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科技>>正文

南極格羅夫群峰中華命名行動:以政治家名字命名
(2005-9-1 21:31:55) 有位讀者讀過此文 來源:新浪  打印本頁

用政治家的名字命名南極格羅夫山峰,請投票!

政治家

  (一)古代君王

  1.伏羲

  2.黃帝

  3.炎帝

  4.堯、舜

  5.禹

  6.秦始皇

  7.漢武帝

  8.唐太宗

  9.成吉思汗

  10.康熙

  簡介:

  1.伏羲:三皇之首,風姓,其母華胥氏。據《三皇本紀》記載:伏羲“有圣德,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旁觀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結網罟以教佃漁……養犧牲于庖廚”。伏羲通過仰觀俯察,了解自然萬物,所畫八卦是用8 個符號分別代表天、地、水、火、風、雷、山、澤,利用八卦進行占卜吉兇,孕育著中國哲學的萌芽,奠定了中國乃至東方文化思想的一個重要特征。這也是后來《周易》的思想基礎。造書契即以符號來代替先民用結繩以記事;以儷皮為禮,改革了古代婚姻制度;結網罟、開始了原始畜牧業;同時伏羲與女媧共同發明琴瑟,創作樂曲,以用于禮儀、宗教、占卜、巫術等活動。此外,伏羲還立九部、設九佐,以龍紀官、號日龍師。禪于伯牛,鉆木取火,教民熟食;制歷法,定節氣,消息禍福,以測吉兇;嘗百藥,制九針,以拯天疾,開創了中華最早的文明。

  2.黃帝:名軒轅,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相傳五千多年前,他聯合炎帝,戰勝蚩尤,統一中原部落后,融合黃河中下游直至長江流域的眾多部落,建立了中華民族的前身華夏族。黃帝率領先民始制衣冠,造舟車,養蠶桑,創文字,建醫學,定算數,發明指南車……由此結束蠻荒渾濁,開創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

  3.炎帝:相傳既為神農氏、火王,是農耕文化創始人和醫藥發明鼻祖。相傳他始作耒耜,教民耕種;遍嘗百草,發明醫藥;治麻為布,制作衣裳;日中為市,首倡交易;削桐為琴,練絲為弦;弦木為弧,剡木為矢;作陶為器,冶制斤斧;臺榭而居,安居樂業。改變了先民茹毛飲血、以漁獵為生的原始生活狀態,進入到農耕文明時代。

  4.堯、舜:是傳說中父系氏族社會后期部落聯盟的領袖,均為上古五帝之一,堯帝名放勛,姓伊祁 , 史稱唐堯。曾為上古陶唐氏部落長 , 炎黃聯盟的首領。他勤于政事、知人善任, 提拔有德行的舜作為他的繼承人,這就是上古時代的禪讓制。舜是中華傳統道德文明的鼻祖。傳說他目有雙瞳而取名“重華”,號有虞氏,故稱虞舜。他“勤民事,苦憂人,只為蒼生不為身”,司馬遷著《史記》云:“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堯舜是中國古代明君德政的典范,“堯舜之世”也因之成為中國理想社會的最高象征。

  5.禹:相傳堯、舜時代,洪水泛濫,危害中國,先后有共工氏、鯀等人治水均未果,禹受命治水,艱苦卓絕,三過其門而不入,并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因勢利導、力主疏浚,治水獲得成功。因此繼承了虞舜的帝位,劃定九州,統領天下,形成了最早的完備國家格局。

  6.秦始皇:名贏政(前259~前210),13歲繼秦王位,繼承了自秦孝公以來變法革新、獎勵耕戰的一系列政策。從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前221年止的10年間,先后滅韓、魏、楚、燕、趙、齊六國,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長達數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據、混戰不已的局面,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中央集權國家。

  贏政統一天下后,創立了“皇帝”的尊號,自稱始皇帝,宣布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幻想秦王朝的統治能延續千秋萬代;國家的一切政務都由皇帝裁決,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悉由皇帝任免,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隨后,秦始皇廢除了自商、周以來的分封制,實行郡縣制,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統一的法律。將原六國貴族豪富遷至關中、巴蜀,以防止他們的分裂復辟活動。

  在經濟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農只要向政府申報土地數額,交納賦稅,其土地所有權就得到政府的承認和保護,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為標準統一全國的度量衡制度。以秦“半兩”錢為流通貨幣,為發展全國水陸交通,又實行“車同軌”,修建由咸陽通向燕齊和吳楚地區的馳道,以及由咸陽經云陽(今陜西淳化西北)直達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區修筑了“五尺道”,開鑿溝通湘江和漓江的靈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國通行的文字為基礎制定小篆,頒行全國。公元前213年,嬴政為了控制思想,采納李斯的建議,將秦國的歷史、醫藥、卜筮和植樹以外的書下令焚毀。禁止私學。第二年,方士盧生和侯生在背后議論秦始皇貪權專斷,濫施刑罰。贏政聞知后派人追緝,侯生、盧生逃亡,贏政大怒,將有牽連的460多個儒生全部坑殺于咸陽。這兩件事. 史稱“焚書坑儒”,它鉗制了思想,嚴重地摧殘了文化。

