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2月13日上午,蘭州市藍天駕校一教練車因逆行撞上一輛公交車發生意外,當場造成車內5人死亡,死者中包括3名該駕校的學員,2名駕校教練員。后排的3名女學員均是當日前往西寧考駕照的。為何蘭州市的學員要舍近求遠去西寧考駕照?不可爭辯的事實是,對照外地高出蘭州市很多的駕照過關率,加上學車容易拿照難,使得西寧成了急于拿到駕照的本本族的首選之地。

資料圖片(中國甘肅網制作)
與駕校有關的車禍屢屢發生
12月13日上午,一輛蘭州藍天駕校的教練車逆行發生車禍,造成車內5人當場死亡,其中后排三人是該駕校的學員,前排兩人為駕校教練員。僅僅一瞬間,5個鮮活的生命消失了,5個原本幸福的家庭破碎了。而駕校和車禍掛鉤,這個看似無必然聯系的兩個事物,近年來卻頻頻一起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異地考照引發的悲劇
12月13日上午,蘭州市藍天駕校一教練車因逆行撞上一輛公交車發生意外,當場造成車內5人死亡,死者中包括3名該駕校的學員,2名駕校教練員。盡管慘禍發生后藍天駕校相關人員一直不承認出事車輛當天是前往西寧考駕照,稱車輛是去西固練車的,但死者家屬已證實,后排的3名女學員均是當日前往西寧考駕照的。
為何蘭州市的學員要舍近求遠去西寧考駕照?不可爭辯的事實是,對照外地高出蘭州市很多的駕照過關率,加上學車容易拿照難,使得西寧成了急于拿到駕照的本本族的首選之地。而在激烈競爭的背后,是駕校爭取到更多的學員和利益。在這種利益的驅使下,一批又一批考照人在駕校的組織下,紛紛前往西寧考照。也正是在異地考照的狂熱下,發生了不該發生的慘禍,葬送了5條鮮活的生命。
車禍連連為哪般
12月13日發生的這起車禍,是今年蘭州市發生的最嚴重的車禍之一,表面看似乎是偶然,然而細心的人卻不難發現,近年來與駕校有關的交通事故屢有發生。
2004年,蘭州新興駕校一名19歲的女學員由于教練指揮、采取措施不當,駕駛教練車沖下山溝,造成該學員高位截癱。2005年11月,蘭州萬達駕校教練和4名學員上路練習時發生車禍,造成2死3傷。2006年11月22日,蘭州森寶駕校一名女學員在北濱河路中立橋附近的練車場練車時,誤將油門當成剎車,開車沖進黃河,所幸在眾人搶救下,該學員被成功營救,究其原因,教練的脫崗和練車場地的嚴重違規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蘭州駕校市場魚龍混雜
常見駕校有點“簡單”
在蘭州,常見的駕校模式都很簡單,不多的舊車、租住的辦公室、租借一塊場地、鮮艷的招生橫幅,有的還立著學員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但這些多是“虛架子”。在中山林某駕校的訓練場外,一溜排開了4所駕校的報名點。里面的場地更是嚴重不達標,坑坑洼洼的地面,幾根桿子,幾輛舊車,一個正在“摸索”倒桿技術的學員。
記者在連日的走訪中發現,如上述駕校般不達標的駕校很多。在北濱河路、東崗等地方的不少駕校里,依然有沒有牌照的報廢教練車、沒有上崗資質的教練,及徒有虛名的培訓基地、沒有安全防護的訓練。在小達坪和北濱河路的一些駕校,記者注意到,雖然場地達標,但場地另一邊卻要么臨崖,要么是傍河,而且沒有任何防護設施。面對如此現狀,這樣的駕校環境不能不令人擔憂。
新規之下,老校依舊
2006年4月1日,根據交通部2號令頒布實施的《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管理規定》,對駕校的硬軟件設施進行了更加細致的規定。新規定從駕校分類、教練車數量、教練場面積標準、安全防護裝置、軟件要求等方面都做出了具體的量化規定。
