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歲月流金,盛世豐年。2012年,麥積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貫徹十八大和省、市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既定的奮斗目標和戰略重點,克難攻堅,拼搏實干,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喜人態勢。預計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09億元,增長12.3%;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8.9億元,增長15.58%;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69.1億元,增長18.3;實現固定資產投入67.5億元,增長40%;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1億元,增長16.2%。歲末年首,為展示亮點,總結經驗,彌補不足,再創佳績,本網特推出【十八大精神在基層】專欄,為已然走過的2012年喝彩,為2013年祝福。
麥積農業:強農惠農 增產增收
2012年,麥積區按照“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后勁”的基本思路,以建設科學發展示范點為抓手,大力發展糧食生產,狠抓農技推廣服務,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大力促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強化農業行政執法,改善農業生產環境,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有力促進了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

——農業生產情況
2012年,該區農作物播種總面積83.915萬畝,總產42.676萬噸,總產值82652.99萬元。種植業增加值較去年增長15.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721元,較去年3226元、增長15.34%。
◆糧食作物生產。全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2.36萬畝,總產16.58萬噸,較去年16.03萬噸增長3.4%,總產值36150.29萬元。
◆經濟作物生產。累計完成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含復種)21.555萬畝,比上年增加0.359萬畝,增幅1.69%;總產量26.096萬噸,總產值46502.7萬元,比上年增加10689.7萬元,增幅29.84%。

——大力推廣穩糧增產技術,確保糧食安全豐產
◆穩步實施旱作農業項目。落實示范推廣面積15.31萬畝,完成玉米秋覆膜面積5.13萬畝,占任務5萬畝的102.6%;穴播小麥完成3.01萬畝,占任務3萬畝的103.3%;
◆積極開展玉米高產創建活動。落實玉米高產創建示范田23772畝,示范片平均畝產達到706.21公斤,與半膜平壟栽培對照田532.13公斤相比,平均畝增產174.1公斤,增幅達32.7%,總增糧623.84萬公斤,總增產值1247.7萬元。
◆切實抓好各項惠農政策和資金的補貼落實。完成良種補貼面積51.5萬畝;完成第一批農機具購置補貼310萬元,第二批農機具購置補貼150萬元,預計補貼各類農機具1000臺套;完成玉米保險面積7.605萬畝。

——大力推廣農業適用技術,引進優良品種。全年推廣高效農田節水技術示范面積6.81萬畝;落實核心示范面積1.86萬畝,示范點13個,落實節水試驗3個;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80.4萬畝;完成專用肥施用面積22萬畝,施用專用肥0.9萬噸;引進玉米優良新品種16個,建立玉米區試觀察點3個,引進冬小麥新品種有16個品(系)建立小麥區試觀察點3個;落實冬小麥良(原)種繁殖面積2萬畝,在區一級基地落實8000畝。

——大力推廣農機化新技術,有效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25.26萬千瓦;農機經營總收入達到0.97億元;農機經營純收入達到0.32億元;機耕完成25.2萬畝;深耕深松完成8.32萬畝;機播完成5.66萬畝;機械化收割完成6.24萬畝;完成保護性耕作技術示范面積3萬畝。

——穩步推進土地流轉和合作社建設,適度擴大規模經營。新增土地流轉面積9840畝,土地流轉面積達9.2萬畝,占農村耕地總面積72萬畝的12.78%,涉及農戶28810戶,簽訂流轉合同18030份;新建村級土地流轉服務點30個;新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55家。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244家,入社會員4883人,帶動農戶32553戶,擁有資產8495萬元,實現經營總收入 9247萬元。

——強化農村經營管理,完善農村經營制度。全區清產核資鄉鎮匯總工作完成,各行政村都建立了“三資”管理電子檔案;認真開展農村財務審計工作,審計總資金511.8405萬元,總收入364.5915萬元,總支出147.249萬元,涉及固定資產總額為135.6615萬元。

——狠抓農業重點項目建設,全力加快現代農業發展
◆農村能源建設項目。2011年農村戶用沼氣建設建設任務完成開挖1056口; 2010年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項目完成任務的100%;2012年農村沼氣項目建成500口,“三改”461戶;全區“21111”工程達標村累計185村、達標戶11975戶。各項目村舉辦各類培訓班20多場(次),培訓農村沼氣能手126人,發放宣傳資料3000多份,全區項目村推廣“豬-沼-果(糧、蔬)”循環模式累計推廣面積6萬畝。
◆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確定玉米、蔬菜、馬鈴薯、生豬四個主導產業,農技推廣系統篩選100名技術指導員和1000名科技示范戶,分期對100名技術指導員完成了科技培訓工作,每名技術指導員分別指導培訓10戶科技示范戶。
◆脫毒馬鈴薯種薯生產與推廣項目。完成脫毒馬鈴薯種薯推廣面積5.55萬畝,其中在北路六鄉鎮完成良繁基地面積0.55萬畝。平均畝產1399.08公斤,比非項目區畝增產243.38公斤,增產21.06%,畝增收146.01元

——全面加強病蟲鼠害防控,積極推廣專業化防治
小麥條銹病專業化統防統治17.05萬畝次,冬小麥秋播藥劑拌種34萬畝;開展專業化防治農作物病蟲17.05萬畝次。高效、低毒、低殘留對口農藥使用覆蓋率100%;無公害農藥使用面積22萬畝次,其中生物農藥使用面積達9萬畝次;搞好植物檢疫工作,先后出動檢查人員235人次,監測面積3200畝。

——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大宣傳力度,逐步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開展農產品質量例行檢測。先后抽檢蔬菜48批次、768個樣品,檢測合格率98.9%以上;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完成蔬菜標準化生產面積7萬畝,新增示范點4個,面積0.6萬畝;全年集中培訓基層農技人員120人次,培訓農民3200多人次,印發技術資料8000多份;“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數量達20個,“三品”認證生產基地12.6萬畝。“三品一標”農產品生產面積42%。

——積極做好農業項目申報,增強農業持續發展。今年共爭取到旱作農業等各類農業項目補助資金3200余萬元,其中省以上無償投資2400余萬元;完成招商引資項目2個,引進資金3000余萬元;申報待立項的項目涉及資金2500余萬元。篩選儲備10個項目,投資約3500余萬元。

——大力排查農機安全隱患,確保農機安全生產。簽訂《農機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3043份,一鄉鎮一村一戶責任書覆蓋率分別達到100%、100%、90%;出動執法車輛417臺次、執法人員2085人次,檢查拖拉機1335臺,創建東岔鎮為省級“平安農機”鄉(鎮),鞏固提高花牛鎮等8個“平安農機”示范鄉鎮。

——切實搞好農民培訓及信息上報發布,發揮科技效能。全年培訓農民1.31萬人次,發放各種技術資料2.13萬份,開展科技下鄉活動67場次;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項目,全年培訓750人,其中:蘋果生產工250人、農機操作與維修員100人、農業專項技術培訓400人。依托村級信息服務網點建設,先后編發《農業信息導報》24期、20萬份;發布上報農情信息調度報表154.5份;完成調研報告7篇;12316及農民信訪案件查處與結案率達100%。

——加大農業綜合執法力度,確保農業生產安全。組織農資市場專項整頓活動3次,累計出動執法人員648人次、車輛72臺次,檢查、登記農資經營門店127家,農產品市場及超市13家;查處標簽不規范種子3種、84公斤;查處無證經營17家;查處過期農藥5種、38瓶;立案4起,處罰金11050元。進一步規范了全區農資市場秩序,保障了農業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