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 建設西部增長極
加速向西開放勁吹發展號角
《人民日報》記者林治波 曹樹林銀燕
實踐證明,每一個國家級新區的設立,都會強有力地催化、拉動所在區域的發展。
這一次,歷史把機遇給了甘肅,給了蘭州——
9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蘭州新區升格為國家級新區。
至此,蘭州新區成為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之后的第五個國家級新區,也成為西北地區第一個國家級新區。
這是我國向西開放的最新力作,這是西部跨越發展的最新號角。
一個活力十足的經濟增長極將強勢隆起,給大西北帶來歷史性變革,令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版圖煥然一新。
古老的隴原大地秦王川,真正邁入了書寫華章的黃金時代!
“要以創新精神、舉全省之力、奏開放強音、促產業集聚。高標準、大力度、快節奏推進。努力建設產業實力雄厚、資源利用節約、生態環境好、人民生活幸福的蘭州新區。”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如是說。
“我們將緊緊抓住這一難得的重大歷史機遇,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總體部署和精神要求,舉全市之力、聚四方之智,以創新之策、非常之舉,只爭朝夕、加速推進,努力把蘭州新區建設成為產業強城、生態綠城、多湖水城、魅力新城。”蘭州市委書記陸武成如是說。
“再造蘭州”——西部開發的重大舉措
當前中國,邁入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時代。放眼全國,浦東新區引領長三角、濱海新區帶動京津冀、兩江新區輻射大西南,廣袤的大西北同樣呼喚自己的“領跑者”。
光榮的使命,落在了蘭州的肩上。
蘭州古稱金城,地處祖國陸域版圖幾何中心,具有坐中聯六、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特殊作用,歷來就是經略西北的咽喉重鎮,史載“河西雄郡,金城為最”。新中國成立后,華夏大地藍圖初繪,“一五”期間,國家156項重點工程,有8項在蘭州布設。“三線”建設,又有一大批企業從沿海內遷蘭州。隨著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的縱深演進,蘭州逐漸發展成為大西北區域性中心城市。
去年10月,甘肅省向國務院上報了《關于設立蘭州新區的請示》。國務院辦公廳批轉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辦理。
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國家發改委對設立蘭州新區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未來建設發展思路進行了研究論證,提出了蘭州新區建設指導意見,經征求中央和國務院35個有關部門和單位的意見后,向國務院上報了設立蘭州新區的請示。今年8月20日,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蘭州新區,并原則同意《蘭州新區建設指導意見》。蘭州新區建設由此進入了全面實施的新階段。
建設蘭州新區、“再造蘭州”,是“新區戰略”在祖國西北腹地的嶄新實踐,有利于破解蘭州發展瓶頸,拓展發展空間,增強蘭州作為西北地區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建設蘭州新區,是國家探索西北老工業城市轉型跨越發展新路子、拓展我國向西開放的深度和廣度、推動西部地區加快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
國務院明確要求,要把蘭州建設成為西北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國家重要的產業基地、向西開放的重要戰略平臺和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而蘭州新區,則集聚了完成這項使命的核心優勢。
北出蘭州38公里,就到了蘭州新區的所在地——秦王川。它位于蘭州、西寧、銀川三個省會城市共生帶的中間位置,是甘肅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門戶。新區規劃范圍806平方公里,現有人口11.65萬人。
秦王川空間開闊,地勢平坦,資源豐富,交通便捷。這塊蘭州周邊最大的高原盆地,可開發利用土地面積達1000多平方公里,適宜集中連片大規模開發建設。而且,這里有甘肅唯一的國際航空港——中川機場,多條公路干線和高速公路縱橫交錯,交通便捷。特別是“引大入秦”工程設計年引水量4億多立方米,目前還有一半以上尚未利用,這在普遍干旱的西北地區,是無可比擬的優勢。
