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政府的政策還沒有出臺,我無法進行任何的評價。
我不同意“北京的房地產市場出現增長拐點”的說法
 春節到博鰲藍色海岸享受海邊愜意 《北京青年報》:請預測一下06年的地產發展走勢。
潘石屹:過去幾年時間,每年年初我會針對本年房地產發展的趨勢,談一些自己的看法,我們公司也是在這樣的看法下安排我們的開發和銷售工作的,但基本上每次我的看法發布出去,得到的都是批評,影響了團結,造成了不和諧。我想,任何一個事情出現影響團結,造成糾紛的情況,這件事情無論正確與否,都不應該去做。所以2006年我打消了再去預測中國房地產發展趨勢的念頭。
2005年12月份,我曾寫了一個草稿《2006年房地產發展趨勢的十大預測》,但是我決定不把它拿出來,以免成為造成糾紛、不團結的根源。
《中國證券報》:就北京而言,我們看到,盡管2005年北京房地產市場的銷售均價為7534億元,同比上漲了21.9%,但由于銷售面積同比下降了14.8%,因此實現的銷售金額只有1670億元,同比只增長了3.9%,呈現出增速放緩的苗頭。而2004年,北京房地產市場銷售金額為1608億元,比2003年增長了98.03%,銷售面積同比也增長了106.18%。這是否可以理解為北京的房地產也將出現增長拐點?當然,北京銷售面積的減少,也可能是土地供給的減少造成的,畢竟房價仍然在往上走。但這有沒有一個官方的數據可以來佐證呢?如果一旦房地產市場出現拐點,潘總有何應對措施?
潘石屹:正像您在上面講的這幾個數字描述出了北京2003年、04年、05年,房地產總的變化趨勢。2005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從4月份開始國家對房地產進行宏觀調控,銷售量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同時2004年土地供應的不足也造成了2005年銷售面積,開工面積的不足,所以銷售面積下降了14.8%,但價格卻上漲了20%。但我并不同意“北京的房地產市場出現增長拐點”這種說法,因為今年2006年,房子的供應量主要取決于2005年土地的供應量。
《房地產世界》:據官方信息和媒體的報道,現在各大城市的商業地產空置很嚴重,有可能成為下一輪泡沫。如何看待其中的風險?
潘石屹:商業地產和住宅是完全不同的商業類型,不能籠統地說空置率高了,過剩了,有泡沫了,商業地產對地段非常敏感的,同樣的城市地段好的商業物業租金水平可能非常高,你想租還租不到,地段不好的地方,偏僻的地方,無論多低的租金也租不出去,也會形成積壓,形成空置、過剩。所以籠統的用加減乘除的辦法把每一個地區的商區物業進行計算,就得出結論是短缺了、過剩了,是非常不科學的。一個城市的房地產發展商,應該能夠看到這種物業中間的風險是什么,應該能考慮到把商業物業建在什么樣的地段,建筑空間內部的設計應該如何才能夠更方便城市人群的商業行為等等問題,例如北京是一個非常大的城市,CBD、王府井是北京,懷柔、密云、順義也是北京,把王府井的商業物業、CBD的商業物業和懷柔、門頭溝的商業物業相加、相除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華夏時報》:對現在于凌罡的個人集資建房有何看法?
潘石屹:過去的兩年時間,我曾對于凌罡個人集資建房發表過自己明確的看法,這種個人集資建房成功的可能性是零。
《中國房地產報》:在所有你的言論中,關于國外各種基金、地產融資渠道的話題并不多,事實上,這正是過去的一年里,中國房地產業發生最大變化的一點。有人說,正是由于去年外資在內地不動產行業的大肆并購和股權合作,內地房地產行業的國際化色彩才顯得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濃厚。作為一個該話題對你來說并沒有特別針對性的發展商,你是否贊同上面的觀點,請談談你的理解。在2006年或者未來一段時間,這些特點會是暫時的嗎?
潘石屹:過去的兩年時間,國外的各種基金非常看好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一方面在說房地產有泡沫,一方面大量地購并股權,收購,出手都很大方。看一個基金和資金的真實用意,不在于他說什么,最關鍵的是看他怎么做,從這些基金05年的做法就可以看出他們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還是非常樂觀的,至于說的那些話,與他們做的不相符的,只是一些空話和假話,不值得我們去相信,也不值得我們和他們爭論,我們可以從他們的行動中得到答案。
|
|
|
|
|
|
|
|
|
|
|
|
|
|
|
|
|
相 關 新 聞 |
|
相 關 專 題 |
|
|
|
新 聞 評 論 |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