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災區 看重建
——“5·12”大地震一周年

(4月22日,隴南龍富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運輸車輛穿梭不息地運輸。目前,該公司借助國家重建資金資助,積極建設第二條生產線,以滿足當地的建設需求。本報采訪團記者 高檣 攝)
隴南工業:重建促重生
2008年,是隴南工業發展進程中極不尋常的一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造成全市幾乎所有工礦企業全面停產。隨后發生的全球金融危機,又給以鉛鋅冶煉為主導產業的隴南工業帶來了近乎“滅頂之災”。
面對內憂外患的復雜局面,隴南脆弱的工業經濟體系能否承受難以想像的重壓?在大地震發生一周年即將到來之際,記者深入隴南的一家家廠礦企業,欣喜地發現,成州集團10萬噸鋅冶煉技改項目、武都區100萬噸干法水泥生產線等一批投資上億元的大項目全面開工,水電能源、特色農產品加工等產業有了長足發展。特別是抓住災后恢復重建的機遇,以水泥、磚瓦為主的建材工業更是異軍突起。
隴南市市長郭玉虎表示,面對工業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大的不利局面,全市上下迎難而上,化“危”為“機”,大災之年工業經濟不僅基本保持了平穩發展,結構調整取得新的進展,還初步形成以有色冶金、水電能源、醫藥化工和建材等為主導產業的工業經濟新體系。
關鍵時刻,采取非常措施,全面恢復工業生產
“5·12”特大地震發生的當天,隴南市供水、供電和通信全部中斷。企業廠房倒塌,設備受損,礦洞坍塌。所有工業企業全部停產,瞬間陷入“休克”狀態。大地震,重創了隴南脆弱的工業經濟。
地震發生后,隴南市各縣區工業主管部門連夜分赴各企業,對企業受損情況逐車間、逐項目、逐環節進行拉網式核查。結果令人震驚:全市424戶企業受災,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受災面達到85%。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在災后恢復重建中,隴南市全力恢復工業生產。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了全市工業企業恢復生產領導小組,推出了一系列稅費減免等扶持政策,優先恢復發電、供水和煤礦等企業生產所必需的物資要素。各受災企業迅速組織職工抗災自救。
正當各企業處于努力恢復生產的關鍵時刻,受全球性金融危機沖擊波的影響,鉛鋅、硅鐵等初級礦產品價格持續大幅下跌。由于生產成本嚴重倒掛,剛剛恢復生產的大部分鉛鋅冶煉企業被迫停工。
在大地震和金融危機的雙重影響下,去年隴南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縮水15億元左右。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35戶,比上年增加9戶,虧損額高達1億元,同比增長37%。
如何盡快走出全球金融危機的“泥沼”?一方面,隴南市加快寶徽集團16萬噸鋅冶煉技改、成州集團10萬噸鋅冶煉技改和徽縣10萬噸鉛冶煉等重點工業技改項目建設,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能耗和生產成本;另一方面,積極引導企業開拓市場,減少產品庫存。
經過積極努力,隴南市工業企業不僅恢復生產,而且工業生產能力進一步擴大,骨干企業競爭力明顯增強。隴南市經委主任馬福堂說,去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0.3億元,鉛鋅冶煉和水泥分別新增生產能力29萬噸、116萬噸,水電工業新增裝機容量60萬千瓦。
災后重建,拉動建材工業迅猛發展
今年,隴南市災后恢復重建由農民住房重建為主轉入城鄉公共設施全面恢復重建。同時,隴南市全面開展的學校、醫院和體育館等公共事業項目,加之蘭渝鐵路、武罐高速公路等重點項目建設,如此繁重的災后重建任務,意味著對建筑建材產生了巨大的需求。據有關部門測算,今年隴南市僅磚塊的市場缺口就達到大約12億塊以上。
為滿足災后重建的物資需求,隴南大力扶持各類建材企業發展。在文縣,對個人或單位新建磚廠資金緊張的,縣政府預借10萬元—15萬元作為啟動資金,磚廠建成投用后采用磚塊抵扣方式予以償還。在縣鄉政府的扶持下,全縣磚廠已由地震前的11家增加到目前的36家,年生產能力由1億塊擴大到4億塊。今年計劃新建30家磚廠,其中已開工12家,全部建成后新增生產能力3.4億塊。
在旺盛的市場需求推動下,許多外地客商也看好隴南發展建材工業的前景,在蘭州從事建筑生意的許明星就是其中的一個。今年3月,許明星在文縣城關鎮鵠衣壩村與當地人投資300多萬元,辦起了一家免蒸加氣塊磚廠。許明星坦言,他之所以敢拿出多年的積蓄來隴南辦磚廠,就是瞅準災后重建對建材的巨大需求。
外來客商和當地企業抓住災后重建的巨大商機,紛紛擴大投資,生產結構和整體實力得到優化和提升。去年,全市新增水泥生產能力116萬噸,新建磚瓦廠232個,累計達到685個。今年,在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就有3條,建成后可新增水泥生產能力300萬噸。
災后重建孕育著巨大商機,極大地推動了隴南建材工業迅猛發展。而建材工業的發展,又為隴南市災后重建提供了必要的物資保障。隴南市建設局副局長魏進強說,去年全市建筑企業從業人數達到2.1萬人,全市57家建筑企業完成建筑業產值7.79億元,增加產值2.34億元。建材工業成為去年隴南工業經濟發展中少有的亮點。
借助國家扶持,加大工業結構調整
隴南工業企業經受住了大地震和全球金融危機的雙重“洗禮”,實現了平穩發展,但也產生了深遠影響。馬福堂說,隴南市工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重工業太重,輕工業太輕,而重工業中以鉛鋅為主的有色金屬工業則占了全市工業的78%,全市工業發展對鉛鋅的依存度太高,導致鉛鋅市場價格對全市工業經濟運行的影響太大。在這次全球金融危機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如何優化工業結構,實現產業升級,最終形成符合當地特色和較強經濟優勢的主導產業?中央對災后生產力布局和產業調整所做的專項規劃,為隴南市破解工業發展難題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根據國家公布的《汶川地震災后生產力布局和產業調整專項規劃》,隴南市上報的342項工業恢復重建項目,總投資124億元,全部入庫。國家五部委今年正式發布的第一批工業災后重建項目中,隴南市就有67個工業災后重建項目,總投資65.7億多元,其中中央財政將給予3.3億多元災后重建項目資金補助。而這67個項目,涵蓋了隴南市特色農副產品加工、中藥材和建材等主導產業。
4月22日,記者來到隴南龍富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公司執行董事李軍告訴記者,國家給予公司27萬元災后重建資金補助,雖然數額有限,但像他們這樣的外地投資者,很受鼓舞。作為隴南市最大的商用混凝土生產企業,今年公司籌措資金540萬元,新上一條年產40萬立方米的商品混凝土生產線,以滿足災后重建需求。
借助國家政策扶持,隴南工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隴南市市長郭玉虎表示,今后將大力發展綠色食品加工工業、建材工業等新型產業,培育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通過有重點地加快工業經濟結構調整,逐步破解全市工業結構單一、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等突出問題。(本報文縣4月2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