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困難群眾
今秋,對于臨夏縣蓮花鎮蓮城村的72戶群眾來說,是一個值得高興的季節:1200畝花椒喜獲豐收。以前由于沒有灌溉設施,花椒林長期澆不上水。這兩年,在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程有清的關心下,1200畝花椒林旱坡地終于變成了水澆地。
臨夏縣是程有清的聯系幫扶點,自1999年以來,他為臨夏縣水、電、交通、教育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給予了傾心的支持和幫助,先后協調省扶貧辦、省發改委等部門,累計解決建設資金807萬元,解決了省上無法立項而縣上財力又無法解決的許多項目。
作為聯系臨夏縣的省級領導,程有清8年前便與這塊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臨夏縣的發展一直牽動著他的心,無論是在機關,還是在基層調研,他總是想方設法,積極奔走,為臨夏縣的發展想辦法、爭資金,辦了一件又一件深得人心的好事、實事。
臨夏縣的25個鄉鎮,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高寒陰濕山區,山大溝深,條件十分艱苦。長期以來,部分群眾主要依靠雨水集流的澇池、地表水以及農業灌溉水作為飲用水源,導致多種傳染病頻繁發生,直接影響著群眾的健康。程有清在調研中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當即表示:再困難,也不能讓群眾的健康受到威脅,吃水難的問題一定要盡快解決!為此,他多方奔走、協調,先后籌資196萬元,相繼建成了多處人畜飲水工程,解決了近6萬群眾、10多萬大小牲畜的飲水問題。當清潔的自來水從家家戶戶的水龍頭中噴涌而出時,一度飽受吃水難困擾的山區群眾,敲鑼打鼓、燃放鞭炮、披紅掛彩,用他們最樸實的方式,盡情表達著真摯、由衷的感激之情。
臨夏縣的路很難走,特別是西南片鄉鎮山大溝多,大部分長期居住在山上的群眾因沒有一座像樣的橋梁,不僅備受肩挑背扛的辛勞,而且也嚴重制約著當地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針對這一實際,程有清把解決行路難問題作為自己的一項長期重點幫扶工作,多年來,先后為掌子溝、黃泥灣、榆林等8個貧困鄉爭取資金160萬元,支持修建了尕巴山橋、砂藏橋等12座大中型水泥鋼筋橋,為先鋒、安家坡等鄉鎮的鄉村道路鋪油改造工程,解決缺口資金65.5萬元,極大地改善了全縣的道路交通狀況。如今,一座座橋梁、一條條柏油路交織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為臨夏縣的經濟發展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程有清對臨夏縣的傾心幫扶,不僅涉及農業、教育、交通、生態環境建設等領域,而且他一直密切關注著貧困群眾的冷暖和日常生活。八年來,他先后深入漠泥溝、麻尼寺溝等四個貧困鄉,把黨的溫暖親自送到了第一線。這位省級領導親和樸實的形象和愛民如子的情懷,給臨夏縣干部群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八年來,程有清的足跡踏遍了臨夏縣的25個鄉鎮。他為臨夏縣人民的脫貧致富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也與臨夏縣人民結下了深厚情意。從他身上,臨夏縣人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忠于組織、勤政為民的黨的領導干部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平易近人的領導風范和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