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力度 更有溫度 更有效率
——天水師范學院師生同心防疫守衛無疫校園
秋天已暮,新冬將至,進入十一月的天水氣溫驟降,面對省內外嚴峻復雜的疫情形勢,天水師范學院黨委保持慎終如始的清醒,毫不動搖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傾力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織密織牢學校疫情“防控網”,保障了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守護了師生健康安全,同時不斷復盤總結防控經驗,筑牢應對各種風險考驗的堤壩。天水師范學院師生聞令而動,同心抗疫,共同守護無疫校園。

應急指揮有力有序
根據屬地疫情防控工作安排,經綜合分析研判,自10月31日22:00時起,學校各片區實行封閉管理。在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學校迅速成立新冠肺炎疫情應急處置工作指揮部,由校黨委書記、校長任總指揮長,分管疫情防控工作的副校長任總指揮,其他黨委常委擔任副總指揮。指揮部下設17個專項工作組,各組組長堅守防疫一線與屬地協同開展疫情防控相關工作。
學校實行分片區“三包四長制”和網格化管理,家屬區樓宇和學生公寓樓宇成立臨時黨支部和黨員突擊隊,全力確保學校疫情防控工作組織領導、工作機制、人員隊伍、經費保障、物資儲備“五到位”,一體推進學校疫情聯防聯控,嚴防死守,確保校園安全穩定。

“疫”不容辭堅守一線
“我是一名教師,更是一名黨員,就要沖鋒在前,守好學生安全門!弊9月19日起,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趙文剛就住到了學生公寓,他用行動詮釋了一名黨員干部應有的使命和擔當,切實將防疫工作做實、做好、做細。
各學院在嚴格執行學校包抓公寓制度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公寓值班制度,調整配強值班人員。領導干部、專職輔導員迅速入住學生公寓,與學生“同住、同吃、同防疫”。各公寓第一時間成立臨時黨支部,擔當起學生公寓疫情防控中堅力量的大任,耐心引導學生嚴格落實“常通風、勤洗手、戴口罩、不串門、不聚集、不網購”等防疫要求;精心組織學生上報信息、摸排數據、有序購餐、核酸檢測、分發口罩、消毒殺毒;主動走進學生宿舍了解上課情況、詢問生活困難、排查安全隱患,多措并舉、溫情守護,充分展現黨員師生敢擔當、能吃苦、肯奉獻的優秀品質,讓疫情防控工作“更有力度、更有效率、更有溫度”,切實在疫情防控一線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全力打通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筑牢織密學生安全防護墻、守護網,讓“我為學生辦實事”在疫情防控一線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人人參與同心防疫
全體師生轉入線上教學的通知下發后,各學院組織班主任和輔導員第一時間聯系告知學生,積極做好思想動員工作。在確保同學們已安全返回宿舍后,讓大家及時調整心態,并引導同學們正確進行線上教學、遵守學校防疫安排。
當聽到全體轉入線上教學的消息后,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電氣二班班主任左銀艷得知還有部分校外學生的課本還在學校里面,未來得及拿回宿舍,她連忙放下家務事趕往學校,第一時間聯系同學,親自將課本送到校外學生手中。

在疫情防控這場戰爭中,人人都是防疫員,個個都是戰斗員。為了自己和大家的安全,師生們都積極配合各樓宇樓長與志愿者進行核酸檢測。無論哪里需要志愿者,一聲令下,同學們積極報名,維持秩序、搬運物資,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10月31日下午,一份特殊的禮物送至公寓每位學生手中。為防止部分學生沒有備足口罩,學校以宿舍樓為單位集體發放口罩,讓每個人的安全都有保障。口罩背后的不僅是關懷和溫暖,更是師院全體防疫工作人員的辛苦努力,平凡的舉動更賦予我們以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力量。

“疫”無反顧默默守護
深夜,校衛隊員李文星結束了一天的忙碌后,接到孩子打來的視頻電話,電話那頭傳來孩子的聲音:“爸爸你什么時候回來?”“爸爸,我想你了!”他對孩子們說,“爸爸忙完這段時間很快就回去了”。李文星的孩子剛上小學,但為了師生的健康安全,他毅然選擇和同事們堅守崗位。
自秋季開學以來,和李文星一樣的保衛工作人員為了守衛好校園疫情防控第一線,一直住在學校的值班室里,已經連續五十多天沒有回過家了!疤厥鈺r期,在忙了一天后能有個休息的地方就很不錯了”,李文星這樣說道。
“姐姐,面包大概什么時候送上來?”正在準備送餐的趙小慶還沒出發就收到了學生點餐的消息。趙小慶是學校一名普通的供餐后勤人,為了讓學生在防控管理期間飯菜的花樣更多,她和她的面包供餐小組得輪流輾轉于不同的供餐點,每到供餐時間就能看見瘦弱的她將飯菜搬上搬下,在冷風里穿梭忙碌的身影。
趙小慶在秋季開學前剛訂完婚,本打算挑個好日子舉辦婚禮。為了讓學生吃上可口的飯菜,她和其他餐飲保供后勤人員一樣已經近兩個月都沒有回家了,原本計劃好的婚禮就只能推遲舉行。后勤保障部餐飲中心的工作人員每天早上四五點就要起床準備食材,為了學生們吃得健康、吃得安心,他們不斷改進飯菜的種類并要保證質量,所有人都在默默地為學校疫情防控后勤“保障戰”貢獻著力量。

全力守護 “心靈綠碼”
面對多點散發與局部聚集性疫情并存的這場持久戰“疫”,這不僅是和病毒斗爭的“阻擊戰”,也是一場與負面情緒斗爭的“防御戰”。
“同學們,每一代人面臨的時代挑戰都不一樣,爺爺奶奶那代人面對過戰爭,格外期待和平,為和平犧牲自我;爸爸媽媽那代人面臨過貧窮,格外期待富裕,為小康砥礪奮斗;我們這代人其實格外幸福,疫情是我們幸福生活的小插曲,主旋律就在你和我的青春故事里。”外國語學院輔導員董曉玫用寫信的方式和同學們溝通交流。
面對不能返校學子的焦慮心理,學校在保障線上教學正常進行外,及時疏導學生情緒,一封《致未返校同學的一封信》閱讀量高達1萬+。為及時有效地了解學生的各種訴求,學校暢通各類校園服務熱線。學校專門開通心理咨詢熱線、組織專業老師做心理疏導、提供“樹洞”吐槽平臺,全面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和宣傳,守護學子“心靈綠碼”。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篤行方顯珍貴。在師院校園的疫情防控保衛戰中,有無數像左銀艷老師這樣的“力行者”,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有無數像趙小慶這樣的后勤人,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斗爭精神,用自己的默默付出影響著身邊每個人,用行動感召著每個人,人人參與,同心堅守,師院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我們共同守護。
(來源:天水師范學院 轉載:陶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