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金秋,沿著寬闊平展的通村水泥路走進甘泉鎮甘江村,但見干凈漂亮的村人口文化廣場上,手工繪畫組成的文化墻古樸典雅、內容豐富多彩,顯得非常靚麗,公益宣傳圖片裝點著步行道,各種健身器材應有盡有,孩子們正在高興地做游戲,三三兩兩的老人在悠閑地聊天。隨即,規劃整齊的綠化帶、粉刷一新的墻壁、造型別致的文明墻、牢固堅實的排洪渠、鋪設一新的水泥巷道、干凈整潔而幸福溫馨的農家小院一一映入眼簾......解難題、惠民生,一件件實事、一樁樁好事,讓甘江村村民群眾切身感受到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帶來的嶄新變化。

甘江村黨支部書記馮很很一邊指著新修的排洪渠,一邊高興地告訴筆者:“從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村兩委廣開言路,采取多種方式征求群眾對村兩委及班子成員的意見,并以群眾意見的整改落實為抓手,針對群眾反映的出行難、環境衛生差、汛期安全等熱點問題做了大量的工作。”
據了解,甘江村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已新修排洪渠6.2公里;對部分路段鋪設了蓋板,投資100.8萬元;在桂家莊已啟動建設長21.9米,寬5米大橋1座,預計投入資金53.465萬元;通過財政獎補一事一議項目,目前已完成小巷道硬化3.1公里,厚度15—20㎝,投資93.6萬元。同時,該村還新修安家莊河堤2980米,完成長31米、寬6米的過水路面一處,解決了甘江村通往云霧村的道路瓶頸;新農村二期工程設計已完成,即將啟動二期工程建設。

沿著甘江村逶迤起伏的山梁,放眼望去,但見散養雞場圍欄里的土雞或悠然自得、或競相啄食、或追逐嬉戲,好一派和諧、自然的田園景象。“這里生態環境很好、地勢較高,散養雞吃草吃蟲,肉質鮮美筋道,深得大家的喜愛,價格也很不錯。”甘泉鎮副書記汪正東邊走邊說,“甘江村被確定為雙聯村以來,大力調整產業結構,采取“企業+農戶”與農戶自建模式發展生態雞放養產業,已建成羲皇園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龍江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軍紅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桃花苑聯合社等4家養殖大戶,建成雞舍30棟,投放雞苗11000只;向4戶農戶投放雞苗4400只......甘江村的支柱產業正在蓬勃發展。”

在民生方面,經村干部詳細摸底,現已將40戶舊房改造戶全部納入了改造項目。與此同時,該村多措并舉,大力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先后粉刷墻面16000平方米、文明墻6.2公里,綠化面積5000平方米,硬化小巷道3.1公里,投入總資金402.5萬元。

采訪中,筆者還了解到,為了深入推進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切實解決黨員干部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該村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推行“5+1”服務模式,通過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為村里的一些困難群體進行上門服務,為他們代辦一些正常的手續;針對留守兒童,定期在甘江村幸福寓所進行課外輔導,并對村里一些困難的群眾進行生產援助和致富幫扶,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采訪快要結束時,馮很很書記胸有成竹地告訴筆者:“在下一階段的工作中,甘江村兩委將在做好整改落實、抓好建章立制的同時,還要做好以下幾件工作:年底前完成廣場道路兩旁亮化工程建設,安裝路燈210盞;年底前啟動安家莊自然村休閑娛樂廣場和文化廣場建設......”一種承諾、一種責任、一種規劃、一種引領,讓我們看到了甘江村更加美好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