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演員潘石屹
在地產圈內,潘石屹是秀場上的名角。在群眾的眼中,他是“反派角色”,但不招人恨。這不僅因為他是溫和方式,更在于他高超的演技,溫柔地呵護市場規則
在2006年的博鰲論壇上,由于正處于國家宏觀調控的敏感時期,發言者都謹慎起來。潘石屹也一改以往即興演講的風格,第一次拿出起草好的演講稿,一字一句生澀地念完,題目也怪怪的:《推動房地產發展的力量是偉大民族的復興》。
國務院研究中心的巴曙松對潘石屹當時的情景如此形容:“我看到了一個受驚嚇的小孩,一個謹慎的小孩,一個試圖以聰明的方式講真話的小孩。潘石屹就像《皇帝的新衣》故事中指出皇帝沒穿衣服的那個小孩,只是這個小孩今天還不夠勇敢,他沒有直接指出皇帝沒穿新衣,而是說皇帝穿衣服了,但衣服是透明的。”
在地產圈,潘石屹絕對是話多的,但總給人左右逢源的感覺,他不是一個極端分子,因不說過頭話而顯得中性。關于潘石屹有幾句話廣為流傳:“你可以不喜歡他,但你不能不承認他的成功;你可以認為他的房子不倫不類,但你不能不承認他都賣出去了。”
在公眾視線中,潘石屹愛作秀。有人批評他:“一個房地產商干嘛這么上竄下跳,像是小燕子一樣。”潘石屹回應說:“我不是小燕子,我是章子怡。”他想把自己打扮成精英,而不是媚俗的大眾情人,頻頻地“有品味地曝光”。
在這幾年關于房地產市場的種種爭論中,這個好表現的地產明星也時常卷入旋渦之中。從總體上講,潘石屹被劃入“黑心地產商”的陣營,但他以不溫不火的尺度,固執地堅守自已觀點,居然沒贏得大眾的敵視,其“糖衣包禍心”的說話技巧足見其精明。
潘石屹的知名度絕不僅僅因客串電影《阿斯匹林》、扮演兒童節目嘉賓、游竄于時尚沙龍。他更熱衷于與各類專家學者PK,在斗嘴中成就關注度。無論在那種爭論場合,他既不像易憲容那樣痛打“萬惡的房地產商”,也不像憤青那樣斥責“政策不得力或行政不作為”。總是擺出一副“理性的商討”和“反省的誠懇”,以調侃面對謾罵。以這套伎倆走鋼絲,既出了名又不惹火上身。
盡管有人罵他“老油條,油條上再刷了一層油”。但幾年下來,將其言論串起來,結果竟是始終堅持自己“房價要漲”的觀點,一直說的是真話,溫柔地呵護市場規則。
PK易憲容:超級男聲
尤其在2005年這一年,伴隨“超級女聲”青嫩的PK狂潮,潘石屹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易憲容兩個老男人之間的PK也廣受矚目。潘石屹代表房地產商的既得利益,高唱“房價下跌是國家和經濟的災難”;易憲容則以“人民利益和良心”,慷慨激昂地抨擊“中國房地產泡沫”,兩人不管在哪里碰面,總是針鋒相對。潘石屹戲言:“我最怕經濟學家易憲容和謝國忠。”
潘石屹和易憲容的PK,從2005年到2007年,兩者饒有興致地制造了一輪又一輪熱門話題:先是“2008年前該不該買房子”,再是“是否存在房地產泡沫”,又是“樓市走出觀望了嗎?”,后是“該不該限制外國人買房子”,從房價第二次狂升一直PK到宏觀調控,再到今年第三次房價加速上升。
在PK現場觀眾總是看見,義憤填膺的易憲容,激動莫名地口水亂飛;潘石屹有時參與爭論,有時則笑而不語。易憲容始終認為中國的房地產有泡沫,中國的經濟發展也不健康,所以房價要跌,大聲疾呼大家不要買房。從民眾的反應來看,易憲容因為站在人民一方,且言辭鋒利,網絡支持度一直高于老潘。而潘石屹只是努力使用公開數據來證實自己的觀點,即使被易憲容屢屢搶白而插不上話,也以調侃來救場。人最容易在激情之中迷失自己,但潘石屹很少失態。