  公元前214年,嬴政派兵南定百越,增設閩中、南海、桂林、象郡(今廣西崇左縣)四郡。同年又派大將蒙恬率兵北擊匈奴,收復了今內蒙古河套一帶地區,遷來內地人民,建筑城邑;始皇末年,秦郡數由統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使秦朝的疆域,東到大海,西至隴西,北到長城一帶,南到象郡。

  贏政在位時期徭役繁重,刑罰苛嚴。人民除了將收獲物的三分之二繳作賦稅外,還得負擔沉重的徭役和兵役。他征發70多萬人,在渭水南邊修建豪華的阿房宮和驪山墓,他又征發農民將原來秦、趙、燕三國北方的長城連接起來,向東向西延伸,筑成一道西起臨洮(今甘肅省岷縣),東到遼東(今遼寧省遼陽市西北)的城防,這就是偉大的萬里長城。它是中國古代一項偉大的工程,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當時,全國被征去服兵役、徭役的多達150多萬人,男丁不夠,連婦女也被抓去運糧餉。許多人被折磨而死。為了防止人民的反抗,他除了下令收繳、銷毀民間兵器外,還規定一人犯死罪,親族—起處死,叫作“族誅”;一家犯法,鄰里同罪,叫作“連坐”。人民隨時都會被指控犯法,被罰做苦役,或者斬腳、割鼻、處死,押送到官府去的罪犯滿路都是。

  贏政又好大喜功、浪費無度,他在即帝位的12年間,先后進行五次大規模的巡游,沿途刻石頌德,以表示他的不朽之功。為求長生不老之藥,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至東海求神仙等等,耗費了巨大的財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難,最終導致王朝迅速滅亡。 

  7.漢武帝: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景帝第三子。景帝死后繼位。在位54年,于巡視途中病死,終年71歲。葬于茂陵(今陜西省興平縣東北17里處)。

  劉徹4歲時被封為膠東王,7歲時被立為太子。景帝于公元前141年正月病死后繼位。第二年,首創年號為建元。從此,中國歷史開始正式用年號紀年。

  劉徹在位期間,采取了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政治上,繼續景帝的政策,先后頒行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并實行“酎金奪爵”,基本上結束了漢初以來諸侯王強大難治的局面;實行一系列打擊地方豪強的措施;創立刺史制度,加強對地方的監督和控制;削弱丞相權力,任酷吏、嚴刑法,建立察舉制度,設立太學,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力量。

  經濟上,劉徹采納孔僅、東郭咸陽的主張,將冶鐵、煮鹽、鑄錢收歸官營;實行均輸平準,算緡、告緡,打擊富商大賈;治理黃河,開鑿灌渠,大力興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推行“代田法”,促進農業生產發展。

  思想上,采納儒生董仲舒的建議,禁止傳播儒家以外的各家學說,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鞏固政權的主要思想工具,從此確立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這對于當時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治需要,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對于后來束縛中國學術思想的發展,也產生消極影響。

  在軍事上,劉徹先后派大將衛青、霍去病等連續發動了多次把擊匈奴的戰爭,解除了北方農業區域所受匈奴的威脅;又遣兵滅南越,以其地為南海、蒼梧等九郡,統一了今兩廣一帶地區。加強了漢族和各少數民族之間的聯系。

  外交上,劉徹兩次遣張騫出使西域,往大月氏、烏孫、安息等地聯系,發展了與西域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開辟了自長安到歐洲羅馬帝國的“絲綢之路”。還遣使到夜郎、邛、筰等地,加強對西南地區的控制和開發。

  漢武帝非常注意選拔人才,下令各郡國,每年都必須向朝廷推薦“明當時之務”的人才,由朝廷量才錄用。因此武帝時涌現了一大批人才,如屢敗匈奴的名將衛青、霍去病,通西域的外交家張騫,經學家董仲舒,史學家司馬遷,文學家司馬相如等,不勝枚舉。史稱“漢之得人,于茲為盛”。

