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書記陸浩、原省長徐守盛在市委書記王璽玉、市長許文海的陪同下,視察獨一味生物制藥股份公司。
隴南:浴火重生奏新曲 投資興業成熱土
省委書記陸浩、原省長徐守盛在市委書記王璽玉、市長許文海的陪同下,視察獨一味生物制藥股份公司。
隴南氣候溫潤、資源豐富,近年來制藥、水電、旅游、房地產等領域成為投資熱點。
隴南,地處我省東南部,享有“隴上江南”之美譽,地形地貌復雜,氣候立體多樣,是甘肅省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森林覆蓋率高達42%。憑借悠久的歷史、富集的資源、溫潤的氣候、秀美的風光以及災后重建、蘭渝鐵路等重大項目建設,如今,隴南正成為投資興業的一片熱土。
隴上江南物華天寶
隴南東鄰陜西,南接四川,地處秦巴山脈與岷山山脈、黃土高原交匯地帶,是甘肅省唯一的亞熱帶溫潤氣候區,光熱和水資源均居全省前列,森林覆蓋率4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9%,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4%,境內自然生長的樹種達1300多種,經濟樹種400多種,中藥材1200多種,野生珍貴樹種54種,野生動物300多種,是甘肅唯一出產油橄欖、茶葉等亞熱帶作物的地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大熊貓等珍稀動物的主要棲息地之一。
此外,隴南礦產資源十分富集,有鉛、鋅、金、銻、銅等金屬和非金屬礦34種。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綿延300千米,金屬遠景儲量2400萬噸,居全國第二;黃金儲量1000噸以上,其中文縣陽山金礦探明儲量約308噸,遠景儲量500噸左右,為亞洲第一大金礦。
隴南是甘肅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境內有嘉陵江、白龍江、白水江、西漢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3760條,年徑流量279億立方米,水力理論儲藏量425萬千瓦,約占甘肅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市現有大中小水電站180多座,裝機容量近40萬千瓦,裝機容量僅占可開發量的15%左右,水電開發潛力巨大。
隴南山奇水秀,文化燦爛,旅游資源獨特,華夏人文始祖伏羲就“生于仇池(西和縣),長于成紀”,秦始皇先祖就在禮縣繁衍生息,數百年才奠定了雄立關中,定鼎中原,統一六國的千秋基業。以先秦文化遺址、仇池故國、伏羲崖、杜甫草堂、《西峽頌》摩崖石刻為代表的人文旅游;以宕昌縣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和“兩當兵變”紀念館為代表的紅色旅游;以康縣陽壩、宕昌官鵝溝等國家4A級生態旅游風景區,西北最大的天然溶洞———武都萬象洞,國家森林公園———成縣雞峰山、文縣洋湯天池和徽縣三灘自然風景區為代表的生態旅游,推動了隴南旅游蓬勃發展。
這些獨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分別與四川九寨溝、天水麥積山、陜西太白山遙相呼應,逐步形成川、甘、陜“金三角”黃金旅游路線。隨著鐵路、機場、高速公路綜合交通網的形成,隴南在甘陜川毗鄰地區大旅游經濟圈中所占位置日益凸顯。
武都漢王鎮一油橄欖園內,成熟的橄欖果掛滿枝頭。武都區油橄欖種植面積14萬畝,是我國最大的油橄欖種植基地,現已開發出橄欖油、橄欖軟膠囊、橄欖酒等10多個品種。
發展機遇前所未有
多年來,隴南受交通制約影響,其發展速度在全省排在靠后位置,但近幾年來,隨著災后重建、國家重大項目開工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的規劃實施,隴南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發展機遇。
首先,災后重建給隴南帶來了百年不遇的歷史機遇,“5·12”地震以后,國家在房屋、交通、教育等方面給予隴南的支持力度和各項優惠政策,前所未有。兩年多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深圳市、省內對口援建單位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援助下,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效,基本實現了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的目標。截至6月15日,全市農村居民住房重建累計開工227932戶、竣工226379戶,186459戶農村居民住房維修加固戶全部完成,農村居民住房維修重建累計完成投資144.6億元;全市城鎮居民住房重建累計開工7648戶,竣工3504戶,維修加固累計開工33195戶,竣工27425戶,城鎮居民住房維修重建累計完成投資6.7億元;全市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恢復重建累計開工1293項,竣工424項,完成投資30億元;由深圳市直接實施的19個援建項目中,竣工13項,累計完成投資4.32億元;省內對口援建工作進展良好,已確定援建項目10個,資金4854萬元;“特殊黨費”援建項目中,開工村級組織活動場所1139個,援建遠程教育站點420個,援建農村居民住房重建54720戶,援建學校7所,完成投資7億多元。隨著災后重建項目的完工,使隴南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功能實現跨越發展。同時,深圳在醫院、學校、農產品購銷、就業等領域開展的對口援建,極大地提升了隴南在這些領域的造血功能。
