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麥積區始終把發展集體經濟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著眼管好用活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堅持打優勢牌、走特色路,著力推動“五個轉變”,不斷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運行水平,村集體經濟實現了從“破零”到“穩住”、再到“做強”的蛻變。2024年底,全區379個行政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0201.39萬元,其中經營收入6214.38萬元、投資收益942.26萬元、補助收入2195.81萬元、其他收入848.96萬元,村均收入達26.92萬元,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
一是建隊伍強力量,推動管理由“兼”到“!鞭D變。著眼具體工作有人抓、具體事務有人干、具體問題有人管,搭建區、鎮、村“三資”管理組織,擇優選擇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402名工作人員,專職負責“三資”監管工作,做到全域統籌、全員發力、全速推進,助推村級集體經濟全面增收。立足解決農村經營管理隊伍人員不足問題,進一步拓寬選人視野,突出“能人治村”,結合村干部后備力量培育儲備工作,將優秀人才優先充實到農村經營管理干部隊伍,目前全區1323名村干部中,本鄉本土大學生、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退役軍人占比92.8%,實現“一村一名大學生村干部”全覆蓋,真正把專業的事交給能力突出、專業對口的人去抓去干。成立工作督導專班,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結合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專項整治,不定期開展督導檢查,現場發現交辦問題,及時跟進督導整改,不斷鞏固提升專項整治成效,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質向好。
二是摸家底改問題,推動核查由“散”到“聚”轉變。立足推進基層集體“三資”有效利用、實現保值增值,集中開展農村集體“三資”清產核資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確職責要求,統一調度力量,實地開展核查工作。堅持逐村過堂、逐條把脈,采取核對賬面、實地走訪等方式,通過清查、登記、核實、公示、確認、建立臺賬“六個步驟”,集中核查每個村集體資產數量、資源面積、使用情況等關鍵信息,同步清收和整治不規范合同,全面摸清集體“三資”存量、價值和使用情況,2024年全區379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共有資金14.19億元、村級固定資產35.65億元、集體土地總面積234萬畝。成立專項督導工作組,扎實推進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突出問題集中專項整治行動,進鎮入村、下沉一線,實地督查農村集體“三資”監管財務管理、經濟合同、扶貧資產移交等工作情況,累計排查整改各類問題197個,從嚴核查涉及“三資”領域問題線索,通過重拳出擊、嚴查快處、形成震懾,為農村集體“錢袋子”系上“安全繩”。
三是建平臺強業務,推動監管由“點”到“面”轉變。著眼解決“三資”管理有章不循、核算不規范和檔案管理混亂等問題,依托甘肅省農村集體“三資”網絡監管平臺,全面開展農村集體“三資”信息化監管平臺建設,采取清查確權、數據錄入、完善制度等方式,建成覆蓋379個行政村的“三資”信息化監管平臺,對各鎮農村集體“三資”底數、經濟合同、財務數據、產權流轉交易等狀況,實時預覽監督和動態監測預警,實現全區農村集體“三資”監督管理“一網統覽、一網統管”。依托農村集體“三資”信息化監管平臺,先后舉辦專題培訓班4次,組織培訓鎮、村“三資”業務人員430余人次,全面解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相關業務政策,積極回應成員身份、成員權益等涉及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由“點”及“面”、以“面”帶“全”,著力推動各級業務人員和鄉村干部、駐村干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培訓全覆蓋,讓農村“三資”信息化監管更好地服務集體資產管理工作,進一步提高基層干部做好農村集體經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建制度促規范,推動臺賬由“有”到“優”轉變。圍繞“三資”管理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閉環管理,著力健全區、鎮、村三級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印發麥積區“三資”財務資產管理制度、村集體經濟“四議兩公開”程序、財務報賬審批等3個資料模板,完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集體資金管理制度、財務開支審批制度、票據管理制度等13個制度模板,出臺清產核資、“三資” 網絡運行平臺監管等2個規范文件,確保每一個環節“怎么管”都有章可循,堅決堵塞村級“三資”監管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切實守好管好用好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成員的“錢袋子”。堅持在使用、開發、租賃、處置集體“三資”時,按照民主決策程序,實行動態管理、全過程監管,進一步完善村集體“三資”管理臺賬,切實構建起民主決策、依法管理、規范運轉的集體“三資”管理工作機制。
五是統資源謀項目,推動發展由“弱”到“強”轉變。堅持項目為王,著眼長效長遠,搶抓中央財政銜接資金、財政補助資金向支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工作傾斜的機遇,科學整合各類資源,實行“一村一策”、臺賬管理,逐村分析研判,落實獎補政策,切實謀劃了一批能“上馬”、能落地的好項目,2024年統籌各類資金6801萬元,謀劃安排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項目24個、受益村達63個,持續增強村集體“造血”功能。強化資金統籌整合,聚焦放大今年整合的4382.07萬元類資金效應,圍繞資金資產資源入股、發展壯大特色產業、聯農帶農利益聯結等方面,深入細致謀劃集體經濟項目22個。突出發展產業類項目,全力發展壯大以花牛蘋果為主的優勢產業,目前花牛蘋果種植面積達到41.4萬畝、產量64萬噸、產值25.6億元,有效支撐村集體經濟發展,持續帶動廣大群眾增收致富,全區農民人均果品純收入5754元、占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