  劉徹的這一系列措施,使西漢帝國發展到了鼎盛時期。

  但是,在其統治后期,劉徹舉行封禪、祀神求仙,揮霍無度,將文景之治中的積蓄幾乎耗盡。為了增加收入,他重用酷吏,加稅加捐,甚至倒賣官爵,人民負擔加重,加上災荒頻繁,導致大批農民破產流亡,各地農民起義不斷發生。漢武帝派官分區鎮壓,還作“沉命法”,規定大小官吏如果不能及時發覺并鎮壓起義,罪至死。但農民起義仍然不斷。面對社會危機,公元前90年,劉徹在輪臺下罪已詔,表示對自己錯誤的懺悔,決心停止用兵,推廣改善了的農具和技術,還親自下地表示今后要重視生產和百姓的生活。這樣,國內才逐漸安定了下來。

  8.唐太宗:唐太宗,名李世民(公元599-649年),唐高祖李淵次子。殺太子李建成后,逼高祖禪位給他。在位23年,患痢疾而死,終年51歲,葬于昭陵(今陜西省醴泉縣東北50里的九宗山)。

  隋煬帝在位期間橫征暴斂,荒淫無度,各地反隋斗爭此起彼伏。公元617年,李世民見時機成熟,便和劉文靜等人策動李淵起兵反隋,攻入長安。唐朝建立后,李世民被封為秦王,任尚書令。面對群雄割據的局面,李世民領兵南征北戰,先后消滅了薛仁果、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割據勢力,逐步統一了全國,是唐朝的實際開創者。 公元626年8月甲子日,即位稱帝,是為唐太宗,第二年改年號為“貞觀”。

  太宗即位后,成為歷代帝王中杰出的政治家之一,為后世帝王的楷模,其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善于納諫,也就善于聽取臣下的不同意見,明辯是非,然后采納正確的意見。

  二、知人善用,惟才是舉。太宗在一個分崩離析的社會基礎上,盡使“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形成一個團結,堅強的統治核心。

  三、感覺到人民力量的強大。李世民親自參加了反隋戰爭,見到了強大的隋王朝被農民起義所摧毀。所以,他稱帝后,就以隋朝的滅亡為戒鑒,小心謹慎地治理國家,力求緩和階級矛盾,避免人民起義,將人民比喻為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依據這種民本思想,李世民寬刑減法,輕徭薄賦,推行均田制,租庸調法和府兵制度,減輕了一些對人民的剝削壓迫。

  四、對外方面,他采取中國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針,不輕易用兵,但對少數民族統治者的內侵,卻給以堅決的回擊。貞觀三年,他派名將李靖率師北征,一舉俘虜10萬余人,活捉頡利可汗,攻滅了東突厥。從公元639年開始,李世民將唐的勢力不斷伸向西域,并命大將蘇定方率軍總攻西突厥,在伊麗水(今新疆伊犁河)西突厥遭到沉重打擊后敗亡被滅。 在處理民族問題上,李世民的胸懷是很博大的。突厥滅亡后,他沒有采取把突厥人超出漠北的做法,而是把他們妥善地安置在河套地區,任命突厥的首領作都督,順應他們的風俗習慣。還大量提突厥貴族到朝中作官。當時朝中五品以上的突厥武官多達100余人,幾乎占朝中武官中的一半。李世民對突厥的政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加強了周邊各族對大唐的向心力。東北,西北的許多部族,紛紛要求內屬和歸附,各族君長一齊尊奉他為天可汗,使唐帝國的聲威遠播域外。公元641年,李世民又以文成公主出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使漢藏兩族人民的關系空前密切。

  李世民所采取的這一系列措施,把一個民不聊生、邊患無窮的中國,建設成一個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國家,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強昌盛的封建國家,史稱“貞觀之治”。

  9.成吉思汗:(1162~1227) 即元太祖。蒙古開國大汗(1206~1227年在位)。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名鐵木真,蒙古族,孛兒只斤氏。

  鐵木真出生于蒙古乞顏部貴族世家。時漠北高原有百余部落,互相攻戰。鐵木真9歲時,其父被塔塔兒部人毒死,部眾離散,隨寡母月倫艱難度日,稍長,依附蒙古高原最強大的克烈部首領脫里(后稱王汗),并尊之為父,得以收聚其父舊部;又與札答闌部首領札木合結為安答(義兄弟),逐步發展勢力。為報復蔑兒乞部搶妻之仇,求王汗、札木合出兵,合本部兵共數萬,突然襲擊蔑兒乞部,斬殺許多仇敵,奪回妻子。

  金大定末年,移營怯綠連河(今克魯倫河)上游,獨立建帳,廣結盟友,選賢任能,寬厚待人,吸引許多蒙古部眾和乞顏氏貴族來投,被推為可汗。

  因鐵木真善于爭取人心,致敵方部眾紛紛叛附,壯大了力量。因勢力漸強,引起王汗嫉恨和敵視,四處征戰。至成吉思汗元年(1206),蒙古高原百余個大小部落先后敗亡,塔塔兒、克烈、蔑兒乞、乃蠻和蒙古五大部均統一在鐵木真的旗幟下。鐵木真遂在斡難河(今鄂嫩河)之源舉行大聚會,建立也客·蒙古 ·兀魯思(大蒙古國),被尊為成吉思汗(此號有“海洋”或“強大”的皇帝之義)。