在搜狐網站上的一次PK中,潘石屹的尖刻淋漓盡致:“我剛才看了一下易教授的經歷,他的經歷都很悲慘,到昌平買房套住了,到香港他經歷的時候正好是1997年金融風暴,所以這兩個痛苦的經歷讓他購房的幼小心靈受到了嚴重傷害,所以他每次發表觀點都是情緒比較激昂。”潘石屹還下了一個很損的定論:“要借錢千萬不要朝易教授借,不光借不著錢,自信心也會受到很大的打擊。”
盡管潘石屹自嘲“PK三年時間沒有贏過一次”,但他從不承認自己在PK中失敗了,因為他那“中國房價還要漲”的觀點最終勝利了,事實勝于雄辯。而易憲容盡管在嘴上處處占上風,但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過去三年間房價沒如他所斷言的那樣大跌,而是從2005年一路上漲到2007年。于是,潘石屹不饒人地質問他:“您作為經濟學家,你提供的意見是錯誤的,給很多人造成了損失。你應該出來向大家道歉。”
時間讓易憲容敗下陣來,委屈地稱“潘石屹是對的”,并檢討自己對這個行業缺乏理解,做行業研究的時間少。
PK周榕:形象問題
潘石屹的定力尚未爐火純青。一貫倡導理智爭論的他,有時也不免激動。
2006年10月,在北京的“798廠”召開了一個“2006前沿建筑論壇”,潘石屹遲到了,卻正好趕上清華大學建筑系副教授周榕的發言。
曾經和潘石屹一塊兒吃過飯的周榕很不給他面子,在發言中列舉了目前房地產商的四大罪狀:1.價值上崇尚拜金主義;2.宣揚享樂主義的生活觀;3.將社會分化對立推到極致;4.崇洋媚外,追求復古,對時代文化缺乏自信。周榕還聳人聽聞地斷言:房地產商“最終會自絕于人民”。
這樣的抨擊讓潘石屹坐不住了,在周榕發言時潘石屹就激動地打斷了他的講話,質疑這“四宗罪”。周榕發言后,潘石屹搶過話筒表達了嚴重的不滿。在回去的車上,潘石屹身邊的人告訴他:“您當時很激動。”
周榕的鋒利言辭讓這個新聞很快上了頭條,引起公眾對房地產商形象的探討。10月29日,潘石屹以《房地產商是與人民為敵嗎?最終會自絕于人民嗎?》為題,再次表達了自己對這個論壇的激憤心情。
但喜歡禪宗的潘石屹很快發現自己背離了佛家“戒嗔”的信條。5天后,潘石屹趕緊撰文往回找補,題為《中國房地產需要學習的心態和理性的批評》,說自己不想對周榕教授的觀點針鋒相對。同時,潘還反省了一下中國房地產在建筑上的一些不足,比如圍墻、建筑藝術和浪費等等。避重就輕。
PK時寒冰:較真數字
潘石屹的博客吸引著數千萬的訪問量,這是他自搭的秀場。
2007年2月8日,潘石屹在博客上發表了《年前再談房價》,指出有七大因素(如經濟增長、供不應求、人民幣升值、中國人消費觀念等)將強烈影響房價走勢,推動房價在2007年仍將繼續上漲。這一下激怒了廣大盼望房價下跌的人民大眾,在短短的一周之內這篇博客的訪問量突破20萬。
2月15日,上海證券報的時寒冰撰文《潘石屹竟然如此忽悠房價》,指出老潘援引的土地出讓數據有誤,供不應求現象不實,并對其房價繼續上漲的結論提出質疑。從這里開始,潘石屹和時寒冰之間發生了一場關于房價的學術探討。
第二天,潘石屹反應速度很快,在博客上發表《再寫給上海證券報時寒冰先生》,指出對方把北京2006年公開出讓土地的“建筑面積”誤解為了“占地面積”,辯稱自己的數據是正確的,只是并沒有把概念說完全,導致時寒冰的誤解。
之后雙方你來我往,但在數據和解釋上沒有達成一致。時寒冰在一篇回應文章《我幫您揭下畫皮》中干脆拋開了數據,大量引用潘石屹所講過的原話和相關新聞報道,來證明潘石屹在忽悠房價。一向以數據說話的潘石屹覺得已經陷入了危險的爭執。
2月24日,時寒冰發表了《把憤怒寫在臉上:呼吁一年不買房》一文,號召大眾自2007年5月起開始開展不買房運動,以抵制開發商操縱房價不斷上漲。潘石屹在次日馬上發表了《從市場角度看不購房運動》針鋒相對,然后任志強加入戰團,開始二打一,雙方口水橫飛,甚至不乏人身攻擊和謾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