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一篇報道引起有關部門重視 經考古專家認定其規模之大、保留之完整為目前全國之最
日前,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朝波、中國地質大學教授蔡克勤、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司考古管理處副處長閆亞林一行到靜寧縣進行考古研究,認定該縣威戎鎮楊家塬窯址為目前全國規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彩陶窯址。
本報報道引起專家關注
楊家塬地勢高闊,屬原始黃土峽谷地貌土塬,由上至下呈慢坡型。2006年7月,本報記者應當地學者高世祥、王知三之約赴楊家塬進行了采訪。楊家塬遺址是一處從半坡早期延續至齊家時期的遺存,據兩學者指認,記者當時觀察了臺地斷面上暴露的多處文化層、灰坑、煙道、房址等遺存單位。就在此次采訪中,記者一行無意中發現了一座位于塬頭三臺平地處的古代陶窯遺址。同行兩學者異常興奮,認為這是一個重大發現。2006年7月14日,本報《西部地理》欄目以《靜寧威戎鎮:犬戎定鼎之地?》為題進行了報道。
靜寧縣文化館負責人通過本報報道獲悉這一消息后,于2007年4月,邀請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楊惠福及副所長王輝等一行5人會同該縣文物局、博物館等相關人員,對威戎鎮楊家塬、新店鄉大園子兩處面積較大、文化內涵豐富的史前文化遺址進行了詳細調查,進而發現了大量的灰坑、陶窯及房屋等文化遺存。
史前文化遺存亟待保護
近日,靜寧縣文化館又邀請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朝波、中國地質大學教授蔡克勤、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司考古管理處副處長閆亞林一行赴楊家塬窯址進行考證。專家認為,該窯址屬仰韶文化,新石器時代中期遺址,距今4000 -6000年,與大地灣遺址一脈相承。該窯址占地面積約300畝,文化層厚0.5-3米,初步估計分三層,陶窯上百孔。從西南6米文化斷層遺留處發現有白灰面居址,采集的殘陶片有夾砂陶、黑色彩陶、灰陶、白衣陶,器形有缽、瓶、罐、盆等,大致可分為大地灣文化類型、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彩陶紋飾多樣,有仰韶日月紋、花草紋,亦有馬家窯水波紋、三角紋、圓點紋、旋渦紋等。專家在認定其為全國規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彩陶窯址后,已建議當地有關部門認真做好窯址保護工作,以待進一步勘察和發掘。
本報記者才旺瑙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