  成吉思汗立國后,勢力益盛,開始對外發動大規模戰爭。經過二十余年的蒙夏戰爭,屢創夏軍主力,迫西夏國王乞降,削除金朝西北屏障,得以順利南下攻金。六年,親率大軍進攻金朝,開始了為時24年的蒙金戰爭。最終遣使逼和,迫金朝引兵退出居庸關。滅西遼屈出律勢力,掃清西征障礙。十四年,親率大軍約20萬分路西征。追擊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迫其逃至寬田吉思海(今里海)中小島(后病死)。再命哲別、速不臺繼續西進,遠抵克里米亞半島;自率一軍追擊摩訶末之子札蘭丁至申河(印度河)。十九年,班師返漠北。二十一年,率軍10萬殲滅西夏軍主力(次年西夏滅亡)。成吉思汗正欲集中全力攻金,于二十二年七月十二(1227年8月25日)在六盤山下清水縣(今屬甘肅)病逝,年66歲。臨終遺囑: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聯宋滅金。其子窩闊臺和拖雷遵此遺策,于窩闊臺汗六年(1234)滅亡金朝。

  成吉思汗戎馬生涯近50年,施展雄才大略,依靠一批能征善戰的將領和謀士,利用騎兵優勢,創造了震撼世界的業績。他善于治軍,創建和統帥的蒙古軍,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既善野戰,又能攻堅。在眾敵面前,善于利用矛盾,聯此擊彼,各個擊破;在戰法上,善于揚長避短,巧施詐術,避實擊虛,多路出擊,迂回突襲,速戰速決。重視以戰養戰。其軍事思想和指揮藝術,在世界軍事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對后世有很大影響。

  10.康熙:清圣祖康熙,名愛新覺羅·玄燁(公元1654-1722年),順治皇帝第三子。順治病死后繼位,為清入關后第二個皇帝,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康熙繼位時,年僅八歲,由鰲拜等四位大臣輔政。致使鰲拜結黨營私,嚴重危害了皇帝的統治。康熙八年,年僅十六歲的康熙成功的翦除了專權鰲拜及其黨羽,隨后康熙作為一個有作為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開始了其雄才大略的進取,其文治武功都值得稱道,使得康熙由守成之君變成了創業之君,締造了“康乾盛世”的輝煌。

  康熙的文治有許多可值得稱述的。他在位期間,重視農業生產,獎勵墾荒,興修水利,廢除了原先滿人執行的圈地制度,減少農民的賦稅,使耕者有其田,大大加速了農業的發展。康熙還修治大運河,使其全程暢通,溝通南北經濟的交流。在用人方面,康熙健全科舉取士,開博學鴻詞科,破格薦用人才;籠絡漢族地主階極,團結漢族部分知識分子;又開明史館,組織編纂了《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等書籍。

  唐熙還大力提倡自然科學,進行全國土地測量,完成《皇朝全覽圖》的繪制,在此基礎上進行稅制改革。康熙五十一年(1712)頒布法令,規定人丁稅根據戶籍冊上現有的人數為準,以后額外增丁,不再多征。康熙在位期間還多次蠲免賦稅。粗略統計,康熙時期蠲免賦稅達五百多次。這些措施對鞏固和加強多民族的中國,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一個繁盛、統一的封建強國。

  作為一代雄主的康熙,他最大的建樹,還應該說是那赫赫的武功。首先是平定三藩之亂。所謂三藩是明朝的三個降清將領,三藩手握重兵,形成割據勢力。康熙為了加強統一,于康熙十二年(1673)下令撤藩。三藩聯兵,聲勢浩大,舉起反清大旗,數月之間,清朝江南半壁江山失于三藩之手。康熙帝臨危不懼,運籌帷幄,作出果斷的軍事反擊,同時采取政治攻勢,歷時八年的“三藩之亂”被平定。康熙的這場勝利,也徹底征服了一些明朝遺民的反清之心,從此政治趨于穩固。

  其次是降服了控制臺灣的鄭成功的孫子鄭克爽,使中國重新歸于統一;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挾平定三藩勝利之勢,命福建水師提督施瑯率軍進攻臺灣。康熙二十二年(1683)鄭克爽投降。至此,在清初割據了四十年的臺灣重新回到了大陸的懷抱,維護了全國領土的完整。

