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嚴峻的干旱形勢,秦安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迅速行動,全民動員,組織全縣上下采取多種措施開展抗旱生產,力爭將旱災造成的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

一是縣級領導干部包鄉(xiāng)蹲點指導抗旱生產,農口部門技術人員進村入戶開展抗旱技術服務。2月8日,全縣抗旱生產暨春耕備耕工作會議之后,縣四大組織領導帶領農口部門抽調的170名技術人員,分赴17個鄉(xiāng)鎮(zhèn)指導幫助農民群眾開展抗旱減災和春耕生產工作。縣上從組織、紀委及兩辦督查室抽調16名干部組成4個督查組,深入各鄉(xiāng)鎮(zhèn)督查干部到位情況和抗旱救災措施落實情況。
二是利用一切水利設施,千方百計擴大灌溉面積。水務部門從去冬開始,維修清淤渠道,修復水毀水利設施,挖掘一切可用水源,全面投放灌溉,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水利設施的灌溉效益。針對東坪電灌灌溉成本過高的問題,縣政府出臺優(yōu)惠政策,讓利于民,大幅度降低灌溉費用,極大地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自2月7日放水以來,已灌溉果園400多畝。

三是加快在建人飲工程進度,解決人畜飲水困難。春節(jié)期間,縣水務部門參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建設的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20多名干部職工,放棄節(jié)假日,組織項目區(qū)群眾實施掃尾工程。目前,興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總體進度已達70%以上,對已進戶的王尹鄉(xiāng)何康村,興國鎮(zhèn)趙灣、高坪、蔡山等村按期供水使用,緩解了項目區(qū)群眾飲水困難。對極度缺水的山區(qū)群眾,組織人員、車輛拉送水,保證群眾有水喝,生活不出任何問題。

四是落實綜合抗旱措施,加強越冬作物田間管理。農技人員深入抗旱生產一線,指導群眾采取噴施葉面肥、打耱鎮(zhèn)壓、中耕除草等措施抗旱保苗,促進越冬作物返青。同時引導廣大群眾及早整地施肥,開展了以提前覆膜、頂凌覆膜為主的全膜覆蓋工作。

五是抓住有利時機,實施人工增雨作業(yè)。氣象部門全力以赴開展春汛期氣象服務,加強了氣象預測預報,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yè)。2月7日,縣氣象局抓住有利時機,發(fā)射焰彈100枚、火箭彈8枚,作業(yè)覆蓋范圍最大降雨量2毫米。

六是積極做好農資供應,及早抓好春耕生產。供銷部門已購進供應各類大小化肥12946萬噸,農藥68噸,農膜88噸,并及時開展了送化肥、送農藥、送科技下鄉(xiāng)服務活動,春耕所需農資基本準備到位。農業(yè)部門積極引導群眾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適時補種改種耐旱作物,引進抗旱新品種,推廣注水播種、地膜覆蓋、壟溝播種、坐水種植、抗旱劑攔種等抗旱播種技術,全力以赴抗旱保苗。

七是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縣抗旱防汛指揮部辦公室協同外宣、廣電等部門,及時發(fā)布全縣干旱情況和抗旱減災工作情況信息,宣傳報道抗旱減災各項措施的落實情況。從2月10日起,縣電視臺在新聞節(jié)目前字幕播出抗旱宣傳標語,在《秦安新聞》中開設了“抗大旱、保增產”專欄,動態(tài)報道全縣抗旱減災進展情況。縣委外宣辦及時在《甘肅經濟日報》、《天水日報》、天水在線網站、秦安縣政府網站等媒體上刊發(fā)了秦安縣旱情狀況及抗旱減災工作新聞消息,宣傳報道了全縣抗旱減災和春耕生產工作的有效做法和經驗。通過宣傳報道,讓外界及時了解了秦安的旱災情況,也讓廣大群眾看到了各級黨委、政府面對災情的積極行為,引導和激勵全縣上下眾志成城、戰(zhàn)天斗地,為奪取抗旱減災工作的勝利而努力奮斗。