可就在新規已經頒布一年多的今天,蘭州的60余家駕校多數還是“一如既往”地“我行我素”。 面對新規的各種要求,駕校各有“招數”應對,靠“掛靠車”充數量、用報廢教練車、租塊場地應付檢查等違規現象在蘭州屢見不鮮。在這種情況下,發生事故似乎也有因可尋。
“我覺得我就是‘馬路殺手’”
學時嚴重縮水讓學員技術難精
“報名時承諾上車時間30小時,學下來連20小時都不到。”小王于2006年5月開始學車,他坦言,在駕校不足40天的學習時間里,他平均下來每天只能摸幾分鐘方向盤。“我父親就是一名老司機,他對我的技術嗤之以鼻。”小王說,他父親學駕駛的時候要3年才能上路,第一年跟著師傅學機械常識等修車知識,第二年跟著師傅學駕駛,第三年原則上算出師,但還不能單獨駕駛。“現在的駕校學習壓縮到了40天,而且理論知識是自學的,考照又能去外地,手藝可真不敢細看。”小王笑著說。
魏先生2006年8月份拿到了駕照,“我覺得我就是‘馬路殺手’。”魏先生說,因為工作忙,他從開始學車就沒有一天是按課時安排參加培訓的,就連考試都是去外地“走了過場”,剛拿到駕照的當天,他開著朋友的車上了路,“時速飚到100多公里了,但手忙腳亂地不知道剎車在哪里。”魏先生說,當天他就出了車禍,所幸傷勢不算嚴重,但此后,他再沒有獨自駕車上路。
缺少資質,師門難出“高徒”
日前,甘肅省道路運輸管理局下發規定,駕校從業人員將進行教練員資質考試,考試合格后才能持證上崗。但在蘭州的駕校里,沒有資質的教練仍是主力軍。“有經驗的就是好教練,”這是駕校這一行業選教練的“行規”。在這種標準下,“老師傅”理所當然地成為一些“問題駕校”的骨干和主力軍,而有沒有上崗資質變成了次要問題。
與此同時,教練“吃拿卡要”已經司空見慣,而且幾乎是每個學車人都經歷過的事。雖然這種做法與整個駕校培訓行業提倡的“講誠信、重質量”的服務理念相差甚遠,也引起學員的反感,但在人多車少、拿照要緊的現實面前,許多學員只能選擇主動“孝敬”。
管理兩頭翹 監管成空白
低門檻、松監管凸顯“駕校風險”
駕校管理的主要依據為2006年交通部2號令《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管理規定》、《甘肅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和《甘肅省汽車駕駛員培訓管理辦法》。駕校的審批備案由蘭州交通部門負責,駕校考試主管是蘭州交警車管部門,有人管前、有人管后,但中間的辦校監督卻成了空白。
在這種背景下,眾多不達標駕校得以迅速發展,不僅如一顆毒瘤般危害整個行業的存活,更成了交通事故的導火索。而在事故發生后,受害者的索賠也因駕校無支付能力變得“有氣無力”。2004年新興駕校發生事故后,雖然法院判定駕校賠償90余萬元,但隨著駕校的“蒸發”,一名19歲學員只能獨自承擔高位截癱后的精神和肉體創傷。在萬達駕校2005年11月事故中的死者家屬和傷者至今也沒有得到任何賠償。對于12月13日的車禍,業內人士認為駕校全額賠付“很費勁”。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很多地方在駕校監管上存在弊病,監管空白并不是蘭州一家。但隨著駕校監管弊病的不斷暴露,隨著“馬路殺手”越來越多地危及大眾安全,不少地方的措施可為我們提供借鑒。2006年6月,寧波對到周邊省份考駕照的本地人說不,全面封殺異地考照回來的“馬路殺手”。2007年7月,泉州下發《泉州市機動車駕駛員培訓質量信譽考核辦法(試行)》,辦法中規定,駕校教出“馬路殺手” 三年內負“連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