  再次,康熙驅逐了入侵后盤據雅克薩的沙俄軍隊,遏制了沙俄帝國勢力的侵略。沙皇俄國乘清朝內部動蕩之機,入侵中國黑龍江省流域,并盤據雅克薩城。康熙派兵驅逐了盤據黑龍江省流域雅克薩的沙俄勢力,與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東部邊界線,并設立黑龍江將軍,駐守北部邊疆。

  隨后康熙進兵新疆和西藏,平定了回疆、準噶爾等反動貴族的叛亂,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奠定了中國今日的疆域,這是康熙皇帝對于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最大貢獻。  

  (二)古代政治家

  1.周公:

  2.管仲:

  3.商鞅:

  4.曹操:

  5.諸葛亮:

  6.魏徵

  7.范仲淹:

  8.王安石:

  9.文天祥

  10. 張居正

  1.周公:(?--約公元前1095)姓姬,周武王之弟,亦稱叔旦。因以周地(今陜西岐山北)為其封地,胡稱周公,是西周初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殷周交替之際,周公輔助周武王伐紂滅商。建周次年,武王即逝,周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管叔、蔡叔和霍叔勾結武庚及東方夷族叛周,周公奉成王命出師東征,“降辟三叔”,伐誅武庚,營建東都洛邑(今河南洛陽),作《大誥》,收殷遺民。在攝政期間,周公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比較重要的如:廣封諸侯,先后封了宋、衛、魯、齊、燕等七十一個諸侯國,“封建諸侯”有效地鞏固了西周的統治;制禮作樂,依據周朝的特點對殷禮進行損益,完善了各種典章制度,這些典章制度后來被稱作“周禮”或“周公之典”,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周公接受了夏、商兩代滅亡的教訓,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政治思想:既主張有“天命”的存在,但又反復強調“惟命不于常”,不能聽命是從;“敬德”思想,強調統治者必須修明德行,“以德配天”,不能夠貪圖]享樂,“無康好逸豫”,要知“稼穡之艱難”;“保民”思想,認識到“民心無常,惟惠之懷”,要取得民心,就要施行德政;“明德慎罰”,在提倡“敬德”的同時又主張“敬明乃罰”,要有一定的強硬手段人微言輕輔助,但用刑罰需謹慎。周公的思想言論,基本集中在《尚書》的《大誥》、《康誥》、《酒誥》、《多士》、《無逸》、《多方》諸篇中,這些思想是后來儒家主張“德治”的主要理論依據之一。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對周公極為敬仰。孔子曾稱贊周公曰:“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周公,其達孝矣乎!”(《禮記·中庸》)由于孔子的推崇,周公成為后來儒家學者最為尊崇的古圣人之一,有時與孔子合稱為“周孔”。

  2.管仲:(? ~ 前 645 ) 春秋初期政治家,思想家。名夷吾,字仲。齊國潁上人。早年經商。初 事齊國公子糾,助糾和公子小白爭奪君位,小白得勝,即位為齊桓公,管仲被囚。齊桓公不計前嫌,經鮑叔牙保舉,任其為卿。他在齊進行改革,分國都為15個士鄉和六個工商鄉,分鄙野為五屬,設各級官吏管理。設選拔人才的制度,士經三次審選,可作上卿的輔佐。將士鄉按五家為軌,十軌為里,四里為連,十連為鄉的軍事編制進行組織。征稅按土地好壞分等,適當征發力役,禁止掠奪家畜。由官府統一鑄造、管理錢幣,制定捕魚、煮鹽之法,因此國力富強。遂在此基礎上幫助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號召,使其“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一個霸主。有管仲及管仲學派的著述總集《管子》。

  3.商鞅:戰國時秦國政治家。姓公孫,衛國貴族,又稱衛鞅或公孫鞅。年輕時好刑名之學,在魏相公叔座門下任中庶子(或作“御庶子”)。公叔座臨終前將其推薦給魏惠王,惠王不能用。商鞅聞秦孝公下令求賢,發憤圖強,乃離魏去秦,以變法強國之術說孝公,孝公以商鞅為左庶長,下令變法。變法令下達后,商鞅以三丈之木置于國都南門,募民有能徙木于北門者賞10金,但無人響應。他又將賞金增至50金,有一人應募,即獲得50金,以此來取信于民。當時太子犯法,商鞅刑其師傅公子虔、公孫賈。

