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xiāng)隴南山區(qū),由于山大溝深,歷史上交通不便,背簍便成了農(nóng)民生活生產(chǎn)中常用的農(nóng)具。
隴南多竹,竹子雖不如四川一帶的竹子粗、長,可以用來蓋房子、做梯子、做扁擔,但隴南的竹子卻長得細長細長,房前屋后,山坡崖畔,亂石叢中,到處能生長,且繁殖力極強,栽幾株后不幾年便是一片。竹子多,把竹子破成蔑條編背簍的人也多。有的人家?guī)状硕紩,技術(shù)高的人編的背簍,篾條粗細均勻,邊壓得緊,底小口大,有模有樣,結(jié)實耐用,看起來美觀,背起東西來舒適。
隴南多山,村民們出門給豬割草,拾柴火,給地里送糞,都用背簍背,按力氣能背多少就裝多少,大人背大背簍,婦女、孩子背小背簍,背簍日日都用,人閑不住,背簍也閑不住。在收包谷的時候,人人背上背簍,當一個個包谷棒子裝滿背簍后,背回家倒下,再收再背,直至收完為止。
背簍除了輕巧、方便、耐用的特點外,還有兩個特點,一個是背簍可以當?shù)首佑,放在地上,人坐在上面休息。另一種是在背東西的過程中,無論在路上還是在地里,人困乏了,就可以瞅個土坎,把背簍?吭谕量采厦嫘菹⒁粫䞍。
逢集的日子,村民們從四面八方去街上趕集,身上背著裝滿山貨的背簍。山區(qū)集鎮(zhèn)地方小,多為馬路市場。幾天一個集,趕集的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背簍也隨著主人擠來擠去,不是掛著了我的衣服,就是掛著了你的頭發(fā),當?shù)厝肆晳T也不說啥,可有許多外地人來到這里對此就很不理解,這么擁擠,咋還要背個背簍呢?但是,隴南人趕集即使街上再擠,也是非背個背簍不行。山區(qū)集鎮(zhèn)少,甚至幾個鄉(xiāng)一個集鎮(zhèn)。遠鄉(xiāng)的村民去趕集要走幾十里山路,早晨天麻麻亮出門,晚上披星戴月回家。許多農(nóng)民需要去集市上把禽蛋、家禽、林果等山貨在集上換成錢,同時又必須把家里用的油鹽醬醋,針頭線腦,衣服鞋帽,籽種農(nóng)藥買回來。因此,輕巧又實用的背簍便成了村民們趕集時不可缺少的運輸工具。千百年來,背簍為山區(qū)農(nóng)民的生活與出行帶來了許多的便利和好處。
背簍用量大,鄉(xiāng)村的竹編藝人靠編背簍、賣背簍過上了好日子。有的父編子賣,有的全家編全家賣。這幾年,家鄉(xiāng)交通條件改善了,拖拉機、三輪車、摩托車、架子車可以去地里送糞或收莊稼,也可以趕集運輸東西,但有些不通公路的地方,背簍仍然是山區(qū)農(nóng)民常用的農(nóng)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