。”吳朝暉這樣囑咐大家。
一個半小時的“校長有約”很快到了尾聲,吳朝暉向8位畢業生們贈送了《羅素傳》《聶魯達傳》《里爾克傳》等精心挑選的書籍,并在扉頁上寫下對同學們的期待——
“勇做時代和社會的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