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不少行業遭受金融危機沖擊出現疲軟,但平涼旅游產業卻以飽滿的活力從寒流和漩渦中強勢突進。上半年的統計表明,平涼市今年已創紀錄地接待各類游客175.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5.17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93.5%和100.7%。在“寒風”中細細打量,平涼旅游產業的面容格外生動。(《甘肅日報》2009年8月27日)
看完“平涼旅游:何以逆勢上揚”一文,讓筆者心中一動,甘肅旅游太需要這樣的旅游景區發展報道了,不僅為全省旅游發展帶來了榜樣,更為全省旅游景區走向全國,帶來了啟示和借鑒,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酒香也得常吆喝”。放眼甘肅,不乏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景區。崆峒山宣傳抓好了兩點,重點突出,無論是“神奇崆峒·魅力平涼”大型旅游宣傳推介活動在古城西安舉行揮就的大手筆。還是在天津國內旅游交易會上,“千萬元門票大派送”都火了崆峒山和平涼旅游一把。軟宣傳配合硬宣傳,效果更好。崆峒山景區還投資100多萬元在西安的媒體上大做廣告,并給當地的旅行社在景區門票、餐飲、交通、住宿等方面給予優惠,請他們“廣而告之”,落到實處。
學習“攬活還得有金剛鉆”。如今旅游,人們不再局限觀光游,更傾向于休閑互動游,享受服務。廁所工程,是甘肅省為助推旅游發展進行的一項工程,事不大,可讓內急的游人,感受周到的服務;針對回頭路,崆峒山管理局投資100多萬元硬化了去香山的路。這樣,10月以后,游客游崆峒山就可以走環形路,從香山下山了。今年,陜西來崆峒山的游客增幅在30%以上。真可謂是“有點陽光就燦爛”。
學習挖掘“藏起來”的需求。“藏起來”有兩層意思。一層“藏起來”的崆峒文化要挖掘出來,如“崆峒派”武術表演,如開設了特色餐飲“素齋”,提供游人,眼入美景、口食美餐。一層挖掘“藏起來”的游人需求,讓他們住得安心、玩得開心;只有景區與游人共贏,才可以在金融危機中挖掘人們“藏起來”需求的“第一桶金”。
綜觀化危為機的甘肅旅游崆峒現象,一是從宣傳入手,立足周邊省份、面向全國宣傳,軟硬結合,才能收到廣而告之的效果。二是發現問題,為游人之憂而憂,用服務贏得游人,用文化喚來游人。三是發揮景區旅游資源優勢,滿足游人的需求,在休閑互動中壯大優勢,飽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