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征求意見稿)》亮相
5年后 基本實現城鄉一體化
甘肅新聞網蘭州電 據蘭州晨報報道: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是黨中央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有效縮小城鄉差距和破解“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10月13日,蘭州市召開了全市統籌城鄉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協調領導小組(擴大)會議。《蘭州市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征求意見稿)》在此次會議上亮相。《總體方案(征求意見稿)》明確了蘭州市實施城鄉配套改革試驗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和工作原則,并確定了發展目標、試點布局以及主要任務和組織保障。
根據《總體方案(征求意見稿)》確定的目標,經過未來5年或更長一個時期的城鄉配套改革試驗,使全市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城鄉差距得到明顯縮小,把蘭州建設成為經濟發達、功能齊全、環境良好、物流集散、區位優勢明顯、輻射帶動力強的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基本實現城鄉發展規劃布局一體化、城鄉產業和經濟發展一體化、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一體化、城鄉經濟社會管理一體化的建設目標,初步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
- 政策解讀
三步走推進城鄉一體化
根據《總體方案(征求意見稿)》,蘭州市推進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將按照“年內啟動,力爭3年取得重點突破,5年初步形成產業發展城鄉聯動、基礎設施城鄉配套、公共服務城鄉協調、社會保障城鄉覆蓋新格局”的思想進行。同時,確定了三步走的階段發展目標。
● 第一步(到2012年):全市城鄉一體的規劃體系健全完善,農業現代化水平取得顯著進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農村公共基礎建設明顯加快,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得到遏制,全面消除農村絕對貧困現象。安寧、城關兩區整體實現城鄉一體化,西固、紅古兩區和榆中、永登、皋蘭三縣縣城所在區域基本實現一體化。
● 第二步(到2014年):提前6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以蘭州市區為中心,以半小時和一小時為生活半徑的衛星城和城市群基本形成,輻射帶動能力顯著提高,城鄉發展的協調性顯著增強。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由2008年的53%提高到65%,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農民人均純收入在2012年5500元的基礎上,力爭突破7000元,比2008年翻一番。西固區、紅古區全面實現城鄉一體化,七里河區基本實現一體化,三縣河谷川臺盆地以鄉鎮政府所在地為中心的小城鎮體系全面建立。
● 第三步(到2020年):全市城鄉一體化格局全面建立。工農關系、城鄉關系和諧和順,城市和農村同步發展、共同繁榮的局面全面形成。城鄉二元結構基本消除,城鄉居民收入趨于均衡。
設立一批示范縣區試點城鎮
《總體方案(征求意見稿)》確定了一批試驗改革的示范縣區、試點小城鎮和試點示范村,以實現推進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的以點帶面、點面結合、連點成片、聯片成勢。
● 市級一體化示范縣區兩個,為安寧區、皋蘭縣;
● 市級一體化試點小城鎮兩個,為中川鎮、榆中縣;
● 縣區級一體化試點小城鎮8個,為青白石街道、阿干鎮、沙井驛街道等。此外,和平鎮、秦川鎮等14個城鎮被列為重點小城鎮建設,200個村子被列為新農村建設試點示范村。
“兩圈五帶”城鄉互動發展
此次明確提出,將大力實施蘭州都市經濟圈發展戰略,加快建立以蘭州為中心、以交通為紐帶、以資源為依托、以產業為支撐、以文化旅游為載體、以科學發展為目標的“兩圈五帶”城鄉互動發展格局。
● “兩圈五帶”格局:建成以蘭州為軸心,以交通時間為半徑,以經濟社會發展關聯度為取向,1小時和3小時“兩個圈層”的區域性一體化經濟社會協作體系;建成以蘭州中心城區為主體功能區,建成沿黃河、湟水、大通河西向經濟帶,沿蘭州至定西、天水和平涼東向經濟帶,沿蘭州至白銀北向經濟帶,沿蘭州至河西走廊西北向經濟帶,沿蘭州至臨夏、甘南南向經濟帶等沿公路、鐵路和河谷川地向外輻射的五條特色經濟協作帶。
推進農村社會事業靠攏城市
《總體方案(征求意見稿)》還在教育、公共衛生等方面對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提出了具體要求。
● 教育整合:推進農村中小學布局和結構調整,結合區域中心鎮(村)建設,整合優質教育資源,促進農村小學向中心村集中,初中向鄉鎮集中,高中向縣城集中,加快農村中小學標準化建設,重點推進寄宿制學校建設,今年完成中小學危房改造主體工程,建成40所農村寄宿制學校。
● 公共衛生:深化新農合改革,減少農民就醫自費項目、擴大用藥報銷范圍、提高報銷比例、取消就醫地域限制,逐步實現城鄉醫保并軌。
● 就業方面:蘭州市將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將農民就業納入整個社會就業體系。積極開辟公益性崗位,建立農民工就業崗位補貼、社保補貼制度,鼓勵用人單位招用本地農村就業困難人員。加強農民工權益保護,逐步實現農民工勞動報酬、子女就學、公共衛生、保障性住房租購等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逐步取消戶口劃分
在探索建立一元化的戶籍管理制度方面,《總體方案(征求意見稿)》提出,要改革完善戶籍管理制度,逐步對本市戶籍人員取消農業和非農業戶口性質的劃分,引導人口隨就業和住房在各級城鎮合理、有序流動。
鼓勵在城鎮穩定就業的農民工家庭自愿退出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進入城鎮安家落戶,享有城鎮居民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增加縣城和中心鎮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投入,結合農村為舊房改造和宅基地整理復墾,不斷增強縣城和小城鎮對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新居工程,不斷增強縣城和小城鎮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吸納的承載能力。結合農民工遷居城鎮,加快城中村、城鎮危舊房、工礦成片棚戶區改造步伐,探索在城中村改造中留出適量土地,由轉為市民的當地居民組織經濟實體進行開發。(記者劉健)
- 相關鏈接
推動城鄉一體化 安寧區率先“試水”
本報訊 (記者劉健)在蘭州市加快城鄉統籌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安寧區被確定為全市兩個市級一體化示范縣區之一。安寧區將如何統籌城鄉發展?未來的安寧城鄉將會變成怎樣?安寧區已勾勒出了城鄉和諧發展的輪廓。
根據《安寧區推進城鄉一體化實施方案》,安寧區確定了以新型工業化帶動新型城市化,推動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對接融合,推進全區由人口轉移型城鄉一體化向結構轉換型新型城市化的轉變,最終實現全區城市化。到2012年,安寧區生產總值總量達到90億元,年均增長15%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040元,實現兩位數增長,提前8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從今年開始,安寧區將開始重點探索建立城鄉基本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實現農民勞動報酬、子女就學、公共衛生、社會福利、社會保障和民生保障與居民共享。
為了確保城鄉一體化取得實質成效,安寧區將重點實施都市休閑旅游業優化提升工程等8大工程。其中包括開工建設投資8億元的沙井驛新農村安居工程;建設投資12億元的安寧堡新農村康居工程;規劃建設安寧堡明清仿古一條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