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美好家園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溫家寶總理視察我省隴南災區紀行
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總指揮溫家寶深入隴南康縣、成縣地震重災區的部分鄉鎮檢查指導農業生產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本報記者呂亞龍攝
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總指揮溫家寶深入成縣黃陳鎮葦子溝村下堡社,檢查指導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工作。離開時,當地村民熱情地端來杏子、油桃等來送總理。本報記者呂亞龍攝
帶著黨中央、國務院對甘肅人民、對災區人民的深厚感情,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總指揮溫家寶,來到我省隴南災區,看望慰問受災群眾,視察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他強調,要堅持一手抓抗震救災毫不松懈,一手抓經濟建設毫不動搖,舉全國之力、舉全省之力推進災后重建,努力奪取抗震救災斗爭的全面勝利。
國務委員、國務院秘書長馬凱,住房和建設部部長姜偉新,國務院研究室主任謝伏瞻,國務院副秘書長、總理辦公室主任丘小雄,國務院副秘書長項兆倫,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民政部副部長羅平飛,財政部副部長廖曉軍等一同視察。
溫家寶在陸浩、徐守盛、劉巨魁、馮健身、姜信治等省領導的陪同下,先后深入康縣平洛鎮、豆坪鄉和成縣黃陳鎮一些受災嚴重的村莊,走訪受災農戶,深入察看災情,同當地干部群眾一同籌劃恢復生產、重建家園的根本大計,把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與溫暖送到了災區群眾的心坎上。
一
6月21日清晨7點50分,溫家寶總理從陜西省略陽縣橫現河火車站乘中巴車趕赴受災嚴重的康縣平洛鎮貫溝村。
行車途中,溫家寶不顧一路顛簸,攤開甘肅地圖,一邊向省委書記陸浩、省長徐守盛了解災情,一邊與他們共同研究災后恢復重建的措施和辦法。
貫溝村坐落于海拔2000多米的明月山上,這里山勢陡峭,中巴車無法進村。溫家寶換乘越野車,沿著陡峭崎嶇的山路冒雨進入村子。這次地震使村里絕大多數房屋倒塌或者成為不能住人的危房,村里有1人死亡、2人受傷。在一片瓦礫堆中,村民和武警官兵正在清理廢墟,他們把能用的木料、磚瓦收拾到一起,為恢復重建做著準備。
看著眼前的一切,溫家寶滿懷深情地說:“30年前,我到過這一帶,這些年來一直牽掛著這里的人民。隴南山大溝深,比較貧困,近年來鄉村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鄉親們也蓋起了新房,沒有想到又遇上了地震,不但房子倒了,還有人員傷亡。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樣,也很難過。”
踩著泥濘的小路,溫家寶來到臨時安置點,挨家挨戶地仔細察看,同時向身邊的陸浩、徐守盛了解有關情況。陸浩告訴溫家寶,這個村子的整體規劃已經出來了,目前正在拆除危房,平整土地,災后重建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溫家寶叮囑當地干部,拆房比建房危險性更大,一定要讓村民注意安全。
24歲的張曉霞在康縣上職業學校。在她家的帳篷里,溫家寶坐在床頭,關切地詢問:家里幾口人?吃的喝的有保障嗎……
張曉霞告訴溫家寶,家里的房子全倒了,現在一家人住進了帳篷,鎮政府派人送來了大米、面粉、方便面等救災物資,還給每家每戶專門修建了灶房,吃飯喝水都沒有問題。
聽到這里,溫家寶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這次地震災害涉及面大、破壞性強、受災程度深,甘肅能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他還鼓勵張曉霞說,上職業學校挺好,工作好找,希望她好好學習,將來為建設家鄉作出貢獻!
溫總理到來的消息很快傳遍了村子。鄉親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向敬愛的總理表達謝意。溫家寶與大家一一握手,關切地詢問他們的生產生活。
66歲的馮世常告訴溫家寶,村子里大多數人家都種花椒,還有核桃、黑木耳,糧食主要是小麥。
“今年的小麥長勢怎樣?這兩天下雨小麥不會發霉吧?”溫家寶問。
“今年小麥長得好,這幾天我們正忙著收割呢,下雨是有些影響,但影響不大。”馮世常回答說。
“把這季麥子搶收回來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大家下半年就有吃的了。”溫家寶說。
面對圍攏過來的鄉親,溫家寶充滿感情地說:“我知道你們這個地方生活很困難,既是山區,又是貧困地區,現在又成了災區,大家的生活一定比以前更加困難了。”他強調,要把抗震救災和扶貧開發結合起來,把防治次生災害和建立救災防災體系結合起來,把國家支持、社會幫扶同生產自救結合起來,把恢復生產同結構調整結合起來,努力打贏抗震救災這場硬仗。
“我們要舉全國之力支援災區,舉全省之力支援災區,但開辟新的生活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溫家寶說,“要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積極開展生產自救。甘肅人淳樸、勤勞,能吃苦,我相信災難總能過去,這個地方也一定會變得更好!”
