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創造新偉業——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黨組織書記專訪】
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 為強農興農提供強有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訪甘肅農業大學黨委書記趙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蘇家英
近日,甘肅農業大學黨委書記趙凱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要深刻認識黨的二十大的重大意義,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不斷增強學習貫徹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專門部署,這為我們進一步做好新時代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也極大提振了我們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和投身‘三農’發展的決心和信心。”趙凱表示,甘肅農業大學作為甘肅省“三農”領域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的主陣地,將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到學校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社會服務等各方面實踐之中,促進學校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
“第一,要聚焦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學校內涵式發展。”趙凱表示,我們將深化與24個地區、40多家企業的產學研用合作,開展“雙十百千萬”科技服務鄉村振興行動;號召廣大教師利用業務專長,線上入駐省內外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提供一站式、精準化、零距離服務;以遴選科技小院、科研基地和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為試點,開展半托、全托式訂單農技服務,積極推行優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上門入戶的新機制。
“第二,要創新人才培養體系,開辟育人新途徑。”趙凱說,我們將以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為統攬,探索建立特色化人才培養方案,分專業健全通識課類型體系和學分績點標準,完善專業、課程自主選擇和管理機制;啟動實施第二學位和大類招生,按照不同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創新建立“3+X”“2+X”等不同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科交叉基礎上的差異化、特色化人才培養;聚焦區域發展需求,面向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新生態,推進農科與理工文學科的深度交叉融合,主動布局新興農科專業,服務智能農業、休閑農業、森林康養、生態修復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深化應用技術學院、園林工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形成完善的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
“第三,要加強科研攻關與成果轉化,達到科學研究新高度。”趙凱表示,我們將聚焦鄉村振興、糧食安全、生態文明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凝練重大科學問題或行業技術難題,組織跨學科、跨單位的學術創新團隊,形成重大科研項目聯合攻關機制,產出高質量原創性成果;立足優勢特色學科,圍繞生物育種、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設施農業、草食畜牧業、食品質量安全等領域,主動布局支持建設一批國家和省部級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重點培育建設一批高水平教學實驗平臺、校企聯合實驗室、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協同創新中心等,使學科、人才、科研與產業的互動機制更加完善;完善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辦法和考核體系,拓展與地方政府和國內外知名企業的合作渠道,探索在省內有關市縣或企業建成布局合理、企業化運行的技術轉移轉化中心等新型科技研發機構,著力轉化推廣更多新品種、新產品、新技術。
“第四,要順應地方及行業重大需求,提升社會服務效能。”趙凱說,我們將依托鄉村振興學院、甘肅農村發展研究院,繼續新建科技創新示范基地、部署科技服務點,建成一批與不同產業對接的社會服務品牌,加大與地方、企業簽訂科技戰略合作協議的力度;創新社會服務模式,以“兩院”模式為重點,依托校地校企合作等,建立與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重點產業靈活銜接的社會服務合作機制;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整合建設一批高質量、有特色、有影響的高端智庫,重點建設“一帶一路”生態農業研究中心、黃河上游生態保護與農業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并圍繞“三農”問題,建立運作規范且相對穩定的實體性研究咨詢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