其次,隨著蘭渝鐵路、成蘭鐵路、蘭海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項目陸續開工建設和隴南支線機場、天平鐵路(天水至平涼)、十天高速(湖北十堰至甘肅天水)隴南段、成武高速(成縣至武都)等交通項目立項,以及國省干線災后重建的10條1083公里高等級公路即將完成,隴南的交通正在發生著質的變化和飛躍,綜合交通網正在形成,徹底打破了長期以來制約隴南市發展的瓶頸,對改善投資發展環境,促進產業開發升級,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將產生極大的促進和帶動作用。
再次,國家批準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作為輻射區域的隴南,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經濟區內兄弟市州的關系將更加緊密。同時,在優化經濟結構、加快資源轉型、市場體系建設、延伸產業鏈條等方面的合作將更加深入,在信息、人才、技術等領域的交流也更加廣闊。
今年5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加大隴南、甘南、定西等困難地區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力度,大力推進扶貧開發,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大幅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隴南要加快發展以黃金、鉛鋅為主的有色冶金工業,以中藥材、油橄欖、核桃、花椒為主的特色農業,以及水電、生態旅游產業,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意見》對隴南工業、農業、旅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為隴南的發展提供了又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武都深圳中學的學生和老師在合影留念。目前,深圳市在隴南直接選點援建的武都深圳中學、隴南一中、隴南市人民醫院等19個項目中,已竣工13項,完成投資4.32億元,占計劃總投資的71.88%。符會寶 攝
發展環境優化升級
為加快隴南發展速度,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經濟優勢,去年以來,隴南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帶動、兩翼起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確立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富民強市為目標,圍繞兩大主題(發展與和諧),搶抓三大機遇(災后重建、擴大內需、對口援建),實現三大突破(即在項目帶動、交通建設、城市建設三方面實現突破),突出五個重點(即特色農業、工業發展、旅游開發、科教興市、改善民生五個重點),強化四項保證(即加強黨的建設、創新體制機制、加強資源整合、優化發展環境),加快科學發展,構建和諧隴南”的工作思路。
為推動這一思路的實施,發展環境尤為重要,隴南市委書記王璽玉說:“隴南,自身基礎差,自我發展能力弱,是典型的投資拉動型經濟。而優化發展環境,是擴大投資、吸引人才、聚集各類生產要素,推進經濟穩步快速增長的必由之路,絕不能讓環境成為制約發展的絆腳石。”為此,從去年年底開始,全市上下轟轟烈烈開展了“優化發展環境、塑造良好形象”活動,以此破除阻礙發展的傳統觀念和守舊作風,破除不利于加快發展的體制機制制度障礙。
活動中,市縣機關干部本著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的原則,發放征求意見函、設立意見箱、召開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鼓勵社會各界對機關干部的工作挑毛病,提意見,揭短處;學校、醫院、稅務、交通等與百姓關系密切的單位,召集被服務群體進行面對面座談,傾聽群眾意見、建議。市縣組織部門通過報紙、網絡、街頭問卷等形式,發放調查問卷和測評問卷,讓群眾對市級領導機關、市直部門進行打分,并評選出“辦事理念最先進單位”、“服務環境最優單位”和“群眾不滿意單位”。為讓“抓環境就是抓發展”這一理念深入人心,在廣大干部中開展“我為優化發展環境作貢獻”自查活動,人人自查,個個反思,對照檢查自己的言行、工作、作風,查找在維護發展環境方面存在的差距,樹立隴南人熱情好客、包容開放的對外形象。對查找出來的影響發展環境的突出問題,明確主辦單位,靠實工作責任,限期整改解決,并在各單位全面推行服務承諾制、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