  商鞅執法敢于不避貴勢,在秦國震動頗大。孝公二十年(前342),秦國富強。周天子和諸侯派人向秦祝賀。次年,秦乘魏在馬陵之戰中的失利而伐魏,魏公子印率軍拒之,商鞅用詐謀虜取印而破其軍,魏割河西(今陜西東部)向秦求和。商鞅以此戰功受封於、商(今陜西商縣、河南西峽一帶)15邑,號稱商君。商鞅相秦期間,因執法較嚴引起秦貴族的怨恨。孝公卒后,太子惠王立。公子虔之徒為報夙怨,告商鞅有謀反企圖,派官吏逮捕他。商鞅打算逃入魏國,魏人因公子印曾中其計而喪師,故拒不接納。商鞅不得已而歸秦,乃與其徒屬發邑兵攻鄭(今陜西華縣),兵敗被俘。惠王車裂商鞅,并滅其族。

  4.曹操:(155-220)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父曹嵩,為宦官曹騰養子。曹操官至丞相,封魏王,謚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武皇帝,史稱魏武帝。

  曹操自幼機警,有膽識。東漢靈帝熹平三年(174),以孝廉推舉為郎,中平元年(184),出任騎都尉,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六年,董卓入朝專權,曹操拒其拉攏,聚兵5000,與各地豪強一樣擁兵割據。次年,參加討董聯軍,任奮武將軍,擁袁紹為盟主。十余萬聯軍觀望不前,曹操孤軍奮進,戰敗而還,遂決意獨立發展。漢獻帝初平二年(191),出兵鎮壓黑山軍白繞部,占據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三年,被濟北相鮑信等擁為兗州牧。繼軟硬兼施,收降青州黃巾軍30余萬,選其精銳,編為青州兵,成為后來征戰的重要力量。曹操立足兗州后,盤踞南陽的袁術向北擴張,勾結割據幽州的公孫瓚,對其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曹操審時度勢,表面仍從袁紹,以爭取支援,先擊潰公孫瓚,繼迫袁術敗走淮北。

  建安元年(196),率軍至洛陽,靠近漢獻帝,受封建德將軍、鎮東將軍,任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參預朝政。不久,迫漢獻帝遷都許(今河南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自任大將軍,總攬軍政。在許縣及交通沿線實行屯田,足食強兵,減輕民賦。此后三年,運用分化瓦解、各個擊破之策,相繼擊敗張繡,擒殺呂布,遂與兵多地廣的袁紹抗衡。官渡之戰,殲袁軍7萬余。繼而乘勝北上,吞并冀、青、并州,進擊幽州。擊敗袁氏殘余勢力及與之勾結的烏桓王蹋頓(見曹操攻烏桓之戰),統一了中國北方。次年,揮師南下,輕取荊州。又率精騎晝夜兼程追擊,大敗劉備于長坂(今湖北當陽境),直下江陵,以圖進占江東。由于驕傲輕敵,加之軍中流行時疫,且不習水戰,以致被孫權劉備聯軍大敗于赤壁,被迫退回中原。接著,戰勝朝廷內逼讓兵權的政敵,致力于鞏固北方,同時大治水軍。十六年,成功地進行了渭南之戰,全據關中。又轉向東與孫權爭奪江淮之地。至二十年,取得合肥之戰的勝利,遏制了孫權攻勢。從此,曹魏在淮南的優勢逐漸形成。二十四年,赴漢中,拔曹軍出困境,集中兵力于荊州,并著手離間孫劉聯盟,欲各個擊滅。繼唆使孫權襲殺蜀漢名將關羽,使曹軍在荊州戰場轉危為安,迅速形成優勢。正當軍威大振之時,病卒洛陽。

  曹操戎馬倥傯一生。用兵靈活,長于選將用將,治軍嚴整。嚴格訓練,賞罰分明,座騎驚入麥田,當場割發代首以肅軍紀。體恤將士,贏得軍心。曹操好兵法,自著兵書十萬余言。又集錄諸家兵法為《接要》。所著《孫子略解》(即《孫子注》),開創整理注釋《孫子》十三篇的先河,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軍事理論。其“兵以義動”的戰爭觀,因事設奇、任勢制勝的“詭詐論”,注重后勤保障和加強水軍建設的遠見,頗受后世推重。他的軍事著述大部亡佚,中華書局輯校的《曹操集》,匯集有曹操存世的用兵文書。

  5.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瑯邪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南)人。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系漢司錄校尉(郡以上之督察官)諸葛豐后代。東漢末年,北方大亂,諸葛亮姐弟四人隨叔父諸葛玄由山東輾轉至襄陽,因"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此時是漢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諸葛亮年十四。

  四年前,即公元190年,劉表將荊州治所遷至襄陽后,即"起立學校,博求儒術"。諸葛亮到襄陽后即求學于城南的"學業堂"。在學堂先后結識了徐元直、石廣元和孟公威等人,"為友甚密",經常在一起討論天下大事,立志改革政治。由于諸葛玄和劉表的關系,諸葛亮又先后認識了襄陽名士龐德公、黃承彥和中廬縣的司馬徽、蒯良、蒯越等人,這樣就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為未來事業打下了基礎。

