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4月25日電(記者劉詩平)記者從日前舉行的“2025未來地球:科學與應用大會”上了解到,未來地球計劃全球研究網絡已有6個在中國設立了國際項目辦公室。這些研究網絡涵蓋人類社會與健康等關鍵議題,為制定應對策略和解決方案提供科學支撐。
“落戶中國”的6個全球研究網絡分別是:亞洲季風區可持續發展集成研究、綜合災害風險防范、水—能源—食物關聯的知識—行動網絡、海洋生物圈整合研究、未來地球海岸、表層海洋—低層大氣研究。
未來地球計劃中國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表示,未來地球計劃中國委員會自2014年成立以來,以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使命,推動科學探索與國家戰略深度融合為目標。積極推動利用國際資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為我國應對全球變化挑戰和向可持續發展轉變提供跨學科集成研究。
由未來地球計劃中國委員會主辦的“2025未來地球:科學與應用大會”,4月23日至24日在江西省景德鎮市舉行,圍繞地球系統科學在應對氣候變化、環境與健康、生態文明、金融保險、低碳經濟等多個前沿領域的應用展開交流與研討。
大會發布了《未來地球計劃景德鎮倡議》,從“跨學科協作”“應對氣候變化”“綠色發展與可持續經濟”“科學與教育賦能”等方面發出倡議,倡導將技術創新與倫理關懷、生態智慧與社會公平緊密結合,推動綠色、和平、健康、公平的可持續發展。
未來地球計劃是一項由國際科學理事會和國際社會科學理事會發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環境署等組織共同牽頭組建的大型科學計劃。未來地球計劃中國委員會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領導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