二
走進豆坪鄉豆坪村,前幾天還是一片狼藉的廢墟已被徹底清理,新平整出來的幾十畝土地上,幾臺推土機正在緊張地忙碌著,臨時搭建的帳篷和空心磚砌成的廚房整齊地排成兩行,剛剛收獲的麥子成垛成垛地堆在一起。
在村里的重建規劃圖板前,溫家寶察看了災前災后的對比照片,仔細詢問了每種戶型的面積、造價,并叮囑當地領導,重建房屋設計要遵循“安全、經濟、適用、省地”的原則。當地貧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地少,一定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節約土地。
設計部門為村民提供了兩套戶型,當了解到其中的一套需要建兩層時,溫家寶說:“現在大家生活都很困難,加上損壞的房屋多,因此在重建中要適當掌握住房標準和建房進度,建房的標準不要太高,也不可能在一年建成,要從實際出發,分批分期實施。”
陸浩介紹說,省里要求重建規劃要分步實施,有條件的農戶可以一步到位,條件還不具備的可以選擇另外一套戶型,或者先建一層,將來有錢了再建第二層。溫家寶對此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說,可以一步一步來,入冬前先有個固定住所,其余的爭取用兩到三年的時間完成。
在一個新堆起的麥垛前,溫家寶抓起一只麥穗揉下幾粒麥子,放進嘴里嚼了一下,察看顆粒是否飽滿。當了解到每畝能打200多公斤時,溫家寶說:“旱地能打這么多,已經非常不錯了,秋糧要早點下種,爭取夏糧秋糧都能有個好收成。”
從一頂帳篷到另一頂帳篷,從一家廚房到另一家廚房,溫家寶東家出西家進,問災情問生計,問收成問生產,問孩子上學,問磚瓦價格……
坐在王登續家帳篷里的小凳子上,溫家寶喝著主人為他沏的本地茶,關切地問道:“你家倒了幾間房?”
“家里本來有十幾間房,這次倒了6間,其他的也不能住人了。”
“建一間新房1萬元夠嗎?”溫家寶又問。
“不夠。”
“政府會想辦法讓你們住上新房的。”溫家寶說,“新房建設要搞好規劃、設計,首先是安全,一定要把錢花在地方上。”
“生活有什么困難嗎?”溫家寶再次問道。
“鄉上已經好幾次送來了米面,還幫每家每戶都修了灶房,吃的喝的都有了。”
王登續告訴溫家寶,自己活了75歲,這么大的災難從來沒有見過,這次多虧了黨委、政府。他還說,自己的兩個兒子都有工作,平時也經常補貼家用,現在政府的決心很大,他讓總理放心,年底前一定能住進新房。
溫家寶欣慰地說:“那就讓我們一起努力,爭取今年過冬前住進新房!”
在村民劉淑敏家的廚房里,溫家寶關切地問她有沒有菜吃。王淑敏回答說:“菜有呢,就是最近腸胃不舒服,不敢吃菜。”溫家寶叮囑市縣干部,一定要搞好衛生防疫,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
正值午飯時間,村民豆江紅煮了洋芋、包谷。溫家寶走進她家廚房,關切地詢問她家的生活。他還笑著說:“今天中午我就在你家吃飯行嗎?”
豆江紅興奮地招呼溫總理坐下說:“我的孩子在城里打工做廚師,打電話說您來到了我們這里,他去街上趕著看,真沒想到今天我能為總理做頓飯吃。”
兩個煮洋芋,一個煮包谷棒子,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一頓午飯,溫家寶吃得津津有味。他一邊吃一邊同主人及陸浩、徐守盛等領導共同探討災后重建中的一些具體問題。
離開豆坪村時,溫家寶還親切看望了參與寶成鐵路109隧道搶險和嘉陵江堰塞湖疏浚工程的解放軍指戰員,感謝他們在抗震救災中作出的突出貢獻,希望他們繼續發揚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精神,為災區恢復重建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
成縣黃陳鎮葦子溝村位于半山腰,其中下堡子社在這次地震中幾乎被夷為平地。走進村子,還沒有清理完畢的廢墟中布滿了磚頭瓦礫,電視機、各類家具的碎片夾雜其中。這一切真真切切地告訴人們,地震災害給了這個村子毀滅性的打擊。
由于房屋全部倒塌或者成為危房,村委會也設在了臨時搭建的帳篷里。在村委會前的公示欄里,公布著第五批救災物資的發放情況,每家每戶領到多少救災款,領到多少米、多少面,一清二楚。溫家寶指著公示欄說:“救災物資的發放一定要張榜公布,做到公開公平、公正透明,接受群眾監督。”
沿著剛剛清理出來的鄉間小道,溫家寶逐家逐戶地察看地震災情,了解受災群眾生活安置情況。從衣食住行到孩子上學、從柴米油鹽到疫病防治、從救援搶險到重建規劃,溫家寶問得十分詳細。他說:“現在看來,受災群眾的生活安置經過這一階段的努力,做到了有序進行,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大多數受災農戶基本上是一戶或者兩戶有一頂帳篷。我感到高興的還有今年災區的夏糧收成不錯,這就給后半年群眾的生活打下基礎。”
溫家寶說,地震后需要重建的房屋數量很大,建筑材料緊缺,大家要把倒塌房子里的磚瓦收拾起來,在政府的支持下蓋上一兩間房子準備過冬。
在村民高鳳強家的帳篷前,當溫家寶了解到一塊磚加上運費高達8角錢時,他說:“我和陸浩同志商量了個辦法,可以發動省市縣三級建材和建筑企業分片包干村鎮建設,主要是農民住房建設,讓他們保本或微利經營,用實際行動來支援災區。這樣可以節省恢復重建費用,減輕受災群眾的負擔。”大家都說這個辦法好。
沿著村子走了一圈,溫家寶關切地問:“村里的重建計劃出來了嗎?”
陸浩回答說,經過省國土資源廳組織的專家實地勘察,這個村子原址存在嚴重的地質災害隱患,需要整體搬遷。當地領導進一步解釋,村里已經按照整村易地重建方案全面啟動了災后重建工作,在山下平整了一片土地,整個重建工作正在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