正由于眾多優勢疊加,使秦王川成為蘭州新區的落腳地。對蘭州、甘肅,乃至整個大西北,這意味著更大的發展空間、更高的開放層次、更強的輻射能力。
巨頭搶灘——“新區效應”的集中顯現
歷史上的秦王川,荒原百里,常年風沙,貧瘠干旱。一首歌謠唱道:“此地原來是荒灘,祖先明末才種田。”
2010年8月,蘭州新區啟動開發建設。兩載櫛風沐雨,蘭州新區按照“打造一流新區”的目標,堅持科學規劃先行、基礎設施先行、生態環境先行、重大項目先行,高起點,大手筆,氣勢不凡。
如今的新區,“四縱四橫”的道路網絡已經成型,中心發展區、生態休閑商住區、荒山丘陵綜合開發利用示范區、現代農業和生態建設示范區等功能分區漸次清晰,水、電、氣等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新區與老城區及周邊城市的道路建設正在快速推進。
截至目前,蘭州新區已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6億元,實現生產總值100多億元。兩年來,一天天,新區在長高、新區在擴大、新區在完善、新區在變美、新區與老城區的距離在縮短……日新月異的蘭州新區,為項目落地、企業入駐、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蘭州新區黨工委書記楊志武說,蘭州新區就像一塊巨大的磁鐵,吸引著全國全世界的眼球,吸引著眾多產業巨頭紛紛“搶灘”,初步展現出強大的開放吸附效應、投資搶灘效應和中心帶動效應。
據了解,中國鐵建、三一重工、吉利汽車、世紀金源等一批知名企業帶著90多個具有增長潛力的大項目好項目進駐新區,總投資達707億元。與此同時,蘭石集團、蘭州電機等一批中央和省屬企業也主動“出城入園”,到新區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今年7月,一年一度的中國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舉行,蘭州新區備受中外客商的青睞,當場簽約合同項目24項,投資總額達225億元。
創新發展——“新區模式”的探索實踐
詩人說,太陽每天都是新的;蘭州新區的建設者說,新區每天都是新的。
從誕生之日起,甘肅省委、蘭州市委就一再要求,蘭州新區的發展思路要創新、管理模式要創新、政策舉措要創新、體制機制要創新。
蘭州,是西北地區典型的老工業基地,集中了大量的重化工業,產業結構矛盾突出,在承接產業轉移的大背景下,蘭州新區如果只是簡單地復制,無原則、無門檻地承接,則永遠不可能出類拔萃。建設蘭州新區,必須積極探索西北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和承接東中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新模式,對全國發揮示范效應。
創新是新區之魂,其中,最根本的是機制創新。蘭州新區從起步建設到升級為國家級新區,只有短短兩年時間。其建設速度之快,前所未有,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蘭州新區機制之活。兩年來,蘭州新區積極探索創新管理模式,大力推行“大部委”運行機制,直接與市場對接,與民生對接,不斷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務質量,為新區的開發建設提供了一流的政務環境。
可喜的是,蘭州新區為招商引資設置了產業政策關、投資強度關、環境保護關等三道關口,確保產業發展真正實現產業聚集與產業延伸并舉,存量擴張與質量提升互動。蘭州新區還特別利用甘肅作為全國循環經濟試點省的“金字招牌”,著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形成新區和老城區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的新格局。
作為現代新區,既要“聚物”,也要“聚人”;既要“安居”,也要“樂業”。對此,蘭州新區提出了“產業引導、以產帶城、產城融合”構想,積極探索新區發展新模式,力爭把最好的學校醫院設在新區、把最優的社會管理放在新區、把最美的生態環境建在新區……
如今,走進蘭州新區,如蘭之城的感覺撲面而來。舟曲災后轉移安置區里,數十棟藏鄉風格的建筑格外靚麗,住宅小區、寄宿制高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及相關配套基礎設施一應俱全,舟曲受災群眾在此開啟了嶄新的生活。
與此同時,蘭州新區以濕地公園、新區水系、道路綠化、南北生態區建設為核心,沿山、沿渠、沿路,綠化、美化、亮化,努力把新區建成宜居、宜業、宜游的新城,使之成為魅力蘭州的重要組成部分。
蘭州新區,站在新的起點上,正蓄勢騰飛! (原載10月6日《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