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房子塌了,日子還得過。
新聞現場
“5·12”汶川大地震使我省隴南各區縣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遭受到嚴重損失。一個多月過去了,記者在災區看到,通訊、道路、電力已恢復正常,已有98.7萬受災群眾的吃飯、穿衣、飲水、就醫、臨時避震住所等生活問題得到有效保障,社會秩序良好,受災群眾情緒穩定。
災難的陰霾已漸漸消散,隴南災后的重建工作已全面開始……
在武都區,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在炎炎烈日下不畏艱險,為群眾拆除危房,將從廢墟中清理出來的一根根木料擺放整齊,把拆卸下來的一塊塊瓦片堆放碼好。
文縣51個災后重建村主要分布在地震重災區碧口片的三鄉一鎮,那里隨處可見縣建設局的規劃設計人員架著儀器,開始重建規劃設計測量的忙碌身影。
康縣的豆坪鄉豆坪村村口,一塊開闊地帶已經平整出來,地面上用石灰畫出的線條清晰可見,村民說:這就是我們未來的新家。
“地震災難讓我們痛失家園,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幫扶、解放軍的幫助,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也樹立了對生活的信心。”這是災區群眾充滿希望的話。
“科學規劃,因村施策,自建為主,政府補貼,分步實施,整體推進。”這是隴南災后重建的6個原則。
為此,隴南市上萬名干部駐村包戶,與受災群眾攜手奮戰在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第一線,成為災區群眾的“主心骨”。
為此,隴南市目前已有10.1萬名外出務工人員回鄉重建美好家園……

②倒不了的“書桌”。
記者感言
震不垮的精神
在震后的隴南,記者隨處都能感到災區干部群眾正視現實,勇敢堅強這種震不垮的精神。
重建家園,他們挺起不屈的脊梁;重建家園,他們不等不靠;重建家園,他們團結一心手挽手、肩并肩,匯成了一支無堅不摧、不可戰勝的生產自救力量……
在震后的隴南,記者也親眼看到了全國各地愛心的傳遞,更深切地體會到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種激勵災區人民鼓起重建家園信心的動力。
災難已經過去,生活還得繼續。我們堅信,堅強的災區人民在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關懷下,在全社會的愛心援助下,美好的新家園一定能夠在廢墟上重新崛起!

③繪就新家園。
相關鏈接
我省日前完成了對災后重建工作的安排和計劃,并通過其門戶網站發布了《甘肅省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總體安排方案》,宣布將用3年時間全面完成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方案》明確了恢復重建的五項主要任務:一是居民群眾住房;二是重要基礎設施;三是基層政權設施;四是商貿流通服務設施;五是企業生產經營設施。

④用雙手建起新家。

⑤搶收夏糧,顆粒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