  后劉表上書,薦諸葛玄為豫章太守。約一年,"西城民反,殺玄"。諸葛亮沒有了依靠,不得不獨立生活,于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與弟等到隆中"躬耕隴畝"。直至建安十二年,劉備三顧茅廬后,才離開。在隆中,并非"茍全性命","未有須臾忘天下事"。他勤讀書,廣交游,自比管仲、樂毅,以便將來干一番事業。

  由于司馬徽、徐庶的推薦,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向劉備提出了占據荊州、益州(今四川大部和湖北一部),謀取西南各民族的支持,聯合孫吳,對抗曹魏而后統一天下的建議,這就是有名的"隆中對"。后來,劉備根據諸葛亮的策略,聯孫攻曹,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占領了荊、益。曹丕代漢稱帝后,諸葛亮說服了劉備,建立蜀國稱帝,被任為丞相。劉備死后,劉禪即位,諸葛亮"受遺詔輔后主",封武鄉侯,領益州牧,主持軍國大事。當政期間,勵精圖治,賞罰嚴明,抑制豪強,任人唯賢,推行屯田政策,改善民族關系,東和孫權,南平孟獲,六出祁山以攻魏,力圖收復中原。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與魏將司馬懿爭戰于渭南,病死于五丈原(今陜西省眉縣西南)軍中,葬于定軍山(今陜西省勉縣東南)。年五十四。謚忠武。

  諸葛亮一生謹慎,"長于巧思",他革新了連弩,能同時發射十箭;制造的"木牛流馬",利于山地運輸。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千古敬仰。著作有《諸葛亮集》。

  6.魏征:魏征(580-643)字玄成,館陶(今屬河北)人,從小喪失父母,家境貧寒,但喜愛讀書,不理家業。后被太子李建成引用為東宮僚屬。玄武門之變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膽識才能,非但沒有怪罪于他,而且還把他任為諫官之職,并經常引入內廷,詢問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據理抗爭,從不委曲求全。成為諍臣典范。能夠犯顏直諫,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際,他也敢面折廷爭,從不退讓,唐太宗有時對他也會產生敬畏之心。

  魏征一生節儉,家無正寢,唐太宗立即下令把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為魏征營構大屋。不久,魏征病逝家中。太宗親臨吊唁,痛哭失聲,并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

  7.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希文。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進士及第。監泰州西溪鎮鹽倉,請筑捍海堤,長數百里,后人稱為“范公堤”。景佑二年(1035),權知開封府,有敢言之名。在朝極言人主當注意用賢才,不可委臣下以用人的權力,為百官所圖,以為用人應各當其才;又以為洛陽險固,應逐漸充實儲備。因反對宰相呂夷簡擅權,出知饒州(今江西波陽)、潤州(今江蘇鎮江)、越州(今浙江紹興)。宋西夏開戰后,任陜西帥臣,曾分延州兵為六將,每將三千人,分部訓練,量敵眾寡出戰。西夏人說他“腹中自有數萬甲兵”。在陜西數年,筑青澗、大順城,修復胡盧、細腰等砦;開營田,羌族歸業者數萬戶,邊防賴以鞏固。

  慶歷三年(1043)召為樞密副使,旋改參知政事。上疏條陳10事,建議改革吏治,裁汰冗濫,選賢任能,并論減徭役、厚農桑、修武備等事。這些建議大都被宋仁宗采納,陸續施行。史稱慶歷新政。但因新政損害了官僚貴族的利益,遭到強烈反對,被誣為“朋黨”。慶歷五年,罷參知政事,出知(今陜西彬縣)、鄧(今河南鄧縣)、杭等州。皇佑四年(1052)卒,謚文正。他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至今廣為傳誦。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8.王安石: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人,世稱臨川先生。慶歷二年(1042)進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王安石認為宋代社會貧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因此,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趙禎的萬言書中,要求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扭轉積貧積弱的局勢,立即實現對法度的變革。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國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臺執政。由于深得神宗賞識,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推行改革。王安石明確提出理財是宰相要抓的頭等大事,闡釋了政事和理財的關系,并認為,只有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才能解決好國家財政問題。執政以后,王安石繼續發揮了他的這一見解。在改革中,他把發展生產作為當務之急而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上。

