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災區 看重建
——“5·12”大地震一周年
青山綠水新動力
——武都區災后抓項目促發展見聞

( 武都區10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建設現場,施工人員在打磨設備。)
金黃的油菜花鋪灑田野,雪白的梨花裝點村莊,滿樹紫紅色的泡桐花垂掛路旁,四月,遭受過傷痛的隴南大地花兒競相開放,渲染著生命的美麗。
白龍江畔,米倉山下,武都區一派建設的“熱圖”:城鄉項目建設工地人聲鼎沸,農民群眾揮汗忙著建新房,山路上拉運物資的車輛穿梭往來,道路施工隊伍挖土鋪路,一個個磚瓦廠生產、銷售繁忙……匯成災后重建、抓好生產的壯觀景象。
“隴南迎來大發展的好機遇,處處是商機”
白龍江畔,212國道旁的武都區灰崖子村機器轟鳴,建筑工人焊柱架梁,一幢幢高大的建筑拔地而起。
“這就是武都區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年產100萬噸干法水泥生產線。”在施工現場,隴南潤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辦公室主任黃永良大聲介紹說。
總投資3.2億元的年產100萬噸干法水泥生產線項目,由四川金旗水泥實業公司和安徽潤基水泥有限公司聯手投資,是武都區和隴南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就在這一項目前期工作緊鑼密鼓實施之際,大地震發生。地震侵襲了家園,但擋不住項目建設的步伐。6月12日,項目奠基開工;11月13日,平整土地;12月7日,正式施工……
在100萬噸干法水泥生產線旁邊,一個老水泥廠在加緊生產。原來,面對災后農民重建建材需求量大,武都區政府和隴南潤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協商,隴南潤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將投資方收購停產的老廠重新啟動生產,至今已生產7萬噸水泥,并以每噸優惠30元的幅度,重點保證47個重災村重建,最少為農民災后重建讓利100萬元以上。“老廠區將于6月底拆除,原有的生產線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如果不是震后急需建材,這個廠是不能再生產的。”黃永良說,“新的廠區將建成花園式工廠,以先進的生產技術在節能減排方面作出表率。”
這一重點項目帶動了當地相關產業發展。項目配套建設年產1500萬條編織帶生產線,并將帶動兩個礦山開采企業,需要有38輛大卡車的車隊運輸,解決300多人就業。“駐在武都,帶動武都發展是我們的責任。”黃永良說。 (下轉第四版)
“生產線預定于8月28日點火投產,目前施工24小時不間斷,并且邊施工邊安裝機械設備。”黃永良說。
4月17日,在記者來到隴南潤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干法水泥生產線施工現場采訪時,公司剛剛送走35名員工到安徽潤基學習,3個月學成歸來后他們將在生產中挑起大梁。
就在100萬噸干法水泥生產線施工現場不遠處,是蘭渝鐵路一個施工建設指揮部。黃永良表示,企業將很快和蘭渝鐵路、武罐高速等重點項目指揮部接洽,協調水泥供應銷售事宜。
正是基于對震后隴南發展潛力、優勢的分析判斷,隴南潤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選擇了擴大投資。
“我們要搞長線投資,在這里扎根。”黃永良笑著說。他告訴記者,公司董事會近兩天剛剛通過決定,在未來的3—5年,組建集團公司,水泥生產項目只是其中的一個分公司。
“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是我們的責任”
4月17日下午,當記者來到武都區發改委采訪時,只見一間辦公室桌上擺放著區鄉鎮企業局上報的武都區仁和中藥材加工廠項目的報告。中藥材是武都區的特色支柱產業之一,這一項目在角弓鎮角弓村選址新建,年加工量2500噸,項目總投資1600萬元,帶動1000戶藥農增收。這將帶動起武都藥材產業的升級。
武都區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生命線,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災后恢復重建、深圳援建、蘭渝鐵路和武罐高速開工等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超常規運作,將公共服務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建設和生產力布局、產業調整和生態恢復等統籌謀劃,推進項目建設。
武都區落實項目包抓領導、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并成立了蘭渝鐵路和武罐高速公路協調服務辦公室,全力協調工程征地、拆遷等工作,保障重大項目建設。
2008年6月12日,“5·12”特大地震剛剛過去一個月,武都區南長江大道和年產10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項目同時奠基開工,成為武都區震后開工建設的首批項目;
2008年12月19日,隴南市總投資14.7億元的68個災后重建項目集中開工建設,僅在武都區就有22個項目開工,總投資7.33億元,涉及城鎮建設、基礎設施以及工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等;
僅僅3個月后,2009年3月22日,武都區13項災后重建項目集中啟動……
在加快災后重建的同時,武都區有關部門主動走出去招商引資,并通過網上招商、以商招商,大力引進項目。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遭受地震災害的情況下,作為我省受災最為嚴重的3個縣區之一的武都區,2008年招商引資創歷年新高,全年簽約24個項目,簽約資金21億元,到位資金7億元。
武都區招商局局長黃克良說,“加快災后重建和項目建設,也是對政府服務水平的考驗和提升,招商局更是服務局,要為客商提供全方位服務。”
黃克良告訴記者,瞅準災后重建的機遇,武都區引進的磚廠就有30多家,目前全區磚廠總數已達到138家。圍繞蘭渝鐵路建設,已有3家石料場落戶。
穿行在武都城區,風生水起的項目建設滿目皆是;白龍江畔的南長江大道寬闊筆直,兩排高聳的路燈造型別致美觀,“龍吟水都”房地產小區已提前搶灘,豎起了廣告牌,南北長江大道中間開闊、正在平整的地域,未來這里將形成武都新的經濟帶;鐘樓灘矗立起廉租住房,建設總規模1.4萬平方米,將解決市區299戶、1000多名弱勢群體的住房困難;正在埋設管道的壓縮天然氣項目,將使天然氣通向城區千家萬戶……
記者從武都區發改委獲悉,目前全區開工建設項目626項,竣工381項,在建245項,累計到位各類重建資金33億元。在受災農戶建房方面,全區共開工重建675個村69343戶,已竣工35080戶。圍繞改善發展基本條件、特色優勢產業開發、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2009年全區計劃實施重點項目125項,計劃總投資53.71億元。
青山綠水的武都區,豐沃的土地在哺育油橄欖、花椒樹的同時,正以柔性的臂膀承攬著一個個鋼柱鐵梁,吟唱著加快發展的“項目歌”……(本報隴南4月2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