  王安石雖然強調了國家政權在改革中的領導作用,但他并不贊成國家過多地干預社會生產和經濟生活,反對搞過多的專利征榷,提出和堅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張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導下,變法派制訂和實施了一系列新法,從農業到手工業、商業,從鄉村到城市,展開了廣泛的社會改革。與此同時,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改革軍事制度,以提高軍隊的素質和戰斗力,強化對廣大農村的控制;為培養更多的社會需要的人才,對科舉、學校教育制度也進行了改革。變法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兩宮太后、皇親國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結合起來,共同反對變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寧七年第一次罷相。次年復拜相。王安石復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繼續推行下去,于熙寧九年第二次辭去宰相職務,從此閑居江寧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勢,此前的新法都被廢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在哲學思想方面,繼承和發揚了老子的一些思想,是傳統的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洪范傳》、《老子注》是他在這方面的主要著作,后者已經散佚。他的文章以論說見長,列于唐宋八大家。在詩歌方面,早年寫了不少反映社會現實的詩篇。有集本傳世,一是《臨川先生文集》本,一是《王文公文集》本,兩本都摻有他人的著作。王安石曾封于舒、荊,死后又謚為文,故也稱為王荊公或王文公。

  9.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孫,字天祥,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吉安(今江西縣名)人。 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考取進士第一名。歷任湖南提刑,知贛州。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臨安危急,奉命至元營議和,因堅決抗爭被扣留,后冒險脫逃,擁立益王趙罡,至福建募集將士,進兵江西,恢復州縣多處。后兵敗被俘至元大都,終以不屈被害。封信國公。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其詩作《過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為華夏節氣千古絕唱。

  10. 張居正 公元1525年張居正出生于湖廣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自幼天資過人,加上好學不倦,十二歲時就中了秀才,二十二歲時又考上進士,從此踏上從政之路。

  初入仕時,張居正拜徐階為師,眼見嚴嵩擔任首輔敗壞朝政,就上奏本請皇上實行改革。可是皇帝并沒有理會張居正所上的奏本,張居正只好告病請假回江陵。

  三年后,穆宗即位,嚴嵩下臺,任用徐階為首輔。張居正立刻被提拔進入內閣,他和高拱一起合作,開始提拔人才、整頓吏治、平反冤獄、收拾人心。因為張居正做事踏實,徐階就派張居正承擔起邊防重任,于是他就重用老將李成梁、王崇古鎮守遼東,再調譚綸、戚繼光加強邊防,使得來犯的敵人都無功而返。

  公元1572年,穆宗駕崩,張居正得到皇太后的支持輔佐少帝,并且有司禮監太監馮保的合作,得以大權在握,從事大改革,施展福國利民的愿望。

  首先,張居正昭告百官:六部、六科采用“考成法”,京官、地方官定期考核。只要有法令訂定就一定施行,而且賞罰分明,凡是征稅糧不足九成,一律處罰。接下來又責由吏部將不管事的閑員,全部裁棄,因此確定行政系統的施行,進而澄清吏治。

  接下來,張居正又推行“一條鞭法”簡化賦役,因為明朝的稅制除了田賦之外,還有徭役,項目之多常造成民眾的不便,更給了許多土紳劣豪假公濟私的機會。一條鞭法恰可以挽救這個缺失。因為張居正將賦役化繁為簡:差役合并、役歸于地;又清丈全國土地,依田畝多寡征稅,官收官磅。這樣一來,不僅百姓覺得很便利,逃稅者也大大減少,增加國家不少稅收。

  此外,他又治理黃河、淮河,消弭水患,使得衰敗的政治日有起色。但是因為為國辛勞成疾,于公元1582年病逝,享年五十八歲,追謚文忠。著有《張太岳集》、《書經直解》等。

   
最 新 圖 片
12寸輕薄筆記本降價導購 輕薄·清爽-超薄個性手機選購指南 十八般武藝齊登場 特色筆記本電腦 周末采購相機先查報價 百款家用低 周末筆記本超值采購大推薦 把美女弄到瓷磚里面去

相 關 新 聞 相 關 專 題
新 聞 評 論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評論內容:

 (最多300個字符)
  查看評論

最新新聞
·南極格羅夫群峰中華命名行動:以政治家名字命名
·12寸輕薄筆記本降價導購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專家組成立的通知
·輕薄·清爽-超薄個性手機選購指南
·全球首發 華碩13.3寸NB曝光
·十八般武藝齊登場 特色筆記本電腦大展示
·周末采購相機先查報價 百款家用低價機型暴降
·周末筆記本超值采購大推薦
·把美女弄到瓷磚里面去
·重裝Windows系統不可忽視的小技巧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打造一個“防騷擾”型的QQ 
·Windows XP系統安全實用技巧
·首家外資機構應用書生電子印章
·最強實用性熱門數碼相機推薦
·百度上市引發搜索引擎大戰 各家押寶第四桶金
·九大國際品牌筆記本降價促銷
·周末超值采購:六款最新八千元筆記本
·8月份3000元高性價比DV推薦
·移動硬盤成病毒攻擊新目標 在網吧用U盤要小心
·從眼球經濟到應用為先 